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一门父子三文人绿草爱

发表于-2012年01月10日 晚上10:25评论-5条

近日看了一本介绍苏氏父子的书,颇有心得。

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均列“唐宋八大家”之位,对于苏轼大家可能耳目能详,他的“大江东去”可以说脍炙人口,而苏洵和苏辙名气则稍小一些,但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同出一门而各具特色,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老泉即苏洵,颖滨是苏辙晚年自号。三人文风不同,性格也各有特点。

苏洵: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苏洵出身世家,三代皆不显,家风却豁达大度,轻钱财,好仁义,苏家三父子也继承了这些优良的家风。

苏洵少不喜学,十六岁即废学出游。这在当时为亲族所不屑,却开阔了他的眼界,形成了他最初的世界观。

二十七岁至四十八岁期间,他发愤读书,但几次应试,却遭落第。后来他认识到科举的弊端,于是绝意于功名,开始致力于学术。这是他思想认识的一个飞跃,“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十年来,他大穷六经百家之说,达到了博览群书,精研细读,学识丰厚,下笔自然成文的境地,“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因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益多,不能自制,度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这一段话,是他读书的深刻感悟。他的主要著述《几策》、《权书》、《衡论》、《六经论》、《史论》等使他成为了位出色的政治家。

四十八岁时,苏洵带领苏轼、轼辙两兄弟进京应试,拉开了他人生的第三篇章。三人名动京城,士争诵其文。

苏洵的散文写得非常好,长于策论,格调高古,笔力雄健,逻辑严密,穷尽其理。欧阳修评价他:博辨宏伟。纵横上下。驰骋出入,必造深微而后止。他一著述颇丰,有《诗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诗书一百卷,《易传》三卷。

苏洵的妻子程夫人,是一位有才有德的杰出女性,她对苏洵、苏轼、苏辙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她十八岁即与十九岁的苏洵结为夫妻,在苏洵游历时,她充分理解;苦读时,她当家理财,发展丝绸经济,支撑家事全力支持;落第时,她宽慰劝解,指明读书的目的,乃圣贤穷达兼独之道。对于子女的教育,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她身上,有一种非凡的才智和远见,“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是她成就了三苏父子,司马光赞美她: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从小就立下“奋大有当世志”,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性格刚正不阿,一生坎坷不平。他的成才,一分是天分,二分是勤学,三分靠他母亲程夫人的悉心教导。使他成为”千古第一文人“。

苏轼十岁时,他母亲亲授以书。苏洵提出先学《诗经》,后学孟子,庄子,再择史以授之。程夫人则认为读书明理,学史明志,教子先教德,有德才能成大器,故而先从史书传记开始。夫人棋高一着,令苏洵敬佩而赞同。这种以史育人的教育方式,得到司马光的高度评价,也对苏轼的人生观起了很大的影响,为史书中人品气节所浸润感染,烙下深深的印记。

苏轼的一生,坎坷曲折,十九岁随父进京应试,名动京师,得到欧阳修的赏识,授官以后,因乌台诗案被牵连,被贬黄州,于一块坡地上躬耕,并建一新屋,取名“雪堂”,在这里,他找到了知音“白居易”,白居易当年贬为江州司马,在忠州写下了许多与东坡有关的文章,苏轼境遇与他当年相似,便自号东坡居士。《赤壁赋》便诞生于此。 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后,苏轼的命运大起大落,数月连升三级,官至翰林学士兼皇帝的老师,却遭人忌恨,数面受敌,于是他请求出任地方官。出任杭州知府,为政清廉,政绩卓著,治理西湖,筑下苏堤。留下了东坡肘子。杭州百姓非常敬爱他,“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哲宗六年,被召入京,重任翰林学士,半年后,又出任颖州,治理当地水旱之灾。接着又任扬州知府,罢去万花会,减免积欠,万民欢呼。哲宗七年,以兵部尚书还朝。受高太后重用。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被远谪英州,再贬岭南惠州,条件非常艰苦,他却随缘委命,以贬官的身份捐资修建惠州东江大桥,修筑西湖长堤,受到百姓爱戴。哲宗绍圣四年,复贬人称鬼门关的海南岛儋州。住茅屋(桄榔庵),办学堂,许多大陆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在惠州、儋州的七年,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又一高峰。哲宗崩,徽宗继位,苏轼被赦,正月经虔州,五月至真州,作自题画像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六十六岁的他,在返回途中,因病止于常州。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四方面:

