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太太的客厅”的轰然倒下说起邬海波

发表于-2012年01月28日 中午2:25评论-3条

1月26日,记者采访获知原本计划恢复原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除。2009年,梁林故居曾因涉及商业项目被拆除门楼及西厢房。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对于拆除事件,北京文物局局长表示并不知道梁林故居被拆一事,称目前考虑方案是复建梁林故居。(消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建国之初为保存故都城墙四处呼吁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逝世多年以后,他们这座见证并参与了现当代中国许多历史、文化、政治事件的住所,本已列入北京市文物局重点保护对象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最终也没能躲过强制性拆迁的厄运,那个文化含金量极高的“太太的客厅”,如今已变成一堆残砖断瓦凌乱在这一片废墟上,那一抹中国文化最后的晚霞,恐怕再难以回光返照的瞬间给予后人“润物细无声”的温馨感了!

故都的城墙没能保存下来,幸好还有故宫、天坛、地坛、颐和园以及几所皇家寺院留存至今,多少还能给我们展示一些皇帝们生活、工作、临幸的现场器物,那道被西方大知识分子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坟墓”的八达岭长城,虽然所有的墙砖都刻划上了某某到此一游的丑陋的字迹,但滚滚的人流的夹缝,倒还偶尔可见一二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少女的身影,说不定在长城一游的皮肤漆黑的非洲后裔,恰恰是联合国或美国政府的某位要员呢。

长城跟故宫一起构成了京城的古老文明象征;早已被拆除的古城墙呢,就有人在某处遗址筑起了一段名之为“皇城根儿”的所谓城墙,叫人发思古之幽情。

也许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过去时代,其牛鬼蛇神与封资修的名气还不够大,或许是因为所处地带属于一个楼市开发的相对盲点,故能侥幸存在了这么多年,也还被纳入了京城文物保护的单位。结果被拆迁,这么大的一件事,我们北京文物局的局长大人居然声称不知情,随后又表示要及时加以重建,至于其中各方主要负责人的失职情况,却没人出来承担或指证。

中国官员们踢“足球”的盘带与传球水平,可谓炉火纯青远超球王贝利,我们的官大人们往往能够将这枚官场利害得失的“足球”盘带、传递得十分纯熟准确,最后皆大欢喜的程度,只有中国的官老爷才有这个化有形为无形的“绝世神功”,你说他们的水平高不高哇?

“太太的客厅”被捣毁之后是没法再生的,就如古老城墙及许许多多古典建筑群落被捣毁之后的北京,是再也没法复活她曾经丰润醇厚的古典韵味了。

据文史专家学者们的调查研究,中国最近六十几年各色政治的、经济的运动对文物的破坏,几乎将中华大地积聚了几千年的文物毁灭殆尽。在场的国人对文物的摧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五十年代反右、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全体国民自觉或不自觉对文物的大毁灭,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多年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文物的大扫除。

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之后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城镇化建设,一边大量拆毁古老建筑,一边又大量建造仿古楼堂馆舍,结果弄得不伦不类的。

曾经神圣庄严的寺庙,而今已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商场;曾经以修行的清苦为乐的和尚道士,而今已变成了见钱眼开、见色行动,终日奔走于名利场的俗物。

我们要牢记西方强盗对我圆明园的毁灭恶行,难道就不能牢记过去我们自己远远超过西方列强对中华自身文明毁灭程度的“耻辱史”吗?

在当下的中国,像“太太的客厅”这样饱满着文化气息的建筑都没有了存在的可能,即使以后“复建”了,也只是相关责任人的一种罪责掩饰,其余还能给予无法复元的文物怎样的“安慰”呢?

假如有一天,我们的北京只能依靠象征封建皇权奴化国民的故宫之类的建筑实体来展示其文明的厚度,而没有其他诸如“太太的客厅”这样颇有人本主义色彩的文物来佐证,北京也就不配代表中华数千年的文明,这一点,我们的官老爷们应该好好反思罪过了!

2009年夏天,笔者到北京当了一回“邮件包裹”(由旅行社负责来回事宜的)体的游客。首先感觉到机场很大,设施也很先进,过后就是楼房很高,街道很宽,再过后就见到央视那个歪风邪气四处奔放的高高大大的大裤衩,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近看真他娘难看,进去之后感觉那空间好狭小,对面有座黑漆漆的四四方方的高楼活像一具棺材盒,——这是笔者初见北京原形的真实感觉,心想的是,传说中的或从影视图像上见过的京城,也不过如此,只是房子高大些,只是诸如央视大裤衩之类的建筑体,比起西部小县城的广播大楼,更怪异霸道一些,其他就没什么好看好玩的了。

公交车行驶着,两旁的建筑物一一呈现眼前,都是大而不当的家伙,偶尔看见某处有一两座等待拆毁的破破烂烂的老式四合院,即心生遐想,——别小看这些破烂的四合院,两百年前,这里也许居住的是满清皇朝的达官贵人呢,或许在某座大而不当的建筑群落的地基,曾经是京都名妓们跟官二代、富二代(风流才子)诗酒淫乐的花街柳巷呢。只可惜已嗅闻不到丝毫当年的饱满着古典幽情的花酒文化,仔细打量,那些更为远处的更为豪华的当代“文明人”经常出入的所在,权钱交易的腐朽与豪气,倒是与时俱进的了吧。

故宫有护城河,天安门前有金水桥,还有华表,想象当年天下群臣蚁民是隔着这个,才瞧得见城楼上巍然屹立的真龙天子某某皇帝,一条线进去,宫殿华贵,只是不见皇上皇后妃子们的真身,当年俯首贴耳之臣民恐怕已变成了时下赏玩于此的如蚂蚁般拥挤的游客。

