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免不了与人交往,与人交往也就少不了人情往来。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件件要操心,一个家庭,除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要素之外,人情礼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了。这人情礼的名目繁多简直叫人应接不暇,除传统的婚丧嫁娶、生日宴请之外,还有新屋乔迁之喜,店面开业庆典,儿女升学喜宴,职位升迁请客,还有什么饯行、洗尘、接风、压惊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今,连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孩都要过十岁生日呢。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年年送礼月月送礼自不待言,三日一敬,五日一礼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即便是一日双礼,民间叫叠庄,也已司空见惯了。人情礼犹如一顶大帽子扣在人们头上一直挥之不去。
现在的人情礼,二百是基数,五百是派头,一千是奉承,上万是贿赂,这其中的奥妙只有送礼人才能心知肚明。人们平时要应付的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亲戚,还有众多的朋友、同事、上司以及形形色色的利害关系人。据我观察,送礼者对不同的对象持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标准。亲戚因为固有的社会关系,是必须送的,志同道合有情有义的朋友,是应该送的,上司得罪不起,要主动送的,同事呢?有远近亲疏,但碍于面子,是不能不送的,即便是貌合神离的人,也不甘落后,人家都送了,你不送?显得小气,不合群,没有人缘,于是就硬着头皮送。
这人情礼,不管你是愿不愿意,掏了腰包不说,还得遵循一些规矩。向亲戚送礼,同辈或兄弟姐妹之间,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一文不名,必须同一标准,互相之间还要统一口径,高了不行,低了不行。同事之间,大家都是“跟大帮”,一人带头送多少,大家跟着送多少,谁都不愿坍这个面子。至于朋友之间的互助,出于真心则又当别论。还有出于行贿目的的送礼,当然是不公开的,那只有天知地知了。受礼的主人理所当然地摆几桌宴席以示谢意,有些客气的主人事后把礼金如数退还,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你推我让的场面,蛮好笑的。这种所谓的礼仪,我用两句打油诗讽之:香烟与酒杯并举,烦恼随欢乐共生。
一包人情礼,对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但对于一个上班族或者下岗职工家庭来说,实在是逢礼畏如虎,区区几百元的月薪,勉强能维持日常开支,如果一月逢数礼的话,下一个月就要勒紧裤带了。但在人情礼的场面上,是没有贫富之分的,“人情不是债,不死不许赖”,你砸锅卖铁也得送。
对于人情礼,现在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的花样,人情礼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宴席的规格也越来越阔气,大有泛滥之势。笔者以为,这种泛滥和我们与时俱进的时代是不协调的,能否用一种更能表达人们的心愿,简便易行又轻松愉快的形式来进行呢?譬如舞会,譬如联欢——,抑或搞一次慈善活动,那才人心大快呢!
-全文完-
▷ 进入东洲一道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