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赏析《声声慢》
我在一年前喜欢上了宋词,喜欢宋词是因为它的婉约,也因为如此,我喜欢上了宋词中的代表人物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其精诗词。她的词流传千古,我欣赏她的才华,更欣赏她在词中显示出女豪杰的才情。
在宋词里,她把"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声声慢》是我上高中时所读过一首词,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有艺术感染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其创作背景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无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用了寻觅,冷清,凄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面对空屋,主人想起少女时无忧无虑的时光,想寻觅与丈夫相处的美好时光,现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词人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内心的寂寞与空虚。寻觅的结果却是“冷冷清清”,周围是凄清冷落,让人感到现实的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她内心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她运用了乍暖还寒,用难,用将息三字来说明她内心的痛苦,就是乍暖还寒的秋天,也抵挡不了她内心的寒冷。在寒冷的情况下她难以休息。乍暖还寒是环境,最难将息是内心的痛苦与无助。让她内心充满了不安。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用三杯,两盏,淡酒,敌他,晚来,风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就是喝酒御寒,也难以抵挡内心的寒冷与寂寞。也难消除心里的愁。晚风吹来,却走不走内心的寒冷与寂寞。三杯两盏淡酒是主人的神态与动作,敌他,却是内心的活动,晚来,风急是外面的环境,借此来渲染内心的心绪。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着重强调伤心,旧时相识,可见主人内心是极其地痛苦。
正在伤心时,她看着大雁飞过,偶然发现却是曾经相识。旧时相识是种回忆与想念的心绪交杂在一起,她内心是复杂多变的。这句是描写心情,也描写环境。
满地黄地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用满地黄花堆积来说明当时的环境,菊花堆得满地都是,它的样子很憔悴,有谁肯去摘它,用这句来衬托自己的内心也如菊花一样憔悴,这憔悴是为自己也是为故去的丈夫,逝去的东西不能再回来,来衬托内心的悲凉。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窗,独自,怎,生得黑——守是自己一个独守空房,窗,看着窗外回想起往事,自己怎么耐得住寂寞,怎么能度过漫漫黑夜?用这一句进一步地渲染自己的凄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树下夹杂着细雨连绵,直到黄昏,雨点滴地下。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环境让人看后,怎么能让人用愁来解决。
通看整首诗,情景交融,叠字是她全词的特色,也是全词的精华所在,既委婉,又淡雅。每一段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全词得到升华,借词来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
全词是抒情写景,有较浓的生活气息。《声声慢》中那一系列叠字,轻重相间,抑扬起伏,由平和低缓到益发促迫、深沉,如泣如诉,读来只觉意婉、情切!而词中“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等字,整首诗突出了一个主题,愁,这些愁来自于她对丈夫的怀念,对美好日子的回忆 。
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既通俗而又雅致,既精心雕琢又出语平淡,令人回味无穷!
-全文完-
▷ 进入若雪霏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