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有一个人,有一个行动,有一种精神正感动着一个旮旯的山村——枣木垭。
枣木垭,坐落在风光秀丽的“五台”山下,碧波荡漾的酉水河畔。东面狮子岩,一脉吐出,飞伸而向八面山,狮子赶麒麟;西边破岩口,一山破下,蜿蜒而至来智线,长蛇摆其尾。两脉之间,幽幽锦鸡林,百鸟唱出绿水长流,哺育钟灵毓秀之村。
“要想富,先修路。”深谙致富之道的彭大爷眼看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正火热展开,便用“这把老骨头”点燃枣木垭新农村建设的火把——独修六华里公路。正是这一惊人之举,使小小乡村再度亮闪愚公精神——自信,坚强,奋斗不息。
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夜;
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在这万象更新的日子里,人们大都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拜年,喝酒,聊天……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可他,吃了年夜饭,不顾家人的戏谑——倔老头,硬是扛上了锄头,挎起了弯刀,一个人去修车道。“白云山上云欲立,白云山下锄声急,花甲一人干劲起,拦路荆棘空努力。”如此这般,视之景然。
六十多岁的人了,为什么要一个人修公路呢?
已经退休的人了,为什么还要充当昔日的马前卒呢?
置身小康社会,为什么还要去做人人贬斥的愚公呢?
太多的疑问,太多的不解。我必须走近他,走进他,因为一颗被感动的心的驱使。
他来了,面容清瘦,精神矍铄。这是一副让人流泪的面孔,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形象,接下来的采访便是在崇敬与感动中进行。
在这个苞谷红苕牵引着祖祖辈辈,日出而作,肩挑背驮重复着世世代代的贫苦生活的村子里,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存在即合理”的人生哲学,因为他们从内心里缺乏一种改造的勇气和决心。卓尔不群者,愚人。但眼前的这个老人却执着于他的梦想:“我们要路,要公路,要出路,我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凭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脱贫致富。”(他的梦想基于这样的画面:半边碗,破钵钵,断三脚,烂窝窝,举头日月生辉,星光点点,低头坑坑洼洼,水沟纵横……)
说完,他又开工了,用精力和汗水一步一步地丈量着自己的公路,就像一位母亲用乳汁一滴一滴地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七月流火,依然三伏未退,烈日炎炎,他在山路上斩棘,挖土,凿石……
一月寒冬,已然寒潮来袭,雨雪菲菲,他在山路上延伸,拓宽,平整……
无论是一年岁末,还是新年伊始;无论骄阳似火,还是积雪三尺,山路上都有他的脚步。显然,这是对自然的挑战;对贫穷的挑战;对生命的挑战。诚然,他能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昂扬向上的斗志,积极的情绪于任何时候,实属不易。我想,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坚持不懈拼下去的决心;没有对村民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就没有这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想,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资源,不存在于地球上的水和矿藏里,也不在森林和草地内,而是存在于每一个像他那样的具有卓越追求,心里怀有希望的人的灵魂里。
天道酬勤。我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不愁公路不通,不愁农村不富;有这样的人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硕果累累。
“自由王国”没有止境,愚公精神光耀千秋!
-全文完-
▷ 进入雪泥鸿爪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