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见方之地,一样能枝繁叶茂。
一寸芳心之处,一样能海阔天空。
——题记
(一)古树
在一个冬季温暖的午后,邂逅了这座城市中的一条狭窄的小巷。
古树依巷而生,房屋依树而建,低矮的红房子,灰色的墙壁,翠绿的树木在一尺见方的院落中枝繁叶茂。而巷子的两边有的树木已经开始变黄,与黄绿相间中恪守着一种坚持与妥协。
那些年代久远的古树成就了小巷的勃勃生机,滋养着小巷的命脉,疏通着小巷的血液。清风拂面的时候,杏黄的叶子就如同小巷的见证者,看尽世态炎凉,却依旧大度的包容着,隐忍着,在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中刻画出生命的轨迹,该执着的时候执着,该舍弃的时候舍弃,从不拖泥带水,在浅唱低吟中将岁月赋予的悲欢离合演绎的淋漓尽致。晕染春色,遮蔽酷暑,剪一段秋风,在大雪覆盖下姿态依旧从容。
曾记得有人说过:“读懂了树的低语,就是读懂了神的意旨。”除了树,谁还甘愿固守一方?谁还能够独善其身?谁又可以在洞察一切之后,以一种静谧的方式标杆出家园的高度,供游子仰望?
(二)红房
我知道一座城市再富有也不可能去复制一座小巷,我也知道看上去简陋的红房子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种生活在城市底层的标志。
午后的阳光没有因为是冬天而有所吝啬,在红色的瓦砾上跳着凌波微步。方形的四合院就像中国的文字一样,方正,内敛,在工整处偶尔流露出匠心独具的设计。门楣,门房,门窗,房檐,处处可见的花样木雕,与时光一起守护着小巷人家,颇有东方人的不尽之意在于言表之外的韵味。
站在巷口,想象着曾有多少的少年郎打马离去,其中也不乏英雄好汉,也有过儿女情长,那些早已斑驳的断壁残骸,如同那些短暂的生命一样,以为可以经得起岁月的磨砺,却在更加悠长而坚韧的时光面前轰然倒塌,带走的是一代又一代不甘平淡生活的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当城市化以一种摧城拔寨的强悍姿态吞噬着这些为数不多的小巷的时候,那些铁马金戈也没能踏平的暗红色的老房子,却在求快、求高的文明进展中被化为平地。那些秦砖汉瓦,成人字形铺满房顶,以人字写意,向天空探寻生命的价值。而所有的这些用心良苦的构建不过是为了告诉后人,无论你爬得再高,也别忘记做人的根本。
(三)人家
我一直好奇:在这样安静的小巷里会熏陶出怎样的诗情画意?又有多少人藏龙卧虎于此?我怀着一种探究的心情,沿着狭长而弯曲的巷道寻觅着那些充满了烟尘味道的生活的本真。在巷道深处嬉笑着、奔跑着、打闹着的孩子,就像一曲欢快的旋律在身边回荡。坐在阳光下闭目养神的老人,一脸的安详,则似一幅油画般充满质感。年轻的妈妈推着婴儿车在石板路上缓缓前行,微笑的模样让阳光都情不自禁的透亮起来。
当肚子开始咕咕叫的时候,从窗户和院落飘过来的饭菜香味是如此的让人垂涎欲滴,透着热气腾腾的家的味道,那是自己熟悉的温暖的气息。依靠在灰色的墙壁上,感受小巷人家的袅袅炊烟将多少个日日夜夜化作了绕指的柔情!
那些吱吱呀呀的木门演绎过多少的离情别恨,又坚守着多少最初的等待?当沧桑将那些鲜红的色调涂满成暗红,暗淡了的是时光,还是时光深处的那些记忆?或许在一寸芳心之处,因为天涯阻隔,才更彰显那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如海阔天空般辽阔!
(四) 回望
踏在青石板上,听着清脆的足音,就像一曲离歌绕梁,于小巷深处回旋。
回眸处,色调黯淡的小巷在古树遮蔽下于参差错落中留下深深的岁月的烙印。站在巷口,如同站在昨天与今天的对垒中,安静与浮华相互抗衡,历史与未来谁与针锋?在一座城市没有海纳百川的大气风范的时候,在一座城市没有大度的可以做到水乳交融的时候,古朴与现代终将要做一个了断。
看着周围的高楼大厦遮蔽着阳光、渲染着奢华、彰显着尊贵的气势的时候,小巷只能被挤压、退让、隐忍却固执的守候着,那是祖祖辈辈传承的根基,就像那些参天的的大树,即使只剩下一尺见方之地,一样能枝繁叶茂。
岁月带走了什么?文明进化了什么?城市吞噬了什么?那些弥足珍贵的东西,幸好还有记忆可以珍藏。当记忆也会被抹去的时候,唯有用文字一一记录。
而我,终只能成为一个过客,在这个冬季温暖的午后,与小巷相遇,相惜,相别。
巷口,阳光温暖着这个午后。所以,我不说离别,只说珍重,或者,道一声午安,祝小巷一切安好。
-全文完-
▷ 进入呆贝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