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谈淡淡的年味,走进曾经的岁月。
现在的过年,想起来没有小时那么开心,渐渐的感觉年味越来越淡。心境也没有以前那么狂热,一切显得那么淡然。
孩提时,点起一个个的爆竹,那响声时那么的纯真。现在烟花灿烂,可看在眼里,却是索然。
踏着月色的清幽,迎着清风灵巧的手,相册滚动着许多的记忆,翻翻年少的身影,数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穿上母亲做的布鞋和新衣,过着一个愉快、欢乐的新年,如今我也身为人父,想起那陈年旧事,沉淀在一个个细细的美妙的微笑之中。
那时的过年,物质很贫乏,没有现在这么浮华。过年步行串门走亲戚,那时的年味就像含在最里面的糖,又浓又甜。
那时的大年三十,父亲总会裁出一道道红纸用来写春联,按照春联上的字数折好对应的条框,便于书写,父亲每次都会认真的书写着春联上的每个字,而我们则会牵着红纸的另一端,父亲每写一个字,我们就拉动一下,父亲写完,我们就会将春联放置在地上,等待墨干,然后贴在门的两边。那个时候,过年就像举办一场盛大的书法展览。家家户户的门楣两边,都会贴上春联,做年糕、蒸面条、包饺子等,既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而古老的过年习俗,又展示了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书法成就春联的美好,,柴房、仓库、猪圈都贴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精心之作,贴出了一年的希望,贴出了新年的喜悦。有时也会跟着父亲练练书法,父亲总是时不时的抽动我手中的毛笔,然后说:“拿毛笔要有劲道,笔就相当于自己的命运,端正好方式方法,才能将字练好,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看着家家户户红纸黑字的春联,不惊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年的滋味就蕴含在古老的春联里,融汇在精美的书法中。可惜的是,现在都发生了转变,喜气洋洋的过节气氛少了一种艺术的烘托,一切美好的祝福和艺术逐渐的被机器所取代,被一些印刷品所取代。
如今过年,很少看到红纸黑字亲笔书写的春联,没有那带有乡土气息的装饰与赠品。以前的徒步登门拜年,变成了如今的骑车跑跑尽尽人意。
年味渐渐的淡化,变成了一种物质的享受,我不知道这样的变化会有什么影响,不知道是一种庆幸,还是一种悲哀。
浓缩一年的真情,时光荏苒,我沉思在淡淡的年味里,品尝着时光的记忆。
-全文完-
▷ 进入云萧蝶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