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秘诀之一
酒与我有缘,一喝喝了五十年,杜康若非我亲眷,岂容我逍遥到今天?
——题记
一. 酒史
酒史本应是杜康发明酒以来中国酒文化的历史,而我的这篇小文里把这个概念小化到我喝酒的历史。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酒的。大抵是很小的时候,父辈们能偶尔喝到酒,看着在一边眼馋的我,就给我喂了一小口。谁知我不躲不避,对那又辣又苦又冲的味道欣然领受,且面带喜色,于是断定,我将来一定是一个“酒口袋”。于是以后凡有了酒,就真的对我不躲不避了。
我还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一如既往地一路喝来,不知不觉就达到了今天的境界。
那时,我们家穷,属于中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范畴(不怕你笑话,至今也没能进入中国富人的行列),因此酒不是常有喝的。
话又说回来,我年轻时中国人都穷,很多人吃饭都是有一顿没一顿,,就更不要说喝酒了。特别是到了十年浩劫期间,那更是有钱都买不到酒喝,人们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哪里还有粮食用来酿酒啊?为了去买上两斤苕干酒(就是用可以喂猪的红苕藤酿造的酒,又苦又涩),在父亲的授意下,我不惜跑上三十里地排队等上大半天。一个我儿时的伙伴请我和其他几个小伙子帮他背稻草。那是在三伏天出大太阳的中午干的活,非常辛苦。为了过得去,他杀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只兔子;打不到酒,就高价从药铺里买了两瓶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酒。我觉得他很有创意,既有酒味又喝不伤人,以后也就没有少光顾药铺里的药酒。
改革开放以后,我考上了大学,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一个“国家人”。在物资还不很丰富的时候,我们享受了“供应”的待遇,就是酒糖烟茶等副食品都凭票供应,我们每人每月有三两酒的供应票,而我,几乎将全班同学所有的酒票都要或者换到了手,除自己“奢侈”之外,更多的是打了酒带给了家里我那同样爱喝酒的父亲。
参加工作以后,随着全国人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酒的供应也不再限量,以后就干脆计划改成了市场,要喝酒吧不再是难事。娶了妻子以后,妻子每天早上也要炒一两个菜,见了菜没有酒我心就痒痒,于是我很快把一天两顿酒改成了三顿。就这样持续了近三十年了。
二.酒瘾
还真喝出瘾来了。
“酒啊酒好朋友,万事不如杯在手。。。。。。,但愿长江化为酒,有朝一日滚到江里头,一个浪子一口酒。”这是四川笑星李伯清作品里的几句词,我听了一遍就记住了。为什么?就因为它和我特别投缘啦。
好朋友能随随便便交吗?好朋友能随随便便放弃吗?既然我和酒交上了朋友,那可就是生死之交,就像和我的那些我认定的好朋友一样。我自认为我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对朋友的情就像对酒的情一样,对酒的情就像对朋友的情一样。
有名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的知己就不止一个了 。所以,不论走到哪里,他们都知道我的第一知己是酒,尽管自己也是知己,他们也只能让位于第一知己,如果强行叫酒让位,那么我也许就要叫他让位。还好,我的知己们总是在我未上餐桌之前备好了酒,几十年来从没让我失望过。我请他们赴宴也一样,但是喝不喝就全看他们了。
也有那么一些不愉快的插曲。
我的一个侄儿有一天请我吃饭。他在一个学校里任职,我到那学校办事,我们是碰上了。他很热情,做了不少好吃的菜,可就是在他的饭端上桌,并且自己已开始动筷子吃了的 时候也没有见到酒。见我不动筷子,他也停下来劝我快吃。因为是第一次到他家,也因为侄儿媳妇的热情,还因为我想到他们家也许根本不喝酒,我憋了很久,终于没有喊出一声“拿酒来”。然后拿起筷子匆匆刨了几口,全然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肚子是否饱了。这让我侄儿觉得我饭量太小,却不知道我被憋得是多么的难受。以至于以后的二十多年,我再也不到他家去吃饭。以至于以后的二十多年,所到之处,我再也不装傻,要先把“拿酒来”叫响。
