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蝶蚁知时与知足常乐风动云飘

发表于-2004年11月21日 下午5:27评论-14条

今天是周末,起得很晚。

起床后,一一开启了原已紧闭着的窗扉,暖暖的秋日顿时倾泻到房间里,再打开vcd,音箱里流淌出柔和曼妙的《秋日私语》……

梳洗完毕,搬了张藤椅放在阳台上,右手拿着一盒奶茶,左手捧着一本书,在暖暖的秋日里,坐在藤椅上,边吸着奶茶边看着书,那一刻身心有说不出的释然、惬意和快乐,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原来会是如此地简单!

联想到自己此刻的心情,想起了一首《蝶蚁知时》的诗:

天晴粉蜨翻衣晒

又看庭前蚁阵排

队伍整齐趋或退

时开时合思何佳

诗的大意是指天晴则蝶晒其翼,将雨则蚁出如摆阵,或进或退,时开时合,在蚁子亦甚得意矣,人与物同,各得其意,便是快活。这与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秦诸子各有一套人生哲学和治国方略: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墨子讲究兼爱、非攻,信奉鬼神;韩非子讲究赏功、罚罪,利用法度;孔子讲究仁义、礼让,注重亲伦血缘的儒家学派……

而我除了喜欢孔子讲究仁义、礼让,注重亲伦血缘的儒家学派思想以外,在生活中更喜欢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无意苦争春”的处世哲学。

在中国文化史中,真正能够与孔子相提并论的思想巨人,则要数老子了。先秦所谓“子”者,是对有知识、有学问者的尊称,类似于现在“老师”、“先生”之类的意思。故孔丘被称为“孔子”,孟轲被称为“孟子”,然而李耳并不姓老,何以不称作“李子”而被称为“老子”呢?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从时间上讲,老子恐怕比孔子更“老”,也许才被称为“老子”的吧,因为《史记》里曾记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龙。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大约年轻气盛而又博学多识的孔子,很想就周礼的问题向当时掌管档案图书从而知礼守礼的老子请教乃至切磋一番,但是老子却并不把那些死人说过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以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人生哲理将孔子数落了一番。有趣的是,孔子却并无任何怨言,反而不失风度地给老子以极高的评价,将其比作一尊“乘风云而上天”的龙。

的确,老子是一条龙,一条潜伏在浓云密雾、古潭幽涧之中的文化之龙。这条神龙偶尔露出一鳞半爪,便叫世间的人们叹为观止、为之动容,并根据所看到的这一鳞半爪而给其定性、为其命名,甚至将其神化。

大约自秦、汉以降,老子的声名便日渐隆盛,其神化的倾向也不断见诸文字。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这种“道成身化,蝉蜕渡世”的形象颇似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化身。事实上,自道教创立以来,便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尊老子为教主,也就是我们在道观中所常看到的太上老君的形象。

与此同时,民间传说老子因修道而养寿,曾活到160岁到200岁之间。学界也将老子与黄帝并列,合称为“黄老”。东汉以后,为了抵御佛教的入侵,社会上出现了所谓“老子化胡”之说,谓老子曾西出阳关,经西域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从而将印度的佛教贬为中国之道教的子系统和副产品,释迦牟尼也就成为老子的徒子徒孙了。到了唐代,李氏皇族自认为是老子的后代,便不断加封这位姓李的祖先,于是便有了太上玄元皇帝、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等等美称了。相比之下,那位最高只做过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子则不免有些小巫见大巫的味道了。

总之,从思想上看,与孔子同时代的先秦诸子之一的老子讲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而自己这个人,从小就没有什么争强好胜的欲望,当别人事事都要争第一的时候,自己总是保持着一种“蝉蜕尘埃外”和“无意苦争春”的性情,或许就是受老子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处世哲学的熏染所致吧。 

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时时为物欲、权欲、色欲等等处处引诱,希冀万事如意,有的人欲壑难满,贪欲膨胀,所以耗尽一生不择手段追求财色名利,认为只要拥有了这一切,幸福快乐就会相继纷呈。有时为了实现膨胀的贪心欲望,无异于飞蛾贪求色法而投火被焚,野鹿贪闻琵琶妙音而惨遭杀害,蜜蜂贪著花香而闷死在花蕊中,鱼儿为诱饵所欺而遭捕杀,大象因贪著清凉之触觉而亡命于淤泥中。因此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时常会被各种伤神费心之琐事萦绕,斩不断理还乱,心也因此而很少能够安宁平静,所以大多数的日子都是在凄风苦雨之中历经沧桑。

《佛子行三十七颂》云:“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其中的苦痛与辛酸谁也无法代替。欢乐幸福似乎与人们的缘份很薄,苦苦追觅却越来越远,而且就算与你邂逅,很快就会消逝无迹,只留下无限的惘怅与恍然若失的悲哀。

人们之所以时常对未来进行美好的憧憬及对过去怀有无限的眷念之情,正说明缺少吉祥与安乐。幸福如绚丽多彩的彩虹,存在时美丽动人,但当失去时会引申出更大的痛苦。当人们倾心地享受着幸福安乐之时,它总是瞬间离去,让人无法接受,悲痛欲绝。人生舞台上最动人的悲剧,大多是最美好的东西遭至毁灭。

