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走进美国窗前的枣树

发表于-2012年01月25日 下午3:57评论-5条

2009年11月,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特教培训班,培训地点是在美国,边参观边培训,参观也是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美国。中国已经开放三十多年了,来之前自以为对美国很了解,可是到了美国才知道,道听途说是多么不可靠。

1.美国像个大农村

我们是在洛杉矶下的飞机,和北京的首都机场比起来,洛杉矶机场已经显得太小、太破旧了,机场的建筑和设施都很落后,已经过时了。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别的不说,只一个好莱坞、一个迪斯尼乐园就足以使她闻名于全世界, 但是没想到这么有名的城市,机场居然会是这么一副模样。

事实上洛杉矶并不是一个城市,准确地说应该叫做洛杉矶地区,这个地区位于洛杉矶县内。洛杉矶县有1700多万人口,是由80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组成的。根据联邦的相关法律,凡是人口在五万人以上的居民聚居地,就必须设有警察局、法院等政府组织以及医院、超市、中小学校等生活必需设施。由于洛杉矶是在一片荒漠上发展起来的,人口聚居地从原来的市中心不断地向四面(主要是向东边的沙漠地区)扩展,因此每隔几年便有一批新的城市诞生。但是在许多外国人的眼里,是把洛杉矶作为一个城市看待的,所以才会把她想象成像北京、上海或者东京那样的大都市。

吃过晚饭,我和同房间的金涛出去散步,沿着丘陵起伏的山间公路走出去,路边是一家挨一家的平房,每家门前或屋后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花园,并有自己的车库。我对金说,这和我们的农村差不多,只不过住的没有我们那么密集,有车、有花园。中国如果不是人口太多,再过几十年应该也能达到这个水平。在夜幕的笼罩下,我们真的把这里当成了洛杉矶郊区的一个村庄,试图走出这个村再到下一个村子去看一看,谁知足足走了一个半钟头,还没出村。随着山回路转,我们登上一个制高点,向下一看才知道,这个村靠两条腿是走不出去的。周围是一片片低矮的丘陵,被一张庞大的公路网罩着,透过若明若暗的路灯可以辨别出这张四面望不到边的网。网格中间是万家灯火的居民区,我不禁惊呼道:原来洛杉矶是个大农村。

第二天的休整参观证实了我的判断,整个洛杉矶也没有几座高层建筑,绝大部分居民的住宅就是我们头一天晚上看到的那个样子。由于这里是地震多发地带,所以很少建高楼,民居的防震措施也很严密,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木材和轻型复合材料,房屋的墙壁只有几公分厚,屋顶很轻,即使塌下来也不至于把人砸死。这种结构不利于防盗,因为一脚就能把墙踹出一个窟窿来。我们曾亲眼看到一起交通事故的事后现场,一辆小轿车居然像坦克一样轻而易举地穿破墙壁,把车头伸进了居民住宅,如果是砖瓦结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我才知道,不仅洛杉矶像个大农村,整个美国就是一个大农村,全美国超过100万人的城市只有七个,这是我事先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美国人既不愿意住在拥挤的大城市,也不喜欢高楼大厦,除了纽约等几个早期建立的城市,多数城市都不像世界上那些后起的工业化城市那样,到处是水泥森林,当然,这需要有广阔的国土面积才做得到。

2.沙漠变绿洲,黄土变黄金

洛杉矶濒临浩瀚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背靠莽莽的圣加布里埃尔山,面积1,290.6平方公里。洛杉矶的山树木并不茂盛,既没有千年的松柏,也没有茂密的灌木丛,山上的树稀稀拉拉地勉强能遮住山岩石土,人工种植的痕迹十分明显。显然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山,是人们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才把它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没有到过洛杉矶,很难想象,那些风靡世界的好莱坞大片,最初竟然是在这样的荒山沟里拍摄出来的。洛杉矶的树木,可以说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人们一棵一棵地种出来的,那些绿草是一寸一寸地浇灌出来的。就这样,人们把一片一片的荒漠变成了绿洲。据培训我们的老师介绍,2008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居全美国第二,想想一百年前的加州,他们不是把黄土变成了黄金吗?现在,位于西海岸的这片绿洲仍在以每年几公里的速度向东延伸,一位美国人曾说过这样的话,再给我们四十年,我们会把美国的每一寸荒漠都变成绿洲。尽管这话有夸张和理想化的成分,但是却包含着一种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而且,这话也不完全是夸张,他们已经为下一步的开发做好了准备,通往内陆荒漠的几条高速公路已经修通或正在修建中,更加庞大的征服荒漠的计划也在酝酿和启动。

