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月圆之日。又称灯节,也叫上元节。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据说是公元前179年汉朝的周勃、陈平平定了诸吕后外戚之乱后,立刘恒为汉文帝,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为了纪念庆祝这一胜利,汉文帝便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每当元宵节夜文帝下令,张灯结彩,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一起欢庆。另一个传说来源是,天宫中的天鹅下凡时被猎人射伤,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烧死所有人间生灵。天上仙人将此消息告知黎民百姓,到正月十五那天,高挂红灯,燃放烟花爆竹,骗过玉帝躲过一劫,以后成为习俗。还有一说认为,元宵节真正的起源是祭祈太一神,以火驱邪的习俗。
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将逐渐淡去浓郁的年味,开始新的生活。然而此刻仍是乍暖还寒时,带着对春节的依恋,更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人们往往在这一天载歌载舞,舞狮耍船,扎灯点火,直至夜晚放起绚烂的烟花,把个元宵节闹得热气腾腾,红红火火。
夜幕低沉,鞭炮的声音不断传来,焰火的光彩也时断时续,外面应该是灯火辉煌、人生鼎沸吧,观赏游玩的人们大概也依旧兴高采烈呢。想着外面的热闹场景,听着窗外的鞭炮和焰火的声音,心中也升腾起些微期待,如果走到外面去会如何呢?但室外终究没有心中所系,这点期待注定太微弱,也很快就不知所踪了。暗尘扬扬,轻烟袅袅中四散弥漫,却难觅知己同游。明月依旧莹莹,皎洁中逐人来去,却未逢识人共赏。灯火辉煌盛绽的时刻,蓦然回首中更难寻觅那曾默默立于灯火阑珊处的佳人踪影。
元宵赏灯,在汉代是一种比较文雅的节日风俗。到了唐代,元宵节已由一天改为三天、宋代增加至五天,明太祖将元宵灯节规定为十天。唐、宋、元、明清时代,元宵节的观灯、赏灯逐渐发展成赛灯、耍灯、“闹灯”。各种表现生物形象的荷花灯、动物灯、龙灯、麒麟灯、兔灯……可谓争奇斗艳、巧夺天工;也有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八仙贺寿、嫦娥奔月等制作的彩灯,可谓千姿百媚、五彩缤纷。
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闹元宵的活动今天已经化为记忆。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孩子们可以欣赏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烟火,可以看见声光电结合的先进而安全的灯展,他们会找寻到他们的快乐和幸福。珍藏记忆是因为我们更加珍惜幸福的生活;难忘元宵节是因为我们同样期待走向新的春天。
元宵节似乎成了一个过渡。过了元宵节后,通常人们都已调整好心态与慵懒的心情,准备好好地在这一年奋斗一番了。打工的人们开始外出找活干,也会收起与家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重又回到打工的地方,以求来年的再聚。学生们到正月二十左右通常也会步入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
诚然,元宵节的欢乐,团圆与喜庆,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全文完-
▷ 进入祁连山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