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画风迥然不同,这既源于中-西的不同画种和工具材料技法的根本区别,也源于东西方之截然不同的社会审美观和文化体系的天壤之别。
其中,最本质的差别便是对形象的认知差别。
东方绘画钟情于意向造型,东方传统的人物画和山水画莫不是意向造型的典范,西方绘画钟情于光影条件下的写实,只是到了近代,才开始出现抽象绘画,且日益发展成影响世界美术的巨流。
虽然我国当代美术也在抽象领域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但是就本质的问题却根本没有得到重视,即东方文化影响下的意向造型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状态描绘,两个截然不同的思维体系始终在左右着东-西不同的审美观,这种深入骨髓的影响,直接导致了造型观念的不可更迭,即东方意象和西方形象的本质冲突。
这种本质冲突所导致的结果,便是不论东方人使用什么样的绘画材料,采用了什么样的绘画技法,其画面上的形象特征永远是东方元素,而西人也一样,不论他们用了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技法,他们在画面上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始终都是西方元素。东-西方两大不同的造型体系,导致了画面形象的不可融通。
这种形象的桎梏,来源于东-西方截然不同的具象审美观。东方元素的所谓“具象”,其实就是“意向”,古往今来的中国画家,都以“意向”谓“具象”,而西人的具象,则是基于光源环境下的“具象”,或者是为了表现情感张力的“具象”,即“情向”。基于光源环境下的具象,便是写实绘画。从古典开始,写实绘画发展到了后期印象派之后便逐渐转向抽象。这期间,表现主义绘画作为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角色。
但是,即便如此,西方元素的根本始终没有真正改变,而东方元素也没有改变。支撑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的文化支撑,便是针对“画面形象”之截然不同的解释方式。
因此东方元素得以张扬的绘画,在西方社会得到认可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而西方元素得以张扬的绘画,却能在全世界得以普及并倍受推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西人画面上的形象元素有多么高深,而仅仅因为:西方的绘画造型元素事实上更贴近大部分平凡人的内心世界,或视觉,或情感。而东方元素所能影响到的国家,也只有日韩两国,历史上这两个国家都是蛮荒部落,又都是岛国,且属于意淫成风的国度,因此他们喜欢意向造型的东方元素,也因此这两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在全世界始终都是末流。
我国是东方元素的集大成国,精华尽揽于怀,但却难能让日韩得以真传。这两个国家推崇书法和水墨画,尤其日本尤甚,但实际上,他们虽然学了500多年的中国水墨画,事实上却根本没入门,并因此而不伦不类,既不是纯粹的东方元素,也不是西方元素。
因有东方元素和西方元素的截然对立,便派生出东西方绘画的本质差别。西人把绘画艺术作为服务内心情感的表达形式,而东方人则把艺术用于各种目的。真正为了服务于内心情感的尚属极少数。东方元素之一,便是修心养性,修心者:多为附庸风雅之徒,养性者,多为以画示人之辈,至于为何要示于人,便是东-西方之截然不同的心理。西人以画示人,是为面对公众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内心情感,东方人以画示人的目的,则为表证自己的清高或风流。这种完全不同的心理结构差别,注定了东方元素的虚高和伪大,对比之下,西方元素则更贴近平常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就绘画造诣而言,东-西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应该是平分秋色的地位,但为何西方元素能笑傲全球,而东方元素一旦出了国门便寸步难行?
一言以蔽之:西方元素是人文艺术,而东方元素则是神幻艺术。
写到此,没有和本篇的主题衔接,是为伏笔。
我意:打破东-西方形象元素的桎梏,消除东-西方之间的思维体系之隔阂,努力冲出形象元素的牢笼,把绘画真正做成绘画。
用普世价值观指导绘画,必然能开拓出一番新天地。
2011年12月17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