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王老五的杂文《诗路在哪里》,感触颇多,我想诗歌里既然有“百家争鸣”,那就会有不同的风格,也不会有一刀断的审诗标准。我作为一个现代诗的编辑,对此应该好好反省,好好学习,多听不同的声音。
其实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很有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那是文艺高峰时期,因为它和时代的命脉紧紧相连。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呈现出各自为“王”争锋的局面,以至到后来产生了深大的影响。第二次是现代的五四运动,鲁迅,矍秋白等级新一批文学巨匠与封建的旧文之间激烈的斗争,最终以新的“白话文”取得彻底的胜利!现在回顾,第一次思想改革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虽然以儒家影响最大,但其它流派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喻道家在汉朝极为重视。而后来的五四运动充分说明,传统诚可贵,创新价更高。因此,我觉得:所谓的文艺,都得与时俱进,在原先厚实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再回来谈谈诗,诗路倒底在哪里?谁是主流?第一个问题可以用《西游记》的主题曲来回答——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所谓路,我记得有个很出名的园林设计师为一个路径的设计无法可施时,既然做出一惊人的一举:让人们自己去走,走出的路便是最好的设计品。在古体诗和现代诗交辉相映的今天,在现代诗里诸多风格的今天,在“风、雅、颂”“赋、比、兴”精彩纷呈的今天,在和平为主流和战争同时存在的今天,我的的诗路是开阔了还是萎缩了?我想那得由后人来评说了,路好路坏,路大路小总是要“盖棺定论”的,不能简单的论断兴亡。而且诗路从未间断,也一直越走越宽,并在不断地创新中前进。那么谁是主流?我想首先得了解是诗倒底用来做什么的?诗主抒情,“真,善,美”也是诗一直追求的境界,当然“六义”在方式和方法上让诗更加千态百媚。如是有人问:诗是直白好还是深沉好?我想用“风在先”先生的一句话来回答:好诗就是主流。不管直白还是深沉,都是抒情的方式,只要是有意义,拥有大多数读者,能打动更多的人的诗就是好诗,就是主流。
反过来想谈谈杂文的事。很惭愧,我曾写过一篇针对理野先生写的一篇杂文《给鲁迅三耳光》,我及时的回了一篇《驳“理寡妇”骂街》,后来感觉语言太过,但是还是由“四大名捕”编辑推荐了。很感谢烟雨这个包容的平台,给了每个人了表不同声音的权利,我想这样一个如些理性的舞台,会有更辉煌的明天!
多听下不同的声音,不管诗,杂文,或者做人,只有经得起挑剔的事和人才会成器或成人。
-全文完-
▷ 进入周末有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