有多少座宫室,肯定就有多少位后宫佳丽的供奉,勤苦的大清皇帝,在这一点上比起过去的所有皇帝是要善良得多了,倒没什么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奢侈浪费。那选择清宫秀女妃子的地方,当年的那个气场,也许跟今天千军万马奔向公务员道路的考场差不多吧。

毛泽东的纪念堂所处位置最佳,对面就是那座象征封建腐朽皇权的天安门城楼,正中是他老人家的画像慈爱地凝视着到此一游的可怜的芸芸众生。纪念堂的建筑模式明显带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风格,外观冷硬粗陋,跟周围古典的柔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泽东至今还躺在水晶棺供游人瞻仰,恐怕是违背了他老人家生前的意愿,作为一位曾经无私的革命者,也在一生中对国家民族犯下重大罪过的领导者,在他去世后,给人供奉成超越封建皇帝威权的神灵般的符号,既是一种历史遗留下来的失误,也是我们后人应该宽容理解的一种现实存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到安睡在水晶棺里的毛泽东,敬畏之心顿起,这或许是有某种净化精神的功能存在里面,退出去之后,再眼见忙忙碌碌于世俗名利的人们,过去一百年来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地带的,那些激进昂扬的少年中国的有志之士的行迹,又跟眼下的一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北京有一所皇家寺庙,里面有庄严的佛菩萨塑像,建筑也很富皇家的气派,但不见和尚的身影,更听不到僧俗四众虔诚向善的经咒唱诵,临近出口,倒是有一些弄风水玩封建迷信的俗物,在导游的配合下,对游客进行公然的欺骗,说是在传播古老的风水文化,不知其真实用意何在,——曾经神圣庄严的皇家寺庙,居然掺杂进去这么些玩艺,可见当下的中国人对佛教的毁坏是多么的具有力量啊!

笔者出行的地方不多,见识也很有限,但仅仅几次出外的旅游,让人最难忘的,还是一次又一次走进那些号称历史悠久的大寺庙,被一群穿着出家人服装的人员的欺诈故事。导演们虚假的笑容,夸张的程式化的讲解,其意图皆是在导引游客大量购物。

随处爆满的商业气息,是名山大川自然景点以及神圣宗教场所的主旋律,那些仿古的建筑,除了外表的华贵光鲜,骨子里早已被利益的魔鬼腐蚀了最基本的良知,——在一个没有了文物真品的国度,甚至连宗教圣地也变成了奸商与政客们欺诈国民的所在!

京城“太太的客厅”这样温馨的躯体已轰然倒下,连同她曾经不屈于威权的尊严,也在巨无霸的机械手臂的运动中毁于一旦了,京城,只剩下铺天盖地的冷硬如铁的浮华建筑群落,以及那些依靠权位非法得利者道貌岸然的身影造就的巨大气场,给予蚂蚁般卑微的民众以威权的影响。

但愿京城残留下来的明清时代雍容华贵的建筑体,能够长存世间,以此给予后人永远的正面或反面的启示!

也但愿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还能够出生“太太的客厅”这样温馨的地方以及曾经活动在里面的好公民!

新闻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1-27/3623887.shtml

2012年1月28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邬海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谭水寒推荐:谭水寒
☆ 编辑点评 ☆
谭水寒点评:

中国历史的人文古迹,随处便可瞻见,譬如南京,真可谓半里一小景,一里一大景。若真的皆大动干戈保护,现在的国人生存的空间令人担忧。
梁思成、林徽因在近代史上的令名除了二人是建筑设计大师(?)外,大约前者与梁启超有关,而后者与徐志摩有关吧?至于两人在中国历史上终有多大成就,不得而知。
中国令人惋惜的事很多,岂独一“太太客厅”耶?我想物之所存而无思想之存亦是徒然。欣赏。

文章评论共[3]个
谭水寒-评论

再来欣赏,问好邬兄。祝新快乐。(:012)(:012)at:2012年01月29日 中午12:06

谭水寒-评论

若评失公允,望谅。(:012)(:003)at:2012年01月29日 中午12:10

邬海波-回复你没认真读文,仅凭自己的臆断,所评所议与拙作内容毫无关系。大跃进、文革对文物的大量毁坏是不争的史实,中国某处有一点古迹存在并不能说明到处都有,“太太的客厅”虽然不算什么太伟大人物的故居,但体现的人文情怀恰恰是中国当下最缺乏的,保护之有必要。无论是梁启超,还是梁思成、徐志摩、林微因,在中国现代史上都是重磅人物,就梁启超先生来说,他的民主、自由的宪政思想,在当下的中国也有许许多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研究,志摩与林,还有冰心女士《太太的客厅》为题的小说,钱钟书先生《猫》里的那个客厅,都与此客厅有关。提起南京,可别忘了,这座伟大的女人味道很重的古都,被异族数次蹂躏的痛史,试问六朝金陵古物,这里还有没有?文物因战乱遭到毁坏这是没办法的,但最近几十年因政治因素人为大量破坏的,包括南京,肯定是不少的。建议小寒查一查大跃进、文革对文物毁灭事实的资料。英国的牛津、剑桥,还有德国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建筑都很古老,也许很不豪华气派,但里面的文化却很厚重,即使西欧号称现代化的巴黎,古老的建筑也保护得很好。南京我没去过,我倒看过安东尼奥尼《1972年中国》的记录片,上面有南京的画面,但从里面已看不到丝毫古都的气息,更何况四十年后的今天。 at:2012年01月29日 下午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