一个星期天,我们去了位于加州绿洲最东端的一个市场,再往前走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了。这个市场很有名,你所知道美国产的各种名牌产品在这里几乎都能买到。也许是因为它位于沙漠边缘,地价和店铺租金比较便宜的缘故,各名牌厂家都在这里开设了直销店,来这里购物的人络绎不绝。但是按照中国的风水理论,这里风水却并不怎么样,市场就夹在两座大山的山脚下,山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一起参加培训的一位同学老家是青海的,她说:“这和我们青海的山一模一样。”

但是,就在这荒山秃岭下,一片片新的居民区又诞生了。这里今天是向沙漠进军的前沿,明天也许就变成了内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五十年后,她也会像矗立着好莱坞广告牌的那座山一样,让绿树把这里的岩石泥土遮盖起来,这才仅仅是五十年,五百年后会怎样?焉知它不能长出参天的松柏?

看到美国西部开发的成就,不禁感叹,这里的土地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了如此多的优秀儿女来开发她建设她?美国人是用什么样的魔力人们召唤到这里来的?其实答案我们早就知道,就是两个字:政策。美国开发西部的政策就是谁开发谁受益,国家不与民争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地研究一下他们的政策,学习学习他们的做法呢?我们的西部开发的口号已经喊了将近三十年了,但是始终是举着拳头喊,就是没有实际的动作和效果,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3.车轮上的国家

美国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公里数是全世界最长的。洛杉矶有1700多万人,有1300多万辆汽车。1300万辆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除了老人和孩子,平均一人一辆车,人人都有车,人人都会开车,除去企事业单位用车之外,平均每个家庭两辆车。

在美国,离开车就寸步难行,由于人人都有车,公共交通很不发达,在洛杉矶我始终没有看到过出租车。公交车的线路也很少很短,只有在人口特别密集的地方才有,而且往往是一小时一趟。由于居住分散,商场、饭馆等服务场所离得都很远,吃饭、购物都要开车去。在美国,16岁的孩子就可以考驾照,但拿到驾照后还不能一个人上路,要有成年人陪着才能开。

我们住的宾馆旁边就是高速公路,公路上的汽车长龙几乎是日夜不停地在呼啸。

车辆这样多,管理自然是要严的,否则仅交通事故就不知要杀死多少人,在美国,像闯红灯、压线等等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罚款都很重,通常要三四百美元,至于酒后驾车,处罚就更严厉了。警察对酒后驾车盯得很紧,为我们服务的一位司机,就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他说,他那天一出饭馆就被警察盯上了,警察叫他停下接受检查,他没理,开上车就跑了。他在前面开,警车在后面追,追上之后他把车停了下来,警察问他喝了多少,他说喝得不多,只喝了一瓶,警察问他为什么跑,他说他杀了人,警察又问他在哪里杀的,尸体在何处,他说就在后备箱里,警察立刻拨通了警局的电话请求增援。增援的大部队到达后,警察命令他打开后备箱,结果里面什么都没有,又测了一下他体内酒精含量,也不超标,再询问那位司机,司机根本不承认他喝过酒杀过人,这下增援的警察一起埋怨那个报警的警察,嫌他大惊小怪,司机则大摇大摆开上车走了。当然,这是美国式的恶作剧,在中国大概没人敢开这样的玩笑。

4.法律之严人人畏惧

美国的法律种类和律条之多、之细堪称世界之最,据说一个专门研究法律的人毕其一生精力也无法把它读完。除了联邦法,各州还有各州的法,法律无所不管,就连抽烟喝酒这样的生活小事也要通过立法来管,而且规定得很具体,凡是顶天立地的地方都可以吸烟,所有公共场所室内都不准吸烟,公园和儿童活动场所连室外也不准。吸烟时必须离开建筑物十五英尺以外,在旅店吸烟通常要罚款200美元。餐馆饭店里一般不准饮酒,准许饮酒的饭店必须有经过管理部门批准的牌照,如果酒店违反规定允许客人饮了酒,要处以5000美元以上的罚款。我们这个团爱喝酒的人很多,从国内带了不少酒去,但是多数饭馆不让喝,我们只好饭后带到房间里去喝。

