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不是谜语
闲来无事,偶尔上网浏览,不经意间在一个文学网站上看到一位网名叫“新年快乐”、实名叫董希琳的诗人所发表的两首现代诗歌,随手拈来,与诗人商榷,向方家讨教。
其中一首诗歌的题目为《我是一首中国的新诗》,原诗内容是:“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泥土/学着塑佛/佛虚出了声音/把我吓到在地/我学着中国新诗哭泣/结果只哭不掉泪//想想也是/我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白天袭击/夜晚泡尿/母亲说:不碍事的 好好干//路是糟糕透了/我的自行车掉了昨日/奶奶看到了/扶了扶后座/奶奶被我甩到海里//我是一首中国的新诗/只懂得哭泣/奶奶啊 海水变味吗/我的双手湿漉漉的不知所为/我是糟糕透了如同稀巴烂醉的水--泥--路”。
另一首诗歌的题目为《放大了这个春天的眼睛》,原诗内容是:“整个天空携着白云/落进/一首悠悠的诗里/浓浓的醉意等待苏醒/此时霞光万里//母亲的嘱咐/让一个放牛娃牵来唐诗宋词/把一只公牛摇着像春风碧绿//河里的鱼游戏了哗啦啦的天空/放牛娃乐得跳进河里/放大了这个春天的眼睛”。
诗歌发表时编辑自然要说些“写得不错”之类的点评语,以示鼓励,而网友则跟着叫好。
余生不才,基本不懂诗歌,虽然有时闲来也会瞎诌几句以附庸风雅,但却始终写不出一首像样的现代诗歌来。然而,也许是受到上述两首诗歌感染的缘故,故紧步其后尘,模仿其诗风,斗胆也来一首,题目姑且就取《放大了中国新诗的眼睛》吧。诗云:“唐诗骑在牛背上/牧童横笛/将一首春晓/吹奏得悠悠动听//宋词在草原上漫步/牧童扬鞭/轻轻抽打着羊群/于是/洁白的云朵/便在辽阔的天空绽放……”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诗歌。凭我的直觉,比起《我是一首中国的新诗》和《放大了这个春天的眼睛》来,应该不会显得太逊色。如果这也称得上诗歌,如果发表时编辑再说些“写得不错”之类的恭维话,那我说不定高兴得会发疯的。因为沿着这条诗路我会走得更远,一天写出几十首应该不成问题。别看我年逾花甲,有生之年能不能写成个“著名诗人”恐怕也说不准。然而,我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对于诸如“口袋里的泥土”、“自行车掉了昨日”、“白天袭击”、“夜晚泡尿”、“稀巴烂醉的水泥路”和“把一只公牛摇着像春风碧绿”以及“放大了春天的眼睛”等这样的诗句,我左掂量,右琢磨,怎么也看不出个门道。不好吗?不美吗?不凝练吗?也许我的理解都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怪不得诗人,当下中国诗坛上这类诗歌似乎很流行,只能怪自己一介凡夫俗子长了一双俗眼笨脑壳。
何为诗歌?按照辞书的解释,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尚书·虞书》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毛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赵缺《无咎诗三百序》则说:“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中国古代还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为歌”,现代则统称为诗歌。诗的题材又非常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从内容上看,诗歌还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字数和韵律上看,诗歌还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五律、七律、绝句和长短句等;从风格上看,诗歌还分为豪放与婉约;从流派上分析,诗歌还分为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朦胧诗和先锋诗等等。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还有多种多样,譬如赋、比、兴,风、雅、颂等。
总之,诗歌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之一,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著名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先生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其实,孔老夫子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曾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平心而论,我比较欣赏孔子的论断。窃以为,孔子关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至理名言,既指出了诗歌鲜明的社会功用,又高度概括了诗歌的创作方法,可谓精辟之至。
