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当今中国教育像一台计算机,硬盘里塞满了过时的程序,而“删除”键却失灵了。这种说法是否妥帖,本文不予评论。但中国教育要想发挥与其五千年文明古国地位相应的深远影响,“删除”一些过时的“程序”恐怕是必须的……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要做好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师范教育务必理顺几项主要关系。
一、大气候与小气候
有人片面强调大气候对小气候的制约,因而就观望等待,以为大气候变了自己所处的小气候自然会变。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大气候由小气候组成,小气候可能优于大气候,而大气候总是有其积极主导的一面。作为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管好自己的小气候,优化大气候;培养具有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型教师,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地输送新生力量;催生革新的课程文化,服务当地的基础教育,成为当地课程改革的资源库和思想库;参与课程改革,不仅是履行师范院校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契机。课程改革之成败系于教师,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要以高度的专业自觉和卓越的前瞻能力,率先垂范地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积极倡导和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去;针对新课程改革方案合理调整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师范教育的“产品”“出门合辙”,“明日之师”又红又专,确保基础教育事业长盛不衰。唯有如此,师范教育才可能和上这场教育改革的节拍,在社会主义大教育的主旋律中融入自己和谐的奏鸣。
二、传承与构建
新课程改革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方案,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和要做的事情很多。新课程改革并非与过去决裂,而是一个受教育惯性制约与作用下的传承与吸纳的过程,合理认识教育惯性能指引我们有的放矢地去追求、扬弃、新生,否则,等待我们的将是惯性的“回潮”和“报复”,而旧课程又极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非改不可,这是把传承和构建结合起来的关键所在。所以广大师范教师要本着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按教育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当前教师中有三类人:顽固的怀旧派,“看新词唱老调”;鲁莽的革新派,把课堂当车间视学生为零部件“大胆”试验;盲目的追星族,迷信“名师”经典性的教学模式并奉为“定式”。真正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面对众多的教学模式,应该加以评判、选择,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也不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教师不应只是教学模式被动的操作者,同时也是教学模式主动的构建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种种模式也会在总结和反思中重组、改进、发展,而着眼于新课程理念并加以实践且经过梳理、归纳、概括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才是灵活的、适宜的、丰富的,是有血有肉、富于变化的,也是有创造性、能够不断生成的。
三、共性与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这个道理虽然非常清楚,但共性要求过多和过高一直是我们教育的特点,这个特点实际上是抑制和扼杀个性发展的严重弊端,也是因材施教原则不能切实贯彻到教育过程的主要原因。有一些所谓的因材施教措施,实际上是根据所谓共性统一标准的“分等施教”。根据已有的处理共性和个性关系的经验,应该分层提出明确的要求:教育行政对所有学校,应要求办得规范加特色,既要教育规范,又要学校的鲜明特色;学校对全体学生,应做到保底拔尖,转差促优,“底”就是合格率,“尖”就是优秀率;教师对每个学生,应培养其合格加特长,合格即达到大纲的一般要求,特长乃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做到这三条并非易事,但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人才观,把握“人才”的正确标准。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既独特,又出色,所谓的“差生”是不存在的,即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双百分方称好”,“全优才是优”,“平均水平高才能评三好学生”,这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必须摒弃,才能在最大限度和范围内,为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提供条件,才能培养出各级各类有用之才,才能提高国民的总体素质。
四、状态与效果
一定的效果总与一定的状态相联系,但效果和状态并非一一对应,非简单的逻辑可以描述的。新课程强调创造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状态,是因为现实的弊端是学生有苦无乐,负担过重,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是因为生动活泼发展符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因为状态是外显的,易控制的,便于检查的。所谓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不是以做、玩、乐为目的,而是倡导学生勤于动手、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绿色课堂”中茁壮成长等,它们都是一些有效的教育状态。所以,要始终坚持追求能够提高效果和质量的状态,而绝不能脱离效果和质量去加节目,搞形式。为此,应注重从学校教育的内容结构上和学校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方面,认真改变现存的低效的教育状态,建立起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教育教学常规。
-全文完-
▷ 进入赏金蜡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