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特别宁静,独步小巷,月光皎洁,恬谧若水。
我任思绪驰聘。
一室书香絮,温馨如故;我轻轻地翻阅一本《老子》,随着页开页合,象收藏着月光的片片飞羽,一份灵感定格如“上善若水”之中。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此刻我所有的怀想,悄悄折向远方;所有的美丽,都凝成了暗夜里幽幽闪亮的露滴。我们孰知,匆匆的岁月东逝水,带走的是时光,载不动的是流动的是人的德行与品格。蓝天月色里,盈盈一水间,处处履印着你我的苔痕。
故,孔子云:“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水充盈着玄妙的人生哲理,灿烂而清明。“水”以温柔诗意和旷畅的情怀,告诉你我如何面对挫折回旋,告诉你我处世的大智大慧。明镜止水,波澜不兴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彻的镜子,可以映照世间的茫茫风尘,苍海桑田。
面对充满诱惑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追寻一份宁静的生活。那么宁静在哪?宁静来自心境,来源于你对人生的正确感悟,来源于自身对一种生活境界的追求。常有人说:“心如止水”,这是伪言,也不是我们应该去追寻的“宁静生活”的本意。
人来到世上,“滚滚红尘有几人能看透?”再说都看透了人生,一切皆空空,人类还能繁衍?社会还能进步?世界还成世界吗?说实话,在这文化与经济大繁华的社会中有谁能“心如止水”?再说这一汪静水未必是好事,流水才不腐嘛。
所以“宁静若水”的心境,应是先贤范仲淹式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求波澜壮阔,但不可没有微波荡漾,涓涓细流。这才能无巨贪们的大起大落之悲,亦无庸人们的碌碌终生之恨。所以人可“宁静”,但无需“止水”。老庄曰:“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万物之镜也”。这就是对“宁静若水”的阐释。禅学大师们认为:禅的最高境界是无象;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爱的最高境界是无辞;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淡定;处事的最高境界慎笃。是值得我们揣摩和践行的。
我们求追的人生境地应是“上善若水”,依物随缘;而不是“心如止水”,视物无睹。只是凡事不去刻意求达极致,不超过自已的心理承受,不越底线;从而以作为而养德馨,立身命,亲民众,友他人,遵党纪,守国法。这便是以心镜照明月,注心泉浇芷兰。这才