诗之“兴”者,以愚管见,既有兴盛、兴起、振兴、复兴等多种含义,可以起到感召人的意志,调动人的激情,振兴民族精神等重要功用,又指诗歌创作所采用“比兴”的修辞方法。
诗之“观”者,以愚管见,既是告诫诗人应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核心和规律,又提醒诗人不要忘记诗歌最终是写给人观看欣赏的。
诗之“群”者,以愚管见,很有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味,就是说写诗既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大众;又要“合群”,不要忘记群众观点,尽量使诗歌大众化、通俗化。
诗之“怨”者,以愚管见,不单单是指发发牢骚,出出怨气,而且要融入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运用辛辣讽刺的手法,针砭社会弊端,从而使诗歌起到疾恶扬善的作用。诚如《毛诗·大序》所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只有注入真情实感,诗歌才能“缘情而绮靡”(陆机语)。
那么,如何才能判断一首诗歌的优劣呢?我国著名现代诗人樊发稼先生有一次在谈到诗歌创作和欣赏时曾经讲到三个标准,即形象、想像和情感,对我很有启发。
在谈到诗歌的形象时樊先生朗读了他自己创作的《鱼和水》:“鱼儿轻轻地游来游去/给水/来来回回按摩/水/微微颤动着身子/感到很舒服/很快活……”接着,他又介绍了台湾诗人林武宪的诗《鞋》:“我回家/把鞋脱下/妹妹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这两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浅显易懂,又充满了艺术形象的魅力。
在谈到诗歌的想像时樊先生说:任何诗都离不开丰富的想像。他例举自己曾在《学诗札记》中的诗句:“诗人哟/请给我一根翎羽/让我想像孔雀的华美/请给我一片绿叶/让我想像林海的宽阔/请给我一朵浪花/让我想像奔腾的大洋/请给我一粒沙粒/让我想像博大的世界。”樊先生说,诗人的职责,就在于用神奇的艺术之笔,轻轻敲开读者美妙的想像之门。想像永远是诗歌的翅膀,失去翅膀的诗歌就像失去了翅膀的鸟一样飞不起来。范先生还有一首名叫《露珠》的诗是这样写的:“早晨/小花园里/闪闪发光的露滴/像美丽的珍珠/撒满了一地/太阳出来了/咦,那一颗颗晶亮的露珠/怎么都不见了/它们都跑到哪儿去了/小草说/在我绿油油的叶子里/小花说/在我红艳艳的花瓣里……”一首平淡的小诗,既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力,又通俗易懂。
在谈到诗歌的情感时,樊先生强调“思想是诗的骨骼,情感是诗的血肉。没有感情就不能产生诗,缺乏情感的诗是无病呻吟,是不可能打动人的”。他例举著名诗人艾青先生说过的话:“对生活引起的丰富的、强烈的情感是写诗的第一条件,缺少了它,便不能写作,即使写出来了,也不能感动人”。他还例举了一首小诗《一碗油盐饭》加以强调:“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樊先生说,这是一首谁都能看得明白的抒情诗,但作者没有作细腻的心理刻画,也没有直接抒写母亲生前的爱。三个非常简单的画面,却展示了浓浓的母子深情,产生了强大的情感震撼力。樊先生说,读完这首小诗就知道什么叫含蓄,什么叫隽永,什么叫凝练。
顺着樊先生的思路往下走,我们还可举出许多耳熟能详的优秀诗篇。譬如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又譬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娘在那头/后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再譬如著名朦胧诗人北岛的《回答》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现代诗歌如此,古典诗歌如唐诗宋词中的千古名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愚卑乱侃一通,说了这么多门外之见,无非是想强调一个中心意思,即诗歌不是谜语,不能让人猜了老半天,还琢磨不透;诗歌更不是捉迷藏,藏得越严实,越让人逮不着才越是好诗,其实不然。当下中国诗坛低迷,这是连许多著名诗人都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原因固然很多,但很多现代诗歌越来越让人读不懂不能不算是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不才还想引用余光中先生谈诗的两段高论结束这篇文章:“诗为‘精神理念’与‘感性形式’之中庸,为客观艺术与主观艺术两端和谐的结合。所以,我以为诗为一切艺术之灵魂。”“诗是一切文体之花,意象与音调之美能赋一切文体以气韵,它是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等艺术达到高[chao]时呼之欲出的那种感觉。”
写诗容易,能够真正品味出诗歌的真谛也许需要耗费毕生的精力。扯远了,就此打住。
-全文完-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