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选自唐代诗人元稹《一字至七字诗 茶》)——题记
据说茶的发源地在中国中西部山区,唐 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现今重庆西和湖北西,正是当今之神农架地区)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茶是中国的国饮,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凡有汉人处,莫不有饮茶。而我对饮茶没有特别的嗜好与讲究,平日里以喝白开水居多,偶而也会沏上一杯,细细品尝一番。记得小时候,父亲喜欢喝茉莉花茶,但我总是喝不惯,而喜欢喝绿茶,每见到那用开水冲泡时那上下翻滚的芽尖和青青的叶片洇出的绿色汤汁,只觉得好奇而已。在外工作的三叔每年清明时节回老家祭祖,常给父亲带些包装精致的各种新茶,我从未贪过茶杯。或许因为那是送给父亲的茶缘故,或由于年幼愚昧不懂得饮茶。然而我和绿茶结缘却源于我高中时的一位女同学孟。
学生时代的友谊是天真无邪的,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走向社会,总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因孟的家离学校很近,她的父母在粮站工作,兄弟姊妹六人虽只她一个女孩,但不象别人家的父母那样娇惯溺爱。在课余时间我时常到她家去玩耍,记得我第一次到她家去,她对我说:“来,喝杯茶!”她边喝边解说:“这茶乍一喝有点苦涩,需慢品才有滋味,如同我们现在的生活先苦后甜。”我看她喝得津津有味,不免也煞有介事地细细品尝起来。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后来,我们在一起饮茶却是自踏出校门阔别二十八年后,我在县城给孩子陪读期间。尽管在这二十八年里,我和她未曾见面,但各自的境况相互都了解。我们一直都在默默地关心着对方,直接或间接地打听彼此的近况。因我们已把对方铭记在心。
我时常到她家去小坐。晚上,她有时也到我租住的小屋里去找我散步、谈心。那是一个四合院,我俩有着相同的爱好,爱养花,小院内种着许多奇花异草。我在小屋门前也种了一些花草,我们时常互赠品种,已补己之不足。孟说:“岁月不饶人。二十多年前我们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眨眼之间我们已两鬂斑白,孩子已如参天大树般长大成人了。同样的茶水,只觉得今日饮茶与昔日有着很大的不同。我感觉生活很充实,也很知足。”“是的。我也有同感。”我说。我轻泯了一小口茶,望着那杯中的绿茶,若有所思。此时客厅里寂静无声,我俩都沉浸在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之中,孟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幸福而恬淡的神情。茶,虽苦涩而清香四溢。
每有新茶,她便会介绍说这是某某朋友或同事出差回来送给她的,渐渐地我似乎从这一盏茶中品出了一点滋味:一杯好茶不仅在于它自身价值的高低,茶具、水质的优劣,更在于饮茶时的那种氛围,在于赠茶者与饮茶者之间的那种友情,渐渐地我对茶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
元旦前夕,我因事到县教育局去。好友孟在司法局工作,办公楼就在教育局附近。当我兴致勃勃地奔向二楼敲响那扇虚掩着的办公室大门,一位长者开门告诉我:“她刚走。她弟弟从合肥开车回来了,刚才给她打电话说在她家门前等着呢。”我望着那张空荡荡的办公桌,不禁有些怅然若失。这是我预料中的事,这次冒然来见她,事先未约好。回想起一个月前,我俩在一起喝茶时的情景。她倚在这张办公桌上,我坐在她对面的沙发上,我俩面对面地坐着,边品茶,边谈心。每次与她在一起饮茶,我都感觉特别过瘾,饮到醉,饮到痴且耐人寻味。无论是多年前我到她家还是在她单位,她的第一句话便是:“来,喝杯茶!”于是,我俩边喝边聊,一杯接一杯。有时我起身给她添茶水,有时她给我添茶水,不分彼此,直至茶酣人醉。那种闲情逸致,不因她办公时接待来访人员的间断而间断,也不因许久未联系而生疏,相反一见如故,友情日渐递增。
孟,我永远忘不了,那年中秋节前夕,我们在一起时,你帮我包粽子时的情景;忘不了在你家一起缝被子时的情景;忘不了华灯初放,霓虹闪烁,我们时常在古城广场上或南门外一起散步时的情景;更忘不了在你家那宽大的客厅,静静地一起茗茶时的情景。
如今,每日里我品茗着这杯清淡的绿茶,时常会想起你。想起你的平易近人,你的谦逊无华,你的善良与大度。是你,教我学会了品茶,我似乎从这一盏茶中品出了其中的滋味,品出了一个人的品德。
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茶,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茶,你使人迥肠荡气,生津止渴;茶,你伴我从少年混沌无知到中年晓明事理;茶,你还将随我走至夕阳红。
我与孟从昔日同窗学友到今日身为人母,步入不惑之年,那点点滴滴的回忆在脑海里时时印证着永不泯灭的情谊,如杯中的茶虽平淡而意境深远。尽管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物质条件在变,唯有我们之间那份纯洁友情如茶不变。品一盏茶的滋味,有点涩,而涩中暗涌着岁月积淀的清香,让人心醉神迷,不忍释怀。
-全文完-
▷ 进入曲径幽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