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商报最近发表了一篇文字,宣称网络文学代写已经成为隐形产业链,而且成为公认潜规则。吴钩无语看了,大不以为然。
最新关于热门写手找人代笔的问题,争议最火的当属方舟子和韩寒的论战。方舟子认为韩寒的文字基本找人代笔,韩寒认为方舟子涉嫌侵害个人名誉,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其实,对于方舟子和韩寒的论争,大可不必看得非常认真。因为此二人都是依靠社会公众舆论生活的角色,少了舆论的哄抬,他们都会觉得无趣,于是,千方百计也会找出题目来,吸引社会舆论的关注,把自己紧紧地依附在舆论核心。
而北京这家商报的文章,核心是批评网络文学的。文章说:相比较于传统文学创作,网络文学因其创作环境宽松、监管不严、新人走红快等特点,代写问题更加严重,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潜规则”。但受困于取证难、法规缺失等问题,这一潜规则开始成为一条“隐形产业链”,蚕食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该文记者看来,网络文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为网络文学代写由来已久,于是,网络文学的健康受到了影响。如此,在强调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今天,不得不呼吁对网络文学加强监管了。
可是,据吴钩无语看来,这篇文章如果不是为了搏眼球而夸大了事实,一定就是谎言惑众,其观点和论证都是非常肤浅和牵强的。
比如,报道说网络文学代写由来已久,依据的只是一个在网络文学里混了三四年的小写手,而网络文学代写由来已久和极为普遍,就是这个小写手的观点。有说服力吗?
再往深里说,即使网络文学有代写,怎么啦?中国文学代写,是有古老传统的,即使伟大人物也不例外。哪一次代表大会的的报告不是秘书班子代写的?哪一个首长报告不是秘书班子代为起草的?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不都是帮人代写而代出了高官厚爵?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凡是与文章搭点边的,把写作分工细化,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手段。好莱坞的作品,也已经开始了团队写作。国内好多影视工作室的创作更是采取了团队化的办法,集中优势写手,分工协作,尽可能以极短的时间,写出最有卖点的作品。
当然,即使已经有很多代写或者类似代写的现象,并不是说就否定了个人创作。因为写作毕竟是一项极具个性色彩的创意工作,一个强大的个性写手,是应该有着极大魅力的。
吴钩无语碰巧认识一些网络写手,他们都是一些很认真的文学青年,也有中老年,或者是怀抱着对文学的真诚喜爱的人,他们把网络写作看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有看做一种谋生手段的,他们努力地辛勤的创作,把自己的心血化作文字,发布在网络上。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没有后台,没有机会,不能进入以写作为生的岗位——比如媒体、作协、剧团,等等,但是,借助网络,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爱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的网络作品,被广大网民传看着,被那些同样在网络上爱好着文学和文字的人们传看着,评论着,喜爱着。他们中的一些,成了很热的网络写手,因此也获得或多或少的经济回报。吴钩无语的一位学生,就因此成为不算太出名的网络美女写手,每月大概可以获得一万到二万的收获,她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位自由职业者。
使网络写手梦想得以实现的,除了网站,特别是文学网站,还有就是那些网络读者,他们很开心快乐的在网络上读书,一本喜欢的书,大概只要花二至三元钱,就可以从头看到尾了,而同样一本纸质的书籍,没有二三十元是买不下来的。这些读者可能并不富有,但是,他们酷爱读书,网络,网络文学,网络作家,就此成了他们的心灵朋友。
面对这样的网络文学,这样的网络写手,这样的网络读者,我们还有理由去夸大它的缺点,去用不切实际的谎言加以诋毁吗?
吴钩无语以为,一个有责任性的媒体,一个有使命感的记者,不必用夸张或者谎言来搏人眼球,应该真实的深入社会,深入研究你所想关注的问题,然后真实的加以表现,同时予以理论的提升。这样,你就可能成为一个好媒体,一个好记者。
说到这里,吴钩无语还想解释一下,本人并不否认网络文学中有代写现象,有些写手已经趋向产业化写作网络文学,这可能由来已久,但,却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更不是什么潜规则,或许,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写作,就从代写起步呢?这些代写的写手围绕这一位大神级的写手,逐步形成一个写作团队,再发展成为一个工作室,源源不断推出好作品,繁荣网络文学,有何不可呢?
据说,中国已有4至5亿网民,网络文学读者也已达到1.95亿人,这是非常庞大了,试想一下,如果1.95亿网络读者每人每年读五本书,就是30亿元的产值,每人读十本书,就是60亿元的产值,这还不算网络广告、网站推广、技术升级等各方面的价值在内。因此。关注并推动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了。但关注绝不是瞎说。
-全文完-
▷ 进入吴钩无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