美国的法律规定很细,但是也有些十分荒唐可笑,例如有的州法律规定孔雀在街上走时,汽车必须给它让路,还有的州规定如果有人在街上安装原子爆炸装置,罚款100美元,还有不准给鹿喝啤酒等等荒唐的律条。美国的法律之严给我的感觉是人人畏惧,自己做什么都要考虑是否违法,尤其是华人,由于不熟悉这里的法律,不知什么是么时候就会惹事上身,所以在与人相处时都特别小心。据我的一个在美定居的亲戚讲,华人在这里显得有点窝囊,什么事都不敢说话,吃了亏、受了欺负也不敢据理力争,生怕惹事。这说明美国的民众法律意识、遵法守法的意识很强,我们之所以感觉对比强烈就是因为我们太缺乏法律约束了。

美国的民众一般认为,美国的法律对普通人、对遵纪守法的人约束太多、太严了,而对那些目无法律的坏人,惩罚又太轻了。

美国法律最值得称道的是七十年代以后颁布的几个维护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权利的几个法案,从那以后,基本上消除了各种歧视,包括残疾人歧视、种族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等等一切歧视行为。任何企业在招聘雇员时,不得以身体残疾为由拒绝接收,只要这个人达到了招聘要求,不管是妇女、老人还是身体残疾都要和正常人一样对待。在美的华人对此感受十分强烈,再也不像上个世纪某些年代那样受人歧视了,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当然,内心的歧视、观念上的歧视还是存在的,但是至少不敢公开歧视了,否则会触犯法律。

5.粗糙的美国

美国人是粗线条的,无论从管理、服务还是从美国制造的产品来看,都要比德国、日本的粗,一些名牌产品或许例外,但是给人总的感觉是粗。一路上我们住的宾馆设施都比较粗糙,门把手、电器开关、洗漱用品都不如国内的宾馆,更不要说日本、德国了。也许是因为我们住的都是些便宜的小宾馆,但是在日本,再小的宾馆、旅社都能享受到一流的服务,设施也非常精致。在华盛顿,我们住在comforteble inn,顾名思义是一家舒适的小旅社,房间里的空调抵得上我们的一个五斗柜,声音大得像拖拉机,既耗电又不实用,旅社服务员定时定到半小时开一次,一开把人吓一跳,过一会不响了,也把它忘了,可是突然它响了起来,把你吓得一哆嗦。这样的空调在国内只有九十年代以前或许还能见到,现在是绝对找不到了,可是他们还在用。夜里吵得我睡不着觉,便去服务台交涉。值班的是一位老年黑人,我的英语水平很差,连比划带说,说了半天他也听不懂,我就用笔在纸上给他写了三句话:

wind too big in my room.

i can’t sleep.

please close wind.

空调一词我不会写,用风代替,不知是我写的不对还是老人家没看懂,他一个劲地冲我嚷嚷,意思大概是连外面都没有风,屋里哪来的风?我哭笑不得,半夜三更的又不愿意打搅翻译,又用手比划了半天,他一个劲地点头说yes,yes,我以为他听懂了,就回房间去睡了,谁知刚躺下空调又响了,没办法我只好再下来找他。他带我去找值班经理,这回总算把我的意思搞明白了,值班经理到我的房间来把空调关了,大概已经是夜里两点多了。

6.美国电影毁了美国的形象

在洛杉矶停留期间,我们参观了好莱坞影城。hollywood的白色广告牌就矗立在好莱坞身后的山坡上,巨大无比,在十几公里以外就能看到,据说就这一个单词每年的维护费就高得吓人,近年来已经有点负担不起了,有人主张把它拆掉。我们没有想到这样一座在全世界赫赫有名的影城竟然是一座不大的小城市。如果用一条马路一座楼来形容有点过分的话,那确切地说,好莱坞的主街道确实就是一条马路,其他路上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物。主街边有玛丽莲?梦露和威尔?史密斯的蜡像,塑得很逼真,游客与之合影后很容易误解为是和演员本人合影。街道上到处是装扮成大片角色的扮演者,有超人,有海盗,也有美女,有的是为了陪游客照相挣点小费,有的纯粹是爱好,扮着好玩。

