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过程,让这一过程有意思,最好的方法是学习。而要很好地把握这一个过程,必须要搞清楚学习与思考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问题。说它古老是有依据的。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大意即:“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倦怠。”
我为什么要把孔子的这两句话拿来作为依据呢?这也是有原因的。史记中对孔子的评价是“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六艺”,我的理解为古代中原文化的总结和精粹。如果司马迁都这样评价孔子,我们大可以相信孔子的学习方法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为什么我要下这个断言呢?这还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鲁迅先生评价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想,就是再不学习的干部,大概对鲁迅先生也是略知一二的。就个人观点来讲,我认为任何文化都是有一条经脉的,特别是我们几千年从未中断过的中华文化,这条经脉总体上相当清楚。追溯历史事实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不仅仅是汉文化,它还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化,究其实,汉文化本身也是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就字面上理解,所谓汉文化即汉族的文化,然而翻遍史书,在先秦时期是没有汉族这个说法的,既然连汉族这个概念都没有,先秦时期就谈不上有汉文化,而只有各民族文化,只有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和当时各个部落国家的文化,当然,也包括孔子所在的鲁国文化。历史继续向前发展,在秦汉以后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国家,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民族的融合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随之才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中化文化,也可以称为汉文化。简单的讲,汉文化的经脉传承大概就是这样,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人,我们要能够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基于文化的传承,现在我就试着以汉文化为代表来阐述本文的观点。
上面两句话,孔子讲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认为是孔子提炼出来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分析一下这两句话的头两个字,很有意思。第一个字是“学”,学字当头,说明学是准备、学是前提、学是基础。刘项从来不读书,并不是说刘邦、项羽从来不学习,恰恰相反,刘邦求贤若渴、善用人才、善于在困境中学习,才得了天下;即使是最终失败了的项羽,也曾苦学剑术、兵法,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 “破釜沉舟”的著名战例,才可能身经百战推翻了宠大的秦帝国。可见,没有“学”这一基础,其它大致都可免谈。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十几年间都是在打这个基础,没有这个系统的学习基础当然也可以思考,但大都只能是胡思乱想,在低层次上去想问题、做事情,终成不了气候。第二个字是“思”,一味的读书、读死书、死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被书本所拖累、被书本所迷惑而不得其真解,最终成了一个书呆子,这是学而不思的后果,著名的孔乙己就是经典例子。皓首穷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而不思,不如不学,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思的重要性。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并努力与实践相结合,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我们看书学习或者是开展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这时候容易犯错误,只是把自己的所知和经验拿来套、来想象,结果当然多是错的。不懂,不要装,要学。去百度一下,去找有关书籍看一下,马上就有很多比自己的想象高明的意见和知识出现,这是学的重要性。所以说,只有把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才能把他人、前人的智慧转变成自己的智慧,进而运用智慧来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
学与思相结合,十分重要,非常实用。做学问是这样,做事情也是如此,借用杨先生所言,人生的事,大多如此。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误入歧途,陷于疲累。
书籍,是人类精神活动与社会活动的文字记录。在照相术和录相术发明之前,这是比较准确、比较可靠的记录方式。所以,要了解已经永远逝去的历史,书籍是十分重要的来源。当然,现在书籍的量如此宏大,要把它们全读完显然是不太可能了,这就要讲究一个学习方法。专靠学习、取法前人,而不加上自己的分辨、判断就容易遭到前人的思想蒙蔽及限制。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了。而且有些东西因时代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原来正确的也可能变成不正确。如果在这些情况下仍然照搬照套古人的观点、做法,就是所谓食古不化。毛主[xi]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同时,许多问题前人已有解答,然而他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曾误入歧途,象唐僧取经一样,历经千辛万苦才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专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前人一样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走这样的弯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并不是说要得真经就一定要去印度,足不出户也可以知天下,因为有书籍。我们共[chan*]党认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所以才提出了与时俱进,这本身就要求共[chan*]党人要在学中思、思中学。怎能想象一个既不学也不思的人能够与时俱进呢?这样的人除了走进愚昧无知,哪里也去不了。这进一步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经过千年的发展,作为汉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已经相当成熟,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儒家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归根到底,都可以回到这两个字:学与思。
日积月累,众志成书,《金沙年鉴(2011)》已经付梓。作为修志工作的准备和储蓄,年鉴是编修《金沙县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资料来源,十年来已经成书十本,殊属不易。本人虽从事此项工作不久,但耳濡目染并参与其中,整日与文字打交道,可以说略知其中甘苦。年鉴编修工作虽然比较枯橾,但确实也能学到不少东西,特别是关于我们金沙的各方面知识、信息、数据,不敢说包罗万象,也能说基本涵盖了,确实是一套有存史、参考和实用价值的资料书。按照上级出优质书、精品书的要求,各位编辑埋头书海、扎实工作、把大家的智慧物化为史籍,令人钦佩。各级各行各业各界的领导们、同志们、朋友们大力支持、帮助,才使年鉴顺利出书。有感于丁书记为《金沙年鉴(2011)》题词:“学史家绝唱,思无韵离骚。”所以,写了这篇文字,算是我对题词一点不成熟的思考解读和自勉。
-全文完-
▷ 进入金士渊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