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远赴朋友居住的城市,逗留期间再获赠一本书。算起来,这是半年时间里从朋友那儿得到的第三本书,内容所述的都是现代行者的游历。朋友知道我心向远方,顺势想把我推往更远的路途,此番心意令我很是感激,回到家中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书。
置书膝头还没捧暖,就又搁浅在桌面、床上,往下读读停停,如此反复,拖拉了大半月,竟还是不能畅快读完朋友赠予的书。不是书中所载述的内容不合我胃口。大凡游记一类的作品总是笔调轻松,内容不乏新异和妙趣,读来能怡情解乏。问题出在我身上,这段时间心有旁鹜,无暇心系此书。因为同时在读好几本书,时间和精力都给分散开。到底说来,还是贪得无厌的缘故,恨不能鲸吞万卷便成满腹经纶,七步成章,落笔生花,风流倜傥无人不羡之士。只怪我少年时代无心读书,大好年华浪掷在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开卷寥寥,需要用时方知少。而今幡然醒悟,常有光阴不待之感,急于求成而不择方式。结果是每逛书店碰到倾心已久或为世人所推出的书籍,常禁不住墨香诱惑,意乱情迷间仓促出手。近段时间不节制的购买加之朋友们频频以书相赠,眼看案头堆积的新书居高不下,恐怕大半年也消受不了,心里委实憋屈难受。可悲的是又不具备一目十行之力,寻常厚实的一本书,也够耗上我十天半月,且前提为每天阅读时间不下两小时。想到“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更是惶恐难安。被逼急的我别出心裁,以为同时开读几本书可增进读书量,便开始了一天中在白纸黑字中不断地跳景境换:朝为惜风叹月的宋子,夕出涵关驰骋边缰,梦回春秋游说列国……经这样一番折腾,读书的收效自然是打了折的,可实在拿不出更好办法消食众多书籍。
如我这样的为读书而“拼命读书”,终究不是什么太好的尝试。书应该踏踏实实去读才好。假如我早十年开始读书,在七八岁就养成伏案阅读的习惯,应该就不会陷于今天这种困境——难道说我比许多人少读了整整十年的书?十年,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够读多少书啊?想来自是惊心!事到如今追悔莫及。便希望多读书,哪怕是胡读乱读,只要是粘在书前,可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平日里繁事无休,闲时又是狎兴荡漾心飘书外。经年累月伴酒欢歌,早已积习成瘾想弃难断,所以这一年来单是被酒水浇磨的光阴就不比读书少。眼见年关将至,书表沉灰愈厚,日历如冬叶纷落殆尽,才不敢过分贪恋盏中浊物。毕竟,比起痛饮千杯伏醉阆苑,沉醉于浩瀚书海要更上一层境界。再说身子骨要紧,思想也不该毫无进度地随时光荒芜。
平时里我也喜欢送书给身边朋友。后来发现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愿意读,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送来无益,反碍得对方欠下一个人情。而且这年代,一本书的实际价值通常要低于它市场的价格。书本不贵,但读的人少,还有谁愿掏钱去买呢?书,这东西贱了,读它就显得更不靠谱。后来我想通了,送什么给别人都好,就是别送书。
书籍愈加被边缘化了。读书,不再受这个时代主流文化所推崇,人们更愿意选择去看电影或浏览网络,通过轻松省时的方式去接触和了解世界,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知识。 如今的一台比书还小的掌上电脑,其库容不比一般图书馆少,随身携带当然是很方便纵览天下事。然而,面对海量信息构成的网络界面,紧盯着豆腐块大小的屏幕,我们真正能够看清辩明的事物有多少?当眼球习惯筛选出简单轻松的篇幅,随心所欲的阅览只当消遣,文字这种做为文化传承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其核心价值又剩多少?
可供选择的越多,并不意味着我们可拥有越多。 人就这一辈子,光是先贤遗留下来的经典著作就足够填掩我们余下的光阴,而我们穷尽一生接触到的也不过属于这堆繁浩卷帙中的凤毛麟角,当中所蕴涵的妙谛和智慧能有缘觉悟就很不错了。退而这样想,便觉得闭塞胸中的郁气散开了。原来如此,读书不应求量,而在应不应该读,以怎样心态去读,能不能读懂,懂它多少,最后明白了什么。
-全文完-
▷ 进入半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