一,古文:他大力推进古文革新运动,主张“文贵自然”“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文以致用,有为而作”。“文章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造成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谓之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二,诗歌:他评价:苏李天成,曹刘自得,陶谢超然,韦柳简泊,司图空高雅,而李白、杜甫则使古今诗人尽废!他的诗兼收并蓄,富于创造和开拓,取材广阔,创意雄奇,长于描摹,善于比喻,用典用事,挥洒自如,议论风发,理趣横生。

三,词:词风开创清新、豪放、雄健,题材拓展甚宽,意境提高,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四,散文: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首,他的散文不尚雕琢,求新务实,内容充实,语言自然晓畅,文笔锋刃,气势磅礴,构思奇巧,姿态横生,博引史实,论辩滔滔,直抒胸意,汪洋恣肆,个性张扬,翻空出奇。政论文说理透辟,抒情散文自然流畅。

读苏轼的文章,能感受到一种激情,一种豪迈,一种狂放,一种深沉,一种感悟,一种再生,一种人格魅力的征服。苏轼的人生观,是旷达疏朗的。“轼方古人,熟比?”“唐李太白”“不然,白有轼才,无轼学”,这是对苏轼完美而准确的评价。

苏轼的一生,有三个妻子,她们对他忠贞不渝,至死追随,构筑了苏轼人生的完美。结发之妻王弗,学识超凡,才智机敏,是他十年寒窗的良师益友,是精神情感的支柱,是人生旅途的知交,是初涉仕途的参谋,也是生活的贤内助。王润之,贤良纯朴,善于理家,宠辱不惊。王朝云,曾为歌伎,与苏轼既是师生,又是知己。苏轼曾说“知我者,朝云也。”在苏轼被贬的日子里,朝云虽苦却无悔,给了苏轼无尽的关爱。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号颖滨遗老。

七岁受教于母程夫人,十九岁进京应试及第。苏辙天资陪颖,温和俊敏,静而隐,颇具乃父风骨。苏辙读书非常刻苦。“我家亦多书,早岁尝窃叩,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经年谢宾客,饥坐失昏昼。堆胸稍蟋屈,落笔逢左右。他读书从不先看注释,而是自己反复思考,最后实在不懂,再看注释。他认为,如果不动脑筋,依赖注释,就会得之易而守之不坚,更谈不上发现和纠正前人的错误。他觉得读书贵在自得,要遍观百家之书。苏辙十九岁入士,少年得志,一篇《御试制科策》激烈、尖锐,矛头直指仁宗。虽受到仁宗赞赏,却引发朝中大臣的恶感与忌恨,二十多年仕途沉沦不遇。直到四十七岁,八次升迁,由县令跃居副相,他为人忠厚,淡泊老成,精明干练,请求效率,在朝中很得人心,受人敬仰。辅佐高太后治理北宋,功不可没。提出并执行了很多有用的政治措施,他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能力连宰相吕公著都十分赞叹!晚年在颖昌十年,谢绝往来,专心著述。苏辙一生著述丰厚,数量不亚于苏轼,其学术成就和学术著作还超过苏轼。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诗传》二十卷,《春秋集解》十二卷,《古史》六十卷 ,《老子解》二卷,《龙川略志》四卷。

苏辙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为主。“明允之文浑而劲,子瞻之文爽而俊,子由之文畅而平。”他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主张“文以气为主”提出文者养气。文风汪洋澹泊。他的妻子史氏,十五岁与苏辙结发为妻,温文娴慧,深明大义,与苏辙恩爱至深,在苏辙去世五年后追随丈夫而去。

苏家父子早已作古,而他们的文章我们今天仍在读。苏父的刻苦,苏轼的豪放,苏辙的平和,依然在影响我们的精神。那些支持,影响他们的女子,若是生在今天,也许能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绿草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论古有序,颇解见解清晰,文笔流畅,文辞深刻,解读文学,解读人!

文章评论共[5]个
一叶秋419-评论

问候小草,好久不见了一向可好!小草什么时候也开始“古”起来了。祝福健康!at:2012年01月11日 上午10:09

绿草爱-回复多谢秋兄记挂!我的爱好可是天文地理、五行八卦,无所不包,呵呵。 at:2012年01月11日 晚上8:17

绍庆-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晚上好,祝福朋友明天更快乐!(:012)(:012)(:012)at:2012年01月11日 下午5:41

绿草爱-回复谢谢好友的祝福!也祝朋友天天开心,幸福永远! at:2012年01月11日 晚上8:18

绿草爱-评论

谢谢在心,辛苦了,请茶!at:2012年01月11日 晚上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