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素书》已非偶然。有朋友推荐,故去书店购买。阅原文,总计132句,1360字。传递给我的第一印象无非如何去运筹帷幄,如何平添人生谋略。对于中庸至极的我,早读过儒家的《弟子规》,释家的《十善业道》,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足矣。大概翻翻便随手丢到书柜里。经历了生意沉浮,岁月换洗,这几年我被彻底打磨掉了那唯有点点棱角,险些成了宅男。一日,妻子收点家物,突然把它甩给了我:“看看它吧,头几年我就看过了,对于现在的你,适合看。”
书还是那本书,只是在我家沉睡了好多年。当我一页页打开,发现已经有了些许变化,那就是已被妻子用笔留下斑斑痕迹。是啊,就是这本书的智慧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就是这个人影响过中国封建历史,最先读这本书的人--张良。当年年轻的张良,血气方刚,勇气有余而谋略不足却接到了报灭国之仇的命令,去刺杀秦始皇。由于计划不周仓促行事,导致行动失败,秦始皇当然毫发无损,而张良只能亡命天涯。
传说张良沦落到一个叫下邳的地方,出现了转机。他在一山脚大块黄石边奇遇一位老人,老人将一卷书交给张良并交代:读此书者可谓帝王者师,后十三年,子求我与济北谷城山下。至此,老人不曾再出现。但《素书》中博大精深而又极具实用价值的点拨引导彻底改变了张良的命运。刘邦曾感叹: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对于刘邦打败项羽开创大汉,张良功不可没。
书中开篇就讲: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对于王者师而言,这就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对于平素众人就是告诉我们要讲道德,懂仁义,尊礼节,守信用。而一提到这些,有会有人嗤之以鼻,这情绪跟看法正反应了现在社会普遍的浮躁心理,为了急于求成,甚至不惜放弃道德的约束,把礼节与信用都丢掷一边。其实这五者一体无论在我国传统教育当中,还是释家道家的经典著作中都严正指出修其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迎大任者有用,也是生活中的每人必须课。孔子学生曾子说过: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大意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跟朋友交往是否用了诚心?师长交代我的我是否都做得很好。
书中有讲: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史上张氏注解:理之所在,谓之义;顺理决断,所以行义。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白话而言,所谓义就是人们的行为要合乎事理。这么说来不难理解,然而做起来,因人而异相差一去千里。不论哪个朝代,哪个国家,人们对奉行仁义的人都充满了敬仰和爱戴。如此说来,就证明大多数人还没能很好去奉行,于是真的很好去修仁修义,你就会被敬仰和爱戴。对于当今社会,仍然会长时间徘徊在道德范畴内,哪条法律也不会规定你一定要重仁修义。于是仁义而言,也悄悄的成了稀有君子的代名词。对于吃五谷杂粮的百姓而言,做君子难不难呢,那就从不做小人开始吧!
书尾最末句: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意思就是做事如果违背事理,就难以施行,并且后来会一塌糊涂。倘若一顺“道”的规律按部行事,就会有条不紊,事事顺意,亨通万里,甚至青云直上。明白了这些道理无论大到治国小到持家,都会得心应手。
一千多个字的《素书》,读起来无非5分钟10分钟,参透了大约需要些日子,例行呢,如果愿意,会贯穿一生啊!不读的人不会知道,其奥妙所在,字字珠玑,一字千金。读过的人,会眼睛渐亮,会意会神,如获真经。用了的人,才晓得了何为人师,何为做人境界的制高点。起初,我以为这本书跟我一个小生意人何干。在崩盘游离的几年也不曾找到觉悟。直到细啃慢读,才发现妻子,父母仍在生活中,柴米油盐亲人邻居就是生活。当我一点点去吃时,豁然了交朋靠友要先摸兜,根据自己的本钱去做选择。志不同不相为谋,好朋友要靠真诚才能天长隽永。直到我恢复生意,更深得其益。良心的秤砣几经洗礼,坚持的轨道得到延伸,人生的方向终于确认。感谢黄石公(本书作者),感谢当年的盗墓者(这本书本随张良而去)。也感谢一下妻子提示我重读了一遍。
因为我才疏学浅,对《素书》的理解无非一二。今天写此短文,只当抛砖引玉。这部惊世之作,是被历史多经考验的。听说因此当年张良大显身手,也因此而后急流勇退的。人总是要读书的,但人生简短,浩浩书海该有所选择。《素书》绝对是本好书,读读吧!
-全文完-
▷ 进入金子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