在小学毕业前,就陆续读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三大古典名著。那时小小的年纪只觉得书里的内容热闹好玩,时常想象自已也能如孙悟空一样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以至于到了成年后开车时速都比较快,让自己有种飞翔的感觉。
闲暇之余重读《西游记》,不一样的心境,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和发现。
书中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此回中悟空刚刚皈依了唐僧便打杀了留个毛贼,分别唤作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而《心经》中有“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句子,可见作者是有意安排了这段插曲,十分符合佛法中初始修行的摄心之法。心(或者说意识)是最难捉摸的,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忽不定,所以有心猿意马的说法。
书中第七回有一首诗: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此诗明确指出了人的自性,自性是指我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六道轮回中,虽然形相可变,自性不灭。
以上类似情况比比皆是,作者(本书作者尚未定论)对佛法肯定有着深深的研究和认识,或者本身就是佛教人士,反正俺对作者的伟大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西游记》分明就是一部佛法修行层层递进的教科书,认识不到这些,估计很难真正读懂《西游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窗外在飘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进入窗外在飘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