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按汉字的组合看,“忠” 字为上下结构:“中” 上“心” 下,貌似是“心” 要放在“中”间的意思。而实则“忠” 的大意正是如此,【尚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译意为:精一地恪守专一,诚信的保持中道。
汉代马融专撰了一部【忠经】分为十八章,自天地神明、圣君冢臣到百工守宰兆人以及施为之法等,详尽阐叙了社会各类阶层之人应执的“忠” 之本份,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文采飞扬,不由人不信。其目的是要求人达到“忠兴于身,养于家,成于国” 的境界。这部经被尊为儒学之经典。
有人说【忠经】为封建之糟粕,实此公少读且寡闻,其言亦谬也。难道如今之社会则不需要“忠”了?孟子曾道:故国者,非为有乔木之盛也,实为有累世之旧臣也。我华夏故国之所以悠久绵远,不是因为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而是因为有上下五千年之历代忠臣,方有今日之雄伟气象。而在“忠” 的体现上,一般的人不达到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精神的高度是不容易展现和感受的。有些人不患自己无识“忠” 意,而嘲弄别人“愚忠” 实是可笑。
这世道大多的平民百姓少知少识,茫然不知“忠”为何物;“文死谏,武死战”亦甚不明,向他们讲叙那种大境界的“忠” 似乎颇近于荒诞无稽。这不知是教育家解道授业的失误,还是平民自己懒得学的的失误?那【忠经】上白纸黑字清楚明白的早写着的,但总被视为垃圾破烂一堆,撂置一旁,熟视无睹,亦实是一大憾事了。
其实“忠” 的本义言简意赅。只是一种责任的担待而已,譬如:是一家之主便要为一家担待应尽之义务;是一族之主便要为一族担待应尽之义务;是一村之主便要为一村担待应尽之义务;或县宰或州官等,如此类推,这应尽之义务便是“忠” 的表现了。古时尽“忠” 的终极对象是皇帝,而皇帝亦要向天地神明“尽忠” (这归于渺茫,自是糟粕类) 。现代人改之,尽忠的终极对象是自己的民族和天下百姓。(又有人会说是獈狭的种族主义观,但我想至少现在,世界的格局中,如果量力而行的话,还不敢拥有更高的尽忠对象。)
“忠” 在我国儒家教学中,是中坚砥柱;是精神领域中最高贵的一种。中华洋洋洒洒的历史一大部分是用“忠” 浇铸的,随便翻开【二十五史】中哪个朝代的历史,“忠魂” 皆历历于目,清晰可见。
商朝的比干强谏纣王,被剖胸挖心,却视死如归;春秋战国伍子胥为谗言陷害,悬目吴东门,虽憾不反;明朝的熊廷弼为阉官迫害,引颈受戮,屈死不悔;而现代的彭德怀犯颜直谏,遭小人陷害,凛然献命,深信着自己的信仰。又有苏武北海牧羊食雪,不辱执汉节;张骞出使西域,耗竭十六载,不改初衷。这皆是“忠”的注释。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最为人交口称赞,童妪皆知的忠臣辄是南宋的岳飞。按理说,岳飞出生贫寒之家,幼遭大难,其生存受教的周匝环境应是极其恶劣的,便是现在最差的百姓之家亦要比他好上百倍,但如今之大多数青年对“忠”迷迷茫茫,不知所云。可岳飞自小以芦获画沙盘习字,便学为人之大节,胸藏尽忠国家的大气。及少从军,母刺“精忠报国”四字于其背上,之后其奉行的人生准则莫不自此四字里来,纵横沙场,马革裹尸,报效祖国。而终为佞臣构罪“莫须有”枉杀于风波亭。际时岳飞麾下精兵强将岂止数十万?大手一挥,天下必应,然而他抱“忠”于怀,不听众劝,慷慨赴死。后人多为其可惜,实则岳飞能统领三军,其智为弱?实不欲同室操戈,再添生灵涂炭,舍己而平天下,正是“忠”的极至所现。固然,岳飞必死于“忠”矣,因为战争一开始就注定是不能赢的一场,便愈添了这“忠”的悲壮色彩了。岳飞的“忠”不是造作,也不是后人杜撰,实是他自小便修养来的,史称其为第一“忠臣”名垂千古,也实是叫后人能效仿些须,做个能胸怀“忠”字的人。
“忠”在这些人身上展现出来,虽死无撼,是何等的凛冽生风,令人惊心动魄!也正是因为历史上这些忠魂的大义节气铸就了华夏的铮铮傲骨和灿烂的文明而威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才令后人生起无限的敬仰。
如何取“忠”呢?关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我想勿须讳深莫测,只要将自己身上应尽的义务担当起来,例如:家庭或企业,也便是一种尽“忠”的表现了。至于我,现在因是烟雨红尘网上一小编,除了担当家庭之责,尽量努力公平公正的审每一篇投稿,自也可以说是为烟雨、为文友尽“忠”了。
-全文完-
▷ 进入谭水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