有一次回家,妻子炖好了香烹烹的鸡肉端到桌上,却突然发现酒瓶里没酒了。以前我回家前,妻子总是早早给我准备好了酒。妻子为难地说:“就克服一顿吧,晚上喝!”我说:“不行,到临家去借!”因为我们家到卖酒的集市那时有两三公里的路。于是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放下筷子出发,去为我借酒。想不到那一天竟然那么背,邻居家的酒瓶全是空的。不管妻子怎么劝,我那天中午就硬是没动筷子。
有一次到外地开会,早上没有酒喝。我有点发慌,心想就抗一顿吧,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谁知那上午的一切活动我都像在云里雾里,就像鸦片烟瘾来了一样折磨着我。我知道这是有酒瘾了。那天晚上,我早早买了一瓶酒藏在包里,为第二天早上作好了准备。
我到深圳,我的小儿子想控制我喝酒,我说:“得了吧,你就别操那份心了。
三.酒趣
酒文化在中国是博大精深,我这个嗜酒如命的人,在我明白这些以后,才发现自己早就一头撞人了中国的酒文化之中。
且不说武夫的饮酒是为了提神,壮胆,助力,如鸿门宴樊哙闯帐,关云长单刀赴会,曹操煮酒论英雄,景阳冈武松打虎;单就从古至今的文人而言,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和酒的那种特殊缘分。竹林七贤,名垂千古;建安七子,文留青史;酒中八仙,妇孺皆颂;陶渊明开宴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把酒问青天,酹江月;柳永酒醒杨柳岸晓风残月;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奢。。。。。。文武将相,传世文章,处处飘洒着酒香。
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桌上有酒,就有了一种喜庆之气;桌上有酒,就有了一种庄重之气;桌上有酒,就有了一种富贵之气;桌上有酒,就有了一种吉祥如意之气。反之,如果满桌的佳肴,独独缺了酒,饭一上来就开始吃,那还有什么味道呢?前面说过了,那样的饭我是不吃的。我把品酒叫做享受生活。如果吃东西只是为了活着,那很简单,三餐用干饭咸菜填饱肚子得了。所谓“美酒不负佳肴,佳肴不负美酒”,诚然是也。
尽管我把酒说得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但历来对酒的贬斥却从未停止过。有人认为酒是祸水,喝酒误事,喝酒伤身,甚至把喝酒称为慢性自杀。也确实有不少实例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更有不少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我觉得他们是不识酒趣所致。
我就亲自送走了不少和我一起喝过酒的朋友,他们倒在了饮酒的道路上,被医生判定为饮酒过量。我这里说的“不少”当然不是一个两个,是很多。这使我的亲人和朋友一提起他们就为我担心,就把他们作为我的反面教材来教育我。而我始终觉得我和他们不一样, 不能一概而论。不要说是我太顽固,我要说是我对量的控制比较严格。我绝不过量地喝酒,也不没有节制地想喝就喝,而是很有规律地把酒喝成一天三顿,不是四顿或更多顿。
我们村有一位叫余正贵的老革命,和我一样,是一日三餐离不了酒。亲人们都劝他少喝点,他于是就蹦出了豪言壮语:“要我余正贵不喝酒,除非长江水断流。”豪气让人敬佩,可身体不容乐观。前些年在医院查出了是肝癌,一下就傻眼了。眼前的路就两条:要酒还是要命?他当然无可奈何地选择了后者。酒是不喝了,可长江的水还是照样流着。
我的一位当过县长的老同学,年轻时我们常在一起喝酒。他给我讲他喝得最多的时候是每个上桌子的人两斤半老白干,这是他的光荣历史。可现在已经被判定是癌症晚期。凭我俩的交情,我千方百计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可他就是不接电话。不光我,其他的同学朋友都找不到他,他已经把他自己屏蔽起来了。我不想在这里披露他的姓名,我只祈愿他在看到我的这篇小文时仍然好好活着。
我自己的故事也很有趣。
