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方舟子的不归路孤云退士

发表于-2012年01月31日 晚上9:29评论-4条

今年春节,韩寒和方舟子之间你来我往的骂战似乎比之刘谦的魔术更加让人感兴趣。而事情发展到今天,两人也终于抛开了所有的顾虑,准备对簿公堂了。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文坛的公案不是动用了法律武器就能解决的了的。即使韩寒胜诉,方舟子败诉(这个可能性很大,而和解几乎无望),也不能说明韩寒就一定是清白的。方舟子照样可以装作一副很委屈的样子,继续搜罗他的所谓“证据”来抹黑韩寒,韩寒的名誉并不会因为那10万块钱而挽回多少。相反,根据国民同情弱者的习惯,说不定本来还将信将疑的一部分人也开始挺方倒韩了。

方舟子是一个很认死理的人,只要是他认为是假恶丑的东西,他就会义无反顾地与之斗争到底。几年前初次听说方舟子的时候,觉得此人很不容易,以一己之力奋战在打假的第一线,用科学来揭露伪科学,用各种证据来质疑各种现象。但是我对他的敬佩也只在于他在科学范畴之内的那些质疑成果。文学这些事,还真不是他一介书呆子学者能够管的了的。

对于此事,方舟子提出了很多很可笑的观点。而这些可笑的观点令他自己也底气不足,明显不像和肖传国、唐骏等人对垒时那样霸气侧漏。通读这些观点,我发现方舟子本人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问题。《三重门》的写作中是有时代烙印,但这个烙印来自21世纪,而不是他说的20世纪70年代。如果非要把文章里的蛛丝马迹往韩寒父亲身上贴,那也的确是太过牵强了。方舟子还说了,韩寒的文章不可能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这个论点不知又是从何而来。难道说《雷雨》也不可能出自一个还没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之手吗?自古英雄出少年,谁说中学生的文笔就一定是怎样怎样的。韩寒之所以是韩寒,正因为他颠覆了人们对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传统认知。更何况在今天来看,《三重门》也不是像民间吹捧的多么多么的成熟的作品。很多模仿的痕迹,很多卖弄,很多掉书袋,这都是一个初生牛犊的特点。遥想我16岁的时候写的第一本书,其中也是引经据典。当时我最喜欢写那种一眼望去满眼的书名号引号破折号拉丁文的文章,即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也成就了自己在语文老师面前的光辉形象。其实那样写作并不怎么困难。因为我通常是为了引用而设计的情节,手头经常放一本文学辞典或者诗词选什么的(诗词选中的很多小字注释可以作为引用炫耀)。其次,我也会经常摘抄一些好的句子(大多是古文)、诗词、典故什么的,读书读到有意思的地方也会特别注意,下次写作时争取加塞进去。说穿了,那些引用的书我几乎都没怎么看过,而只是二次引用而已(别人文章里引用的东西,我再引用过来)。进了大学,阅读面广了以后,我发现这样很装逼,一不小心容易遭雷劈,所以就戒了。我相信当时还是中学生的韩寒同学一定和我有着同样的写作方法,所以之后戒掉这方法了,反而让人读起来不适应了。但是现在来看,戒掉是对的。如果沿着那种风格一路写下来,容易走火入魔,从而距离成熟的文学创作越来越远。因为小说是为人物和情节服务的,不是为了几个臭书袋服务的。方舟子自以为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智商来替韩寒证伪,言之凿凿之下,就好像那些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学者,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看懂了,都觉得自己是曹雪芹的知心人一样。其实文学这个东西是很务虚的,不是说你方舟子发表一个文学批评,就把韩寒直接给否定了。作为一个搞文学批评的人来说,他可以在一篇文章里找出一万处破绽来证明这篇文章并非谁谁谁之亲笔,但事实只有一个。当年研究古龙的人为了区分古龙正品和代笔,可谓煞费苦心,什么方法都用过了,最后得出的结果依然不能让群体古龙迷信服。如今方舟子仅仅凭借几篇文章之中零零散散的文字,就能扳倒一个刚刚树立起来没多久的公共知识分子偶像,实在是太过牵强。

正如前几年方舟子质疑郑渊洁的童话“涉黄”一样,方舟子在文学领域的质疑行为都有为自己炒作之嫌。既然你有这个功夫,有这么一身的正气,何不多花点时间去质疑当官的,质疑统计局,质疑人大,而非要赖在文学这条贼船上,从而驶向不归之路呢?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孤云退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林步山人精华:何音
☆ 编辑点评 ☆
林步山人点评:

方子舟质疑韩寒文章造假的行为,较之韩寒本身的带有社会属性的言论,高低已判,胜负已决。而作者最后一段,可谓切中要害。全篇畅酣淋漓。好文。祝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文章评论共[4]个
郑佳仪-评论

这事闹得。呵呵,问好作者。(:012)at:2012年02月01日 凌晨1:25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祝福,天天开心,永远幸福。(:012)(:012)at:2012年02月01日 上午10:07

花前月下客-评论

(:012)拜读朋友的佳作,拜个晚年,祝你天天开心。(:012)at:2012年02月01日 下午3:57

宇の航-评论

质疑谁都是个人的自由,编辑说最后的一句我看实在是没有必要,韩寒也有不回应的自由的,质疑就有的根据自圆其说是理论就可以,毕竟人和人理论的层面不同。质疑精神,比最终真相更值得推崇。看看韩寒对刘谦的质疑,言语更加激烈呢?偏执的人才能如此认真,当真不偏执,可能也就失去了认真了。at:2012年02月01日 下午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