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继刘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布衣出身的开国之君。有关他的传奇人生,千百年来争论不休,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揣测他的成功密诀。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身形魁梧,相貌奇特,天生一副鞋把子脸,这副奇异的样子使人望而生畏,而且看起来预示将来必有不凡的品质。他无疑地具有这些品质,让后人忽略他卑微的出身,可是他毕竟兴起于赤贫而无文化的农民之家,而后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一个新兴伟大王朝的开国之君,这个故事说起来就有些像虚构小说一样的不真实了。
我们知道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无疑是中国最黑暗的封建王朝之一。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汉人受到长期的压迫和奴役,以至于大多数中原的汉人即便活着也只能算是挣扎在死亡线上,这样的待遇,对于全体汉人来说,俨然已是亡国奴了,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长期的压榨和疾苦,终于引发天下百姓揭竿而起。昏庸腐朽的元朝统治者就像决堤的堤坝,显然无力抵抗潮水般的农民起义;眼看没落的元大都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而最后推它一把的,不是张士诚,不是陈友谅,正是朱元璋。
然而,就在元朝至正四年,十六岁的朱元璋正经历着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就在这一年饥饿和瘟疫夺走了朱元璋的七位亲人。举目无亲的朱元璋在匆匆掩埋亲人之后,还来不及擦干眼泪就要流落街头。
对于出身布衣的朱元璋来说,无非是想填饱肚子,无非是想当个元朝的顺民。即便如此,连最起码的这一点点愿望也实现不了。一贫如洗的朱元璋只能入皇觉寺以求栖身之所,之后再外出行乞达三年之久实属无奈。三年来,朱元璋历经艰辛,走遍大江南北。也就在这三年,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很快发展起来。朱元璋在流浪中接触到这些宗教的宣传和新兴的思潮,他亲眼目睹国是日非,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敏锐地意识到天下即将大乱。回到皇觉寺后,朱元璋发奋勤学,广交朋友,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正当他计划未来之时,元朝腐败的官史凭借搜捕起义军的名义,肆意捉拿良民以邀功请赏。这一天,噩运终于降落到朱元璋的头上。
二十五岁的朱元璋站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相信他一定他犹豫过,徘徊过,他还乞求过神的指示,尽管他的初衷十分愚昧,但对于社会最低层的朱元璋而言,这也是无奈之举。一个随时都有可能饿死街头的流浪儿已经到了需要改变人生的时候了,因为一个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摆在他眼前:那就是不造反的比造反的死得更快!
历史选择了朱元璋,将他推向一条不归路。朱元璋抓住了历史,他要以此来改变他的人生。既然这就是上苍的安排,那就义无返顾吧!朱元璋索性昂首挺胸,披荆斩棘而去。就这样他由一个莽撞青年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脱颖而出,并超越同时代的所有英雄豪杰,站在大明王朝的最高点上!可见,连上苍都在眷顾这个不平凡的农家青年,并将大任降于斯人!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不禁疑问:一个贫困潦倒无依无靠身无长处的朱乞儿凭什么成功,凭什么是他登上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我以为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开国君王,除了时势造英雄之外,还在于他强大内心世界和非凡的个人经历。朱元璋一生戎马,从一个士卒,到统领三军的元帅,再一步步走到人生最巅峰。其间固然经历无数战役,但九死一生终成正果!朱元璋以其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令天下英雄为之折服。我们还不应忽略朱元璋在称帝之前,为了避免树敌太多,果断采纳朱升的谋略,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正确路线。这就是为什么元未农民起义军不计其数,唯独朱元璋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之所在!
可见,人的潜力是无限大的,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而已。一个足够自信的人将拥有整个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我们不妨假想一下,如果朱元璋不是因为走投无路,不是投身改朝换代的起义军,他可能一辈子置身于皇觉寺当一名撞钟和尚,中国可能多了一个相貌奇特的高僧,但一定少了一位呼风唤雨的开国皇帝。可见,人都要被逼入绝境时,才发挥其巨大的潜能,生活安逸者极有可能一生碌碌无为。所以说,人的出身卑微不可悲,从小艰辛不可怕,没有背景也无所谓,你尽可以无视它的存在,只要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只要你敢于笑傲天下并坦然面对你的人生,那么,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全文完-
▷ 进入水哥来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