酒是一种能生热的液体,喝到一定程度,它的热就可能积聚在体内,并且会以某种形式释放出来。我体内的释放形式就是淌鼻血。正喝着,忽然觉得胸腔一热,不好,要出事了!赶紧往卫生间跑,没等跑到,那鼻血已经倾盆而下。用冷水冲洗,并加之各种土办法,均难以凑效。若用碗接住盛着,大约快满一碗时它就停了,便可接着再喝酒。我问医生,医生说那哪是鼻血,鼻子里能容下那么多的血吗?那是肺上有热,鼻子只不过是热血的通道而已。说得好,有道理!我于是在网上输入了“清肺热”三个字,一搜索,出来了。原来网友早就给我准备好了验方,五味药:百合,黄柏,夜交藤,淡竹叶,知母各三十克。取来服用一次,立马见效。我又抓了一副,放在水壶里,泡着当茶喝。好了全好了。这个方子我就一直用了七八年,屡用屡验。
我深深理解那些滴酒不沾的人对酒的,对喝酒人的厌恶。第一次到深圳,一天喝了早酒出门,在二十七楼上了电梯,电梯里只我们夫妻俩。下到二十楼的时候进来了一个满身珠光宝气的男人,关上电梯门不到一秒钟,他忽然飞快用自己的袖子捂住了自己的鼻子。我马上意识到是电梯里通风不好,酒气没散发出去,他受不了。我想和他沟通,说声对不起,可是没有用。一直到了地面出了电梯,他才把已经憋得不行了的鼻子放开,并且咕咕哝哝地说了几句谁也听不懂的闽南话,理也不理我,径自走了。我觉得有些好笑,有什么不得了?我们单位办公室的同事还戏谑地称我“每天三次为办公室免费消毒”呢。
四.酒品
在这部分里我除了想说酒的品质,主要的还想说喝酒人的品质。
回想当年那酒的味道,觉得现在的酒没了味道,或者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味道。当年的酒清一色是高粱酿造的,没有好酒坏酒之分。不好的酒充其量就是水兑得多了点,度数低了点,照样香,喝多了照样醉人。那时的茅台,五粮液也就两三块钱一瓶,也没有很多人要摆个谱喝那些,七毛钱一斤的白酒照样待客。
包谷,小麦等粮食可以煮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从那开始,酒就开始变味了。出现了假酒,用酒精勾兑的液化酒。更有大部分煮酒人是把一种化学原料加在酒曲里,再进行酿造,出酒量成倍增加,利润自然可观,而酒却不好喝甚至无法喝了。那些年,要想找到真酒好难好难,我还真记不清了那些年是怎样熬过来的。
现在的高粱酒都还是那样吸引不了人,因为它变不回当年的味道。我曾经亲眼目睹我的一位煮酒的长辈酿酒的过程,他用的原料全是高粱,没有杂物。我当场拿了二十斤那酒,以为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谁知拿回来一喝,仍找不回当年那味道。
于是我就不再在客观上去找原因,干脆想想喝酒人自己吧。
——几个人往里一凑,不问青红皂白,喝!喝他个天翻地覆,喝他个海枯石烂,喝他个春来不问路,喝他个谁也找不着北。高兴是高兴了,可后来的事也许谁都不高兴了。
——好久不见的朋友或亲友一聚,那还了得?不一醉方休更待何时?谁都心软,谁都念旧情。全然不顾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全然不顾自己能不能喝酒,不管了,舍命陪君子!不一醉哪里能休啊。再多的酒都摆上桌,再不能喝的都往嘴里灌。非常壮观的场面,而只要不演化成非常悲壮的场面那就实在是非常万幸了。
——求人办事的官场饭局那是另一番韵味。你总有事要找我,我也不可能不找你。有人要办的事要通过你才能办成,那就找你吧,你就喝吧;你要我办的事我记在心里哪,放心吧,你就干了这杯吧!还有必须找他的这事你就帮我约约他,千万不能误事。这样循环往复,饭局无限,酒局无限。喝倒了多少海量豪杰,喝倒了多少英雄好汉。
——有的人喝多了酒寻衅闹事,打架斗殴,酒醒以后追悔莫及;有的人喝多了酒屁话连篇,翻来覆去地重复着已经说过了多次的话,俗话说“兔子是狗撵出来的,话是酒撵出来的”,确实不假。
“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我总觉得这些人有破坏饮者的名声之嫌。说得直白一些是酒品不高,酒德不厚。
五.尾声
读到这里,你也许早产生质疑了:还在文章的副标题上冠以“长寿秘诀”,说是“短命秘诀”也许更合适些吧?
你可千万别这样认为。
我确实亲眼看见好几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挑着一担粪飞跑飞跑地,问他们的长寿秘诀,那就是每顿半斤酒,半斤肉。
有了长寿秘诀之一,还有没有之二呢?我说 ,有,那就是平和的心态。那咱们在之二里再见吧,拜拜。
2012.1.10.于深圳
-全文完-
▷ 进入少年狂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