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思想,有情感,无论是否会作诗,对诗歌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青睐。人们喜欢中国古诗词,是因为它用词精当、达意准确、富有韵味,易读易记且真切感人;之所以喜欢现代诗歌,是因为它不拘泥于格律形式,但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象美。有人说东欧诗歌“可以让人尝一尝味口”,而中国现代诗歌则“只能让人闻一闻气息”。我想,这就是现代诗歌意象美的艺术魅力。
意象美是通过丰富的词与词汇的组合所表现出的诗的意境,给人一种立体的、真实而又虚幻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感染力。它能使读者“由一条甬道又看到另一扇洞开的门”。
意境是现代诗歌的灵魂,是表现主题与情感的内质的载体。我认为,诗的意境应有四方面因素构成:
一是新颖奇特的构思: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美妙的意境,多方位展现立体感,加强瞬间的感情色彩。
二是真实而又虚幻的想象:适度控制情感,留下想象空间,把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诗的意境传染给读者,让读者在意象中升华,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都能找到与诗人似乎心有灵犀的共鸣。
三是鲜活而富有弹性的语言:那是诗人在创作的意境中和灵感的一瞬间,所捕捉到的比喻贴切、内涵丰富的语言词汇。语言表达上要求既准确又夸张,既真实又虚幻,既自然又新奇。
四是流畅而又有乐感的语音文字组合:让读者读起来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清新自然的感觉,增强诗情画意的感染力。
“意象”的通俗说法就是“朦胧”。然而,多年以来,关于朦胧或意象的理解一直压抑在我心头,总感觉不吐不快。本人拙见,“意象美”应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歌本身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朦胧感;二是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能传染给读者,让读者在意象中升华,产生共鸣。
我的观点是,诗歌“朦胧”不等于“晦涩”,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的“弹性”上和表达方式的“跳跃幅度”上要把握一个“度”。也就是说诗歌应具有“三性”:即思想性、群众性和艺术性。这三者是既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缺一不可。这也是任何艺术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共性所在,诗歌当然不在例外。
诗歌如果没有积极的思想内涵,只反映作者个人的庸俗心态,其艺术性再高也只不过是庸俗文学和庸俗艺术,同时也会失去群众基础;诗歌作品有了积极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但如果缺乏可读性、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就失去了作品的意义;如果诗歌只讲究思想性和群众性,缺乏诗歌艺术和意象美,那也不成其为诗歌了。中国现代诗歌十大流派中,无论是写实派、浪漫派,还是湖畔派、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等等,其优秀作品都是思想性、群众性、艺术性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
读诗,是读者进入诗的意境,并与作者交流思想的过程。好的诗歌作品,无论是写实的、说理的、还是言情的,都能使读者在诗的意象中升华,得到美的享受,让读者找到与作者“心有灵犀”的共鸣!
-全文完-
▷ 进入易正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