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摇曳之美行吟者

发表于-2012年01月29日 上午10:13评论-2条

美学反思

小说中故事的结局常常使作者费一番心思。有些作者喜欢大团圆,有些作者喜欢令人心痛的悲剧,也有些作者爱用惊人之笔,以一个超乎想象的意外,震撼读者。怎样的结尾才是合理的,合乎逻辑的,合乎美学规则的呢?

笔者认为,小说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和剧中人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过程,剧中人物性格一旦确定,他便有自己的意志和性情,有一定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来自于他内在的理智和情感。这些原本是你塑造的,你用他的经历练就的,但是这人物的性格一旦显露,他便要继续下去。于是,他命运的结局也就靠他自身在不同环境下自动地演绎了。那么作者呢?作者的任务就应该设计环境的趋势。当然这种设计也不该是主观的,而要顺乎时局的演变。有时候作者出于理想和唯美的追求,在环境难料,前途未卜的时候来一点浪漫,预设了几种可能,这便产生了,我称这为的,摇曳之美。

笔者在四年前在烟雨首发的《流浪艺人》中写了一位卖艺的老汉,他带着一只猴子和一条狗,还有一个孩子。孩子不是他的亲人是他捡来的。

老人复姓欧阳,这个姓氏使人想起侠客。但老人并不会武,只无师自通的练一点杂耍。然而老人是真正意义下的侠客:是怀仁爱之心,云游天下的苦行者。在吉林北边,那一年的夏天,老头走过一片树林。小狗发现孩子躺在路边山坡上。老头赶过去摸他在发烧,便把他背到小店,喂了自家带的草药(流浪艺人总带着救急的药。有个病灾人和畜牲都吃它,多半能顶过去)过了一天,孩子醒来,问他家住何方;他说姓田,小名牛儿。村里闹瘟疫,大半人死的死逃的逃。他的爹妈也都倒下了,断了气。他吓坏了,连夜跑出来,走了三天两夜,便晕了过去。说着给老人磕头,让爷爷收下他,他六岁了,能干活。老头听了孩子的话,抹着眼泪答应了。又请店家作证,日后如有亲人来访,便以实相告,找到他把孩子领回去。

一次在瓦房店那边,遇到一家开杂货铺的,两口子没孩儿。老头想到孩子该上学了,这样四处流浪,会毁了前程。便先和孩子商量,那家也愿意收他为义子。孩子开始没反对,过了两天,一反性便跑了。一路讨饭打听消息。走了一百多里,终于在辽阳城东一个大车店里找到了病中的艺人。从此祖孙二人便相依为命,四方流浪。后来,老艺人到了茨坨看到地方很富庶,市风也好,还有学校。他又萌生了把孩子留下念书的念头。他请大车店的二大娘请她寻一家好心人,日子过得去就行。他说分文不取,还答应立个字据,写明孩子的来历和自愿领养的过程……

随后二大娘物色了卢妽,卢婶和艺人商定了协议。一个温馨的场景:

茶壶里的水汽咝咝地响,屋里暖和和的。下午的阳光从茶馆的西窗斜射进来,照在老艺人的头上,那稀疏的白发在逆光里银丝闪烁。他略微仰起头,脸红红的,眯着眼——酒足饭饱的老人现出微笑,惬意而慈祥。事实如此:只有饱经忧患达观幽默的老者,才有那种微笑:在简陋的衣食得到满足之后,那种感伤的自嘲的心态便浮现在这微笑中……

就在那天,他们谈了很久,两家达成了协议:卢婶收了牛儿为义子,但眼下孩子还跟着老人,他们依然在附近的县镇卖艺,遇有风雪严寒,便回茶馆落脚。

这样一直到次年的春天,一天,黎明前,老头突然带着猴子和狗悄然离去。孩子醒来哭了好一阵;卢婶规劝他,宽慰他,之后,送他上了小学。

是的,滑稽的可亲的始终面带微笑的杂耍老人走了,带着他的“保长”和“勤劳俸仕”走了。又开始了他的巡演生涯。

欧阳老人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呢?笔者给出了这样的结尾。

晴朗的日子,南满的某一集市上又会响起他那清脆的小铜锣声。他会即兴地给乡民们表演些小把戏。当他翻转了自己破旧的卷沿帽伸向掏不出一个铜板的农民时,他会带着歉疚的自嘲,作一个鬼脸,讲两句笑话。鼓励和他一样贫苦的观众站在原地,为他捧场。

温煦的春日,他会拉着小狗“保长”,肩着猴子“勤劳俸仕”,背一件简单的行囊,哼着无名小曲,行走在乡间的黄土路上。

酷热的盛暑,他会歇在树阴下,向好心的农妇讨一瓢凉水,和他无言的伙伴一起啃着干粮,一面揉着他长满老茧的脚掌。

也许瘦弱的“勤劳俸仕”熬不过严寒的冬季,倒在雪窝中。老人会怀抱“保长”抹着泪在它的墓前插两段枯枝。

谁知道呢!也许,相反,在开满鲜花的秋日的山岗,老人会含着笑意,永歇了他劳顿的身体。忠心的小狗会长久地在他身边逡巡,田野里会响起“勤劳俸仕”凄厉的叫声……

当然,当然,这位智慧的老人会安排一切。说不定哪个马戏团的老板会看中训练有素的“保长”和“勤劳俸仕”。自然,他在欣赏老艺人的表演之余,也会想到夜间大篷车需要一个忠实的更夫。

笔者所以设计了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完全是根据杂耍老人的仁厚而博爱,旷达而睿智的性格推演出来的。情况在变化,贫困和衰老也在逼近他,但老人有足夠的智慧和阅历应付一切。

这个结尾显示出了小说的摇曳之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行吟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闻文推荐:闻文
☆ 编辑点评 ☆
闻文点评:

小说本身不仅要有引人的故事情节,还要有一个衬托故事的场景,一个完美的结局,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小说一个灵动的结尾,更是起到通篇故事画龙点睛之笔,留给读者更多遐思与回味……

文章评论共[2]个
行吟者-评论

编者闻文所言极是,朋友之间的创作交流是何等愉快。谢文兄。春节快乐。at:2012年01月29日 中午2:53

文清-评论

祥龙迎新春,玉兔辞旧岁。祝朋友家兴、人顺、万事吉!at:2012年01月29日 晚上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