“现在拥有的片刻安乐,瞬间也将变成痛苦。”

轮回剧的导演只会编导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争、堆际必倒、高际必堕的悲剧。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正情景交融、声泪俱下地置身于剧情中时,忽然一声锣响,一道帷幕落下,顿时茫然,不知归处何在。当我们处于贫困潦倒、失意悲惨的窘境时,才恍惚觉得世间一切安乐享受犹如梦景而黯然神伤。

《入行论》云:“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又云:“梦受百年乐,醒时却还无。”其实想想人生在世,世间幸福美满身心永恒安乐的人极为罕见,命运多舛,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时常为苦痛紧紧羁缚,牢牢围困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或“艰难苦痛繁双鬓”。总之,轮回中所谓的安乐、幸福、名称、美誉,其实无一恒常稳固,皆是痛苦的本性。

所以既然如此,何苦要“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为了安抚身心的憔悴,何不接受一些老子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处世哲学的熏染,对一些事物淡然处之;学学那些蝶蚁,知足常乐,在生活中去享受一些简单的快乐呢?!

本文已被编辑[风动云飘]于2005-2-8 16:05:22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动云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彦灵点评:

乐天知命  持神任己

文章评论共[14]个
一剑霜寒十四州-评论

阅,写得很好,但感觉更适合于杂文,故转
  【风动云飘 回复】:&谢谢!:)& [2004-11-21 18:41:26]at:2004年11月21日 下午6:30

客居红尘-评论

好好好!!!击案赞之!!!熟读五遍,犹觉意未尽!!!精彩!!!
  【风动云飘 回复】:&君过誉了!& [2004-11-21 20:44:41]at:2004年11月21日 晚上7:47

bolihu-评论

玻璃湖就差擂鼓了!
  【风动云飘 回复】:&嘻嘻:)您可千万手下留情!因为君的手下没有鼓,只有玻璃,小心玻璃扎手哟!& [2004-11-21 21:26:02]at:2004年11月21日 晚上9:17

千山我独行-评论

精彩~~
  【风动云飘 回复】:&能得到君的点评,很惬意!又多了一种简单的快乐!:))& [2004-11-22 9:31:08]at:2004年11月22日 早上9:26

无语荷香-评论

各位大编辑在此,荷香只能静静地欣赏!
  【风动云飘 回复】:&此时无声胜有声,能有荷的清香飘溢已足矣!& [2004-11-22 19:01:31]at:2004年11月22日 中午1:02

蓝海悠梦-评论

   清静无为,静以修身!知足才能常乐,绝妙!
  【风动云飘 回复】:&嘻嘻:)谢谢!但愿您常乐!& [2004-11-23 13:27:10]at:2004年11月23日 中午12:25

蓝海悠梦-评论

   在这样冬日的午后,为你送上一缕阳光,也愿你常乐!
  【风动云飘 回复】:&让我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同乐!常乐!& [2004-11-23 19:22:32]at:2004年11月23日 中午1:34

田岩-评论

老子和孔子可称一代文豪了。老子对孔子的态度,和孔子对老子的评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不知道你比较欣赏哪个?
  【风动云飘 回复】:&嘻嘻:)他们各有千秋,我在文章中就表示两个都欣赏.& [2004-11-25 3:03:01]at:2004年11月24日 晚上7:49

沧浪-评论

老子说他的屋子便是他的衣服,蚂蚁大概也要知道他的衣服什么时候该晾。。。
  【风动云飘 回复】:&呵呵:)"老子说他的屋子便是他的衣服"这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了!不知您是从那里得知的?& [2004-11-26 19:34:25]
  【沧浪 回复】:老子说:一个男人在他的屋子里不穿衣服,有人对那个男人说——你为什么不穿衣服?那个男人回答——我在自己的屋子里不用穿衣服,因为我的屋子便是我的衣服(详见《老子自然人生》) [2004-11-29 18:03:10]
  【风动云飘 回复】:&嘻嘻:)看来您对老子颇有一番研究哟!谢谢您!& [2004-12-5 13:46:58]
  【沧浪 回复】:见笑见笑,略知略知,同习同习 [2004-12-7 21:13:47]at:2004年11月25日 下午5:50

田岩-评论

为何称为老子,我好似一直没找到答案?
  【风动云飘 回复】:&呵呵:)您很仔细哟!文章中有"从时间上讲,老子恐怕比孔子更“老”,因为《史记》中曾记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因此可以推断出他是最“老”的“子”,所以叫老子.& [2004-11-26 19:40:29]at:2004年11月25日 晚上8:52

田岩-评论

是的文章没有有精确的语言去表达,也没象你这样说呀
  【风动云飘 回复】:&因为这不并是我文章写作的重点,我只不过是想借用他的"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不想过多地去考究他的名字,所以对此在文中便一笔带过,嘻嘻:)Sorry ,有点惜墨了!& [2004-11-27 21:24:03]at:2004年11月26日 晚上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