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正确使用汉语说话写文章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是已故河南籍著名诗人王怀让先生一首著名长篇抒情诗题目的名字,写得行云流水,回肠荡气,不仅有点儿前苏联著名政治抒情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遗风,而且很长中国人的志气,我特别喜欢。毋庸置疑,所有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几乎没有哪一个不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泱泱中华令国人感到骄傲的理由足可以数出一千条、一万条,但最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莫过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源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复兴中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则又有赖于国人的文化自省、自觉和自强。中华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博大精深。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而要提高国人的文化自省、自觉和自强的程度,就必须首先从中华文化最基础的元素入手,学会正确使用汉语说话和写文章。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滑稽而又十分荒谬的话题。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怎么就不会正确使用汉语说话和写文章呢?事实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中国人真的不会正确使用汉语说话和写文章,以致常常会犯诸如读错音、写错别字等低级错误,甚至还会闹出不少匪夷所思的笑话来。君不见在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11年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常犯语文差错现象,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譬如,2011年5月间,故宫博物院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竟将“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捍”字写成了“撼”字,一字之误,面目全非,舆论哗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譬如,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将“光復”误写为“光複”。其实,“復”字是表示还原、恢复的意思;而“複”字的本义则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虽然属于繁体字的误用,但其影响也非同小可。 又譬如,媒体在发布有关灾害事故的报道中经常出现词语混淆使用的现象,“泄露”与“泄漏”就是典型的例子。日本地震与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震惊了世界。有关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常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汉语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指机密的信息;而“泄漏”的对象则是指某种液体、气体等物体的意外漏出。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属于后者,所以应当使用“泄漏”而不应使用“泄漏”。
再譬如,媒体在报道工程建设项目中常常会犯“想当然”的词语错误,“合龙”误为“合拢”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是不了解“合龙”一词真实含义的缘故。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据此,后人便将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这种现象叫做“合龙”,而不能写做“合拢”。
余生也俗。类似《咬文嚼字》已经公布过的国人常犯的语文差错,诸如“美轮美奂”与“美仑(或伦)美奂”、“侧目”与“刮目”、“精粹”与“精萃”等等错用、混用和误用的现象,在作者的笔下也时常发生。拙作《广告到底》一书,不足50万字,竟被校对校出数百处差错,诸如“捅娄子”与“捅漏子”、“螣蛇乘雾”与“腾蛇乘雾”、“殚精竭虑”与“禅精竭虑”“”、“蝉噪林逾静”与“蝉噪林愈静”、“禀性”与“秉性”等关键性差错就多达数十处之多,不能不令我十分汗颜。至于平时在口语表述中读错和读白的字词就更不胜枚举了。为此,不才曾一度产生自卑感而想中途放弃写作,朋友劝我说,就连大名鼎鼎的文化散文大师余秋雨先生还曾将《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字古音本应读作y a`o而却错读成l e`,更遑论我辈?我却不能原谅自己,有种无地自容的羞愧。
汉语的文字系统叫汉字,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在表意的同时还具有表音的功能,声调不同,有时含义会大相径庭。同时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系相比,汉语还具有自身鲜明的语音、语汇、语法和语用的鲜明特色。当下,党和国家已经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到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大力倡导国民的文化自省、自觉和自强。窃以为,文化的自省、自觉和自强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对于文化的自省、自觉和自强,首先应当从自己做起,从中华文化最基础、最基本的元素汉语入手,认认真真地学会正确使用汉语说话和写文章。
当然,强调正确使用汉语说话和写文章,绝不是要求人人都要达到汉语专家和学者的水平,我是说要尽量做到少闹笑话,少犯或不犯说话与写文章中的低级错误。只要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了,文化内涵和底蕴增强了,距离建设一个伟大的中华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
-全文完-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