马路北面的山坡上就是过去拍电影的影城,现在的电影大部分不在这里拍了,这里已经成了供人们游览的公园。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模拟场景,还通过一些实地表演向游客介绍电影拍摄的过程,各种特技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其中有座鬼城很恐怖,进去之后,不断地有魔鬼的怪叫声,出其不意地走出来和你打招呼、握手、甚至拥抱、冲撞,吓得游客们不断地发出尖叫声。鬼城到处都有出口,如果感觉精神上受不了了,可以随时出来,只有很少的人能从头走到尾。我是在第三个出口出来的,出来后看见同团的一个女团员吓得脸色惨白,蹲在地上直吐。

好莱坞可以称得上世界电影之都,这里拍了出了不少震撼人心、风靡世界的片子,但是总的来说,暴力、凶杀、*情片太多了,这些片子毁了美国的形象。在美国二十多天,感觉美国的社会秩序很安定,绝大多数美国人都在安居乐业,晚上大部分人呆在家里,和自己的妻子、家人在一起。可是美国片给人的印象却是,到处都是暴力、凶杀,是一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国家。

7.九毛九的定价

几乎所有的中国游客到了美国都是没命地采购,包括我们这个干部培训团。

首先是女团友带头,男士们都还保持着一点矜持,指指点点地评论说,买这干吗,买那有啥用,评着评着就跟着下海了,而且,一出手比女士们厉害多了,400多美元一件的coach包,一下来四个;lv,来一个,儿子正搞对象呢;耐克鞋,五双!给谁买的?不知道。也难怪人们到这里来大采购,美国的东西比国内要便宜很多,同样的耐克鞋,在北京要比在美国的奥克莱斯店贵一倍。同样,目前比较流行的服装品牌,无论是高档的还是中档的,都要比国内便宜。不知国内市场为什么会把价格抬得这么高。男士们出手虽猛,毕竟收入有限,带的钱有限,到最后几个城市,很多人腰包都已经掏空了,但是借钱也要买,只要能借到。

美国不仅服装便宜,很多生活用品都比国内便宜,例如汽油,和国内价格差不多,房子就更不用说了,我的一个亲戚在离曼哈顿二十分钟车程的地方,买了一套300多平的独栋房(我们称之为别墅),外带约两亩地的草坪花园和一个游泳池,用了65万美元,如果在北京相似的地理位置,大概还买一不到100平米的房子,而他那套房子要是拿到北京来价格至少要翻十倍以上了。汽车就更便宜了,尤其是二手车,原价十几万(人民币)的车,还七八成新,就只卖到两三千美元了。美国的工薪层一般收入在3000美元左右,而中国的工薪层一般在3000人民币左右,生活用品的价格比居然是倒挂,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在超市里,我们经常看到普通的黑人妇女推着购物车,拿起架子上的货物看都不看就往车里仍,一买就是多半车,而在我们看来,她随手扔进车里的那些东西都是名牌呀!

美国的零售商店定价喜欢采用99美分的零头价格,有家店的店名就叫99分店,店里部分小商品是处理的,确实是99美分一件,但是大部分商品是5.99、8.99、9.99美元。采用这样的定价大概是想告诉消费者,你省的不是一分钱,而是一块钱。

8.胖子特别多

我们这个团的男人们都是中年人,多数都有点将军肚了,在国内的时候一个个还拼命锻炼、节食减肥,到了美国才发现,我们这种胖根本不算胖,在美国只能算是瘦小的,身材不是一流也是健康的。如果说我们这也叫胖,那是真没见过胖的。国内男子一般体重超过八十公斤就已经算偏胖了,但是在美国100公斤的男子只能算是微胖,不到一百五十公斤不算胖子。而且胖子占人口比例特别高,满大街随处可见,有人做过统计,说美国胖人占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几,不知这个统计数字是以什么作为标准,如果按我们的标准恐怕还要高。有的胖子真的和漫画上画得一样,胖成了球形,我在迪斯尼乐园就见到了一位,穿戴十分整齐,裁缝衣服也做得好,衣服上一个褶都没有,这样看上去就更加像一个大皮球了。我想给他偷拍一张照片,刚一举相机,他对我怒目而视,于是我赶紧逃之夭夭,这样毕竟对人太不尊重了。

我不是嘲笑美国人胖,而是要把这种现象描述下来介绍给读者。这么多胖子我想一定和他们的饮食结构有关系,每天中午一顿汉堡包或者麦当劳,能不胖吗?而且,这些胖子不是一个种族,黑人、白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都有,这就更进一步证明胖不是某个种族的特征,也不是遗传造成的,一定是生活方式的问题,我发现华人就很少有这样的大胖子,这是不是说我们的饮食更合理呢?

