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遥 望 金 门
晚饭阿力早就安排好了,是在我们的驻地——厦门宾馆,我们三个加司机一共四人,在一个大餐厅的一角的小桌子上,老梁不会喝酒,阿力是知道的,导游和司机不喝酒阿力是理解的,阿力要了几瓶啤酒,只有我和阿力喝。阿力抽烟,他抽“大前门”这是在六七十年代时的好烟,现在几乎没有人抽,我抽“苁蓉”烟这是内蒙古的特产,实际我平时也不抽这个,出门特意带的。阿力不抽我给他的敬烟,我介绍了半天,他才抽了一枝。阿力的头发已经白了,胡子拉岔,穿戴也很随便。吃着饭,他和老梁叙着旧,一顿饭就过去了。晚上,我和老梁住在了三楼一个很讲究的标间。
第二天,阿力带我们参观一门炮和一座坟墓。阿力带着车一大早就来到我们的驻地,吃过早茶,我们驱车来到胡里山炮台。今天也没有导游了,阿力简单地给我们讲一些东西也不具体,我们就是转转看看。胡里山炮台在厦门岛南端胡里山游览区。有城堡,三面是花岗岩城墙,城堡南半部是炮台兵营区。城堡里有一门古炮,阿力说这门炮是德国人造的。在这里我们还参观了文物宝藏博物院里边展有古代宝剑、火枪和古化石、奇石等。由于好奇回来查资料对厦门港的古炮台才有所了解。
据史料记载:厦门从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3)开始设防。元代设置了军事机构“千户所”。千户就是千夫之长。明代时,倭寇经常侵犯沿海,明太祖朱元璋命令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增设大量卫所,闽南的永宁卫,分设前、后、左、右中5 所,中、左2所就设在厦门岛上,所以,明初厦门岛称为“中左所”。大约在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建成厦门城,从此,才出现“厦门”的名称。到了清代,厦门的地位更显得重要。清康熙19年(1680年),福建水师提督进驻厦门,同时设立“台厦兵备道”,管辖范围包括台湾、澎湖。雍正5年(公元1727年),改为“兴泉永道”,管辖兴化(莆田)、泉州2府和永春州。军事重要性的突现,海防机构的升格,就必然要增加军事设施,炮台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清道光3年(公元1823年),千户李逢华曾在胡里山西侧督造磐石炮台,后来被称为厦门港炮台、旧炮台。《厦门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厦门港有8座炮台:厦门港炮台,大担前、后炮台,小担炮台,浯屿南、北炮台,黄厝社炮台,高崎石炮台。鸦片战争前夕,闽浙总督邓廷桢曾在青屿、屿仔尾、鼓浪屿设立3座炮台。清光绪年间,厦门港有比较完整的8座炮台:厦门一侧有白石头炮台、曾厝炮台、胡里山炮台、鸟空园炮台、磐石炮台、武口炮台;龙海一侧有屿仔尾炮台、龙角尾炮台。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当时的闽浙总督颜伯涛,在白石头至沙坡尾一带,建石壁500丈(每丈3.3333米),安炮100门,被称为“石壁炮台”,英国人称为“长列炮台”。在鸦片战争中,英军就是利用长列炮台不能转动的弱点,于1841年8月26日攻破石壁炮台的。英军登陆并将炮台摧毁,大炮被全部推入海中。现在陈列在炮台台面的铁炮中有一门就是从附近海域捞上来的,铁锈班驳,上结蚝壳。
胡里炮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3月8日正式动工修建,经过二年八个月的建设,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1月8日竣工。炮台安装两尊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3年制造的全钢炮,口径280毫米,炮重50吨,炮长13.13米,炮轮规道直径7.36米,炮高4.6米,宽5.29米,可360度旋转,射程16000米。炮台现存东炮台大炮一尊,护炮二尊。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西炮被拆毁。据中国文物专家、军事科学学者,考察认定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钢炮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海岸炮,“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入《2000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大全》。
从炮台这里能观望到大海,远眺大担、二担岛。我们用城堡上架的专为游客准备的望远镜望见了金门岛上的一面白底蓝字的标语墙,上书“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八个大字。阿力说,我们这边也有一红色巨幅标语,上书“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和那边的相对。阿力说,右手方向能看见一个小岛,白花花的,没有植被,原来它叫小担岛,是大陆管辖的与金门距离最近的地方,在持续多年的炮轰金门中,岛上的石头被削去了一米多。望远镜里能看见一个碉堡,一个硕大的国民党党徽。阿力说:“岛上卖一种菜刀特好,那是用炮弹的弹片做的钢特好,刀很耐用……”听了阿力的一席话,我的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是苦涩,是凄楚,我说不上来。
-全文完-
▷ 进入洋浴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