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不可轻易向人借钱李隽

发表于-2011年12月22日 早上9:02评论-3条

对一般人而言,如非到了山穷水尽,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谁也不愿开口向人借钱,因为耳濡目染或亲身经历会像一副清醒剂在提醒着:不可轻易向人借钱。 

除金融机构外,通常借钱者向朋友(包括同学)、亲戚、放高利贷者(大耳隆)这三种人借钱,随出借人不同,借钱讲究的策略各有千秋,且带来的结果也迥乎其异。 

第一类是向朋友(包括同学)借钱。向朋友借钱时和借钱后均需要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否则,郁闷、忧愤或不安情绪将如影随形好长时间。当借钱者窘迫不堪,无路可走,唯有借钱一途时,免不得先好好思量一番:“不熟的不好开口借,不富的难以借到手,吝啬的不能多借,借后还款日期得适合,电话谈还是当面谈……”经过周密考虑后,怀揣一颗忐忑的心,摆出一副苦愁相(即使在电话中谈也是这尊容),低声慢语地向朋友道出借钱理由,尔后静待对方的答复。对方应诺后自然欢喜一阵,但继而又会忧虑起还款来。如遭对方拒绝,“肯借是人情,不借是道理”这样的老话此刻定是丢诸九宵云外,替之而起的是心里的一阵怒骂,性急者甚至会生发出“断绝关系”的念头。 

向朋友借钱必须很清楚明白地说明理由,不充分就不能开口,而且必须把握好数额。如果两人是好友,借钱数额也不能太大,借多了双方均会把借钱一事深挂心中,放松不了心情,而且一旦无法按期如数还款恐会伤害情谊;如果两人关系普通,借钱数额必须要小,否则对方不肯借出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两人是情侣,借钱一旦有争执,很可能会让感情失色,毕竟,“阿堵物”在现代爱情生活中是物质基础的象征,因借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在现实生活中已是屡见不鲜。曾有“高人”说过,向朋友借一定数额的钱,立马可以试探出其为人是否慷慨,考验出彼此间的情谊。据说有人试验过,结果很准。通过借钱来甄别友谊、筛选友人,在现实社会中不失为一个极佳办法! 

第二类是向亲戚借钱。至亲间的借钱往往可以开门见山,不需要太多的借口或理由,数额不甚大的话,手头宽裕者一般均会借出。远亲则要看其心情和为人是否大方了。有些富有的亲戚对借出数额不多的钱觉得是“小事一桩”,借时很爽快,也不会追你还,但也有的富有亲戚很抠门,正好应了“越有钱的越孤寒”这句老话。一个朋友曾向我详述过一次借钱经历:有次遇到急事需借钱,向两个富有亲戚借钱,数额不多,各借二千元,其中一个二话不说即让我过去拿钱;另一个打起了太极,说刚看中一块地皮,正要订下来,没有闲钱了,不好意思云云。到当天晚上十一点,估计那亲戚大概觉得拒绝有点过份,便致电来解释,云:“二千元虽然不多,但无钱的时候也会是一笔不少的数目……现在那卖地皮者坐地起价,暂不买了,二千元你明天可过来拿。”朋友放下电话,百种滋味在心头。后来朋友跟那个富有亲戚来往减少了,亲情虽未断,但浓度已减轻。本人也有一次至今难忘的一次借钱经历,但它带来的却是感动。那是几年前陪父亲回老家向其堂哥发伯借五千元。由于急事需用钱,在向几个富有亲戚借而未果,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向在农村种田的发伯开口借。发伯听清事情原委后,立即叫齐四个儿子到场,让他们各自想法找一千元。发伯和其四个儿子都是种田的,农闲时在村工厂打零工,经济并不宽裕。但当天他们还是凑齐了五千元,其中,有两千元还是发伯小儿子向其工友借的。手握着五千元,父亲热泪盈眶。这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质朴纯真的高贵品质。 

第三类是向放高利贷者(大耳隆)借钱。这是最恐怖的一类借钱,有熟人担保即可借到,无需什么策略,但无法及时还清则后果堪虞,到时尽可见大耳隆追债手段尽出,残酷无情。例如赌场里的“叠码仔”(即赌场里的放贷人),看赌徒输光后会立即递上热茶,主动提出借钱以供翻本,“彼此是熟客,不急还钱”云云,让赌徒误以为遇到了“及时雨”宋公明。但一到还款日期还不上款则对赌徒进行死逼:或四处贴什么“寻人启示”类的传单,坏其名声;或上其单位或家里去闹,大声嚷嚷,扰其工作和生活;更甚的用石头砸其家门,威胁其家人。这时赌徒才醒觉遇到了难缠的魔鬼,泪涔涔悔之不迭。但对于赌徒,借这样的钱实在是何必当初。无疑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向大耳隆借钱更是下下之策。 

借钱难,难于上青天,切记不可轻易向人借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李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文字富有内涵和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就借钱,向什么人借钱需要考虑什么一一做了分析
文笔流畅,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和思考!

文章评论共[3]个
李隽-评论

非常感谢编辑,致礼。at:2011年12月22日 上午10:52

金子川-评论

欣赏朋友美文 (:003)at:2011年12月22日 下午5:42

绍庆-评论

又一天到来了,来拜读佳作,祝福朋友天天开心,事事顺心。祝福(:012)at:2011年12月23日 清晨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