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春晚让我很失望
妊娠春晚看了大半截,提前知晓的大腕几乎都出场过了,我还是没能看出个名堂,泪腺发达,想哭哭不出来,挠挠胳肢窝,想笑笑不出声,依然感到一脸的迷茫。难道缺席了一个本山大叔,真的就没招儿了?什么原因让壬辰春晚滑落到如此这般田地?百思能得一解足以。
一是精品太少,吼不住观众。我所说的“精品”,不是要求一年之内就出几部“古典名著”,流芳百世,那样也不太现实;我是说出几段经典片段总是可以的吧?这样的要求也不为过分吧?
二是语言类节目距离现实生活太远,让人感到缺乏亲切感、亲近感、亲热感。央视新闻类节目“走基层”不用彩排,现拍现播,就非常感人;直击春运的节目,跟踪报道,也能震撼人心;几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颁奖词”就能催人泪下……相比之下,壬辰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不是走得有点太远了吗?
三是“熟脸”多,生面孔少。不是说熟脸多了就不好,只有生面孔才引人关注,而是说关键是要创新,不能重复自己。有些出现在央视可能是生面孔,而在许多地方台的娱乐节目中也称得上是老面孔了,比如“我要上春晚”、“达人秀”、“我最有才”、“星光大道”等等节目中出现的出类拔萃者,绝对非妊娠春晚某些老面孔的节目平平者能相比的。
当然,一台晚会节目的成功与否,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导演水平起着关键作用则是不容否认的。中国乃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中国不缺导演,缺的是有真本事的“大导”、“名导”。能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导出一台能让国人刻骨铭心的精彩节目,实属功德无量矣。
纯属个见、浅见、俗见,但绝非偏见。
-全文完-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