美国人很喜欢中国菜,在华盛顿我们去一家中餐馆吃饭,接待方特意嘱咐我们,不要大声喧哗,因为有很多参议员中午在这里吃饭。美国人吃了中国菜普遍反映比较好,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们把中国菜统统称为炒杂碎,这一点我很不理解,也很气愤。中国人讲究食不厌精,那样精工细作的美食到了他们眼里居然成了“炒杂碎”,这么好的东西给他们吃真把东西糟蹋了。

9.纽约比上海落后了

纽约与伦敦、巴黎和东京曾经号称世界四大都市,而且居四大都市之首,是国际级的经济、金融、交通、艺术及传媒中心,更被视为都市文明的代表处,由于联合国总部设于该市,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之都”。纽约市还是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画廊和演艺比赛场地的所在地,使其成为西半球的文化及娱乐中心之一。由于纽约24小时运营地铁和从不间断的人群,纽约又被称为“不夜城”。

曼哈顿中段23街至59街是人们概念里的中城(midtown),是纽约的中心地带,这里有第五大道(fifth avenue)的精华段、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和联合国总部(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以及时代广场(times square)、百老汇(broad-way)、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等充满代表意义的景点。

1626年荷兰西印度公司以一些价值相当低的商品和印地安人作交换,换得了曼哈顿岛的拥有权,荷兰人在此建立家园落地生根,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居民约300人。据说,当年荷兰人用来换取曼哈顿岛的东西主要是一些玻璃珠子,总计价值28美元。300多年后的今天,印第安人要求给于补偿,一位金融学家就此开了个玩笑说,印第安人得到的已经不少了,28美元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如果从1626年起,印第安人就把这笔钱存在银行,以每年7%的利息逐年递增,印第安人现在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2009年的纽约,已经不像往日那样繁荣,比起北京、上海来,他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了,首先是建筑,一片水泥森林,除了告诉人们它是当年的暴发户以外,这些建筑已经显得过时了,而且拥挤不堪,不仅相互影响采光,也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相反,北京的城市规划自古以来就有着长远的打算,横平竖直、宽敞大方,不像纽约那么拥挤,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上海老城区的拥挤大部分还是殖民地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老外造成的,和纽约有三分像,但是浦东的建设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街道宽阔,建筑大气,有人称赞法兰克福的建筑就像音符一样美,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你到新上海看看何尝不是这样呢?外滩曾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那么再看看外滩对面,你就更感觉像一个世界新建筑博览会了。纽约的城市管理也很差,街上到处是摆摊设点的,满街烤肉的味道,随处可见黑人背着广告牌满街走,其卫生程度一点不必中国的自由市场好,在北京、上海至少大部分市区是不准这样做的,这些现象只能在犄角旮旯小胡同里见到。说起穿着,上海人就更讲究了,穿高档名牌的或许不如美国人多,但是绝没有纽约街头那些穷人穿着破衣拉撒的景象,难怪一位美国人从上海回到纽约以后惊呼:到底谁是第三世界?当然,纽约毕竟曾经是“世界首都”,目前底气还没有输给上海,但是两个城市一个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一个却在走下坡路,已经快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窗前的枣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淋漓尽致地介绍使我们跟着作者走近美国,了解到我们不曾知道的美国国情。诚然,美国相比我们中国来说,未必繁华,未必比我们先进,但他们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令我们骄傲的是,我们的大城市并不会比美国著名的洛杉矶落后,事实证明,只要有心,肯下力度去改革,我们也一样能够走在世界之林,享受瞩目的地位。欣赏佳作,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5]个
窗前的枣树-评论

谢谢星空编辑的点评。at:2012年01月25日 晚上9:10

梦海晴空-回复客气了,欣赏你的佳作,文章如果分成系列来写,更能写具体。整篇感觉不错,就是篇幅长了些,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问好朋友! at:2012年01月25日 晚上9:44

梦海晴空-评论

(:011)欣赏佳作,问好朋友,祝你创作愉快,春节快乐!at:2012年01月25日 晚上9:48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问好老朋友!欣赏佳作!at:2012年01月26日 早上9:36

文清-评论

夜静了,来看望老朋友,晚安,好梦!at:2012年01月28日 凌晨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