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霞拽着金黄的薄纱攀上东方,拂过你稚嫩的脸庞,你有过甜蜜的期盼么?当清风低唱轻盈的歌儿漫步田野,挽着你轻盈的脚步,你可曾有过无垠的遐想?
童年,把时间长河里,一些幸福的闸门打开,一些瑰丽的梦过早的飞出,植入人心。难以忘怀的是躺在青草上仰望,深远的天空,几朵流浪的白云,偶尔的几群雁南飞,和秋千上荡起的无边思绪……
童年的河流,从雨城开始,到旱城结束。当我走进岁月深处,火车开始奔跑,象当年的母亲一样,在西北大漠里匆匆向南穿行。
关于母亲的记忆,是一个遥远忧伤的故事。已无法回想起她的容颜。只知道她作为支边青年,来到新疆并与父亲相识的。
八十年代的边疆,对于整个神州大地的崛起之势来说,还处在一个温补不足的浪尖。那时没有城市,农村之分。无数黄沙漫天的镜头下,边疆各族人民开垦荒漠,建立家园。常听人说,父亲母亲勤劳,朴实,是个“万元户”;所以我一定有过幸福的幼年。只是无法理解,她养育了我四年,不知何故就与父亲离婚,去了繁华的南方,从此没了音讯……
直到有一天夜晚,父亲对我说,家里,母亲砌的那面墙没有了。我好奇的童心,划下了生命的一道刻痕。
我的“少年期”,就是从母亲离开后提前进修的.五岁之后的记忆,是家道败落,失爱的时期,也是我今生无法愈合的伤口。
原来,父亲沉迷赌博,荒废事业,还找了个陌生的女人。失去顶梁柱和叫做“母亲”的那面墙,再繁华的家也会败落坍塌。记不起在梦里,寻觅了母亲多少春秋。
九十年代初,父亲因种植,贩卖罂粟进了监狱,被判多年。我散落天涯的家,从此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我唯一的亲人,我的奶奶,也是那个赶走我亲身母亲的奶奶,眼泪纵横的拉我入怀……
走进学校。我是个极端——
这是许多小学老师对我一致的评价。学校里任何事,都开始有我的身影。无论德智体美,还是打架斗殴,我都有一席之地,总是“名列前茅”。我成了学校唯一一个出了事不用请家长,也不用签字的“三好生”。直到我遇见恩师陈灵芝。
这位支边多年的教师,用她多年的人生经历,深深的感染了我那颗叛逆无常的心。生活里和精神上,都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在她潜移默化的感化下,一颗失爱的心灵,渐渐长出阳光和花朵;我这棵被苦难喂养的树苗,经过甘露的浇灌,向爱而生……
直到成年后,我偶然翻开尘封的日记本,看到她写给我的评语:苦难的生活,是一种无形财富和力量……一个人的幼年时期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影响他一辈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要坚定爱的信念,大自然自由的精灵会助你长出灵动的翅膀。
童年的记亿,永不磨灭。当我含泪合上那本心灵日记,我已经走过了13个春秋,长成了一棵能遮风挡雨的大树。我的奶奶,也信仰了13年的基督教,她总是虔诚的教人心存善念,感恩生活。我那离别多年的父亲,还在铁窗前深深忏悔,守望回家的日期……
其实,我已谅解了父母;恩师说,包容也是一种善,一种爱心。我也一直心存感恩:感谢帮助过我的那些人,也尽力去帮助别人。可我心中有个多年的疑问:怀疑无私的母爱,伟岸的父爱是否存留人间。我甚至不忍目睹“父亲,母亲”这类字眼。直到我周游神州大地,用不安的心去感知,去体验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终于看到“父母的爱”的影子……
我看到,一场车祸里,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襁褓中的孩子,不惜用身体去抵挡汽车;我看到,一次手术中,离异后的父亲为了延续患上尿毒症孩子的生命,甘愿献出自己的肾脏;我还看到,呼伦贝尔广阔无边的草原上,羊妈妈无时无刻都在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不让它们远离自己的视线……
这一幕又一幕的情景,不停地撞击着我心中那首写满忧怆的诗。这么多年了,我眼中装满残阳似血的天空,心灵的枷锁束缚了我整个青少年时期。直到今天,终于理解了那个诗人写的:家,是人生最美的拥有;每当想起母亲,我的笔,就跪着爬行。
也许, 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很难,但生活的磨难也会升华为幸福的时光。岁月那么清幽地包裹了现实的不安,我的心灵,变得静如止水——
我努力躲开冥想、黯淡和忧伤,还是听到内心深处遥远的呼唤。
家是一座充满爱的房子,而爱是一种心境。
这是我在青春期最完美的收获。
-全文完-
▷ 进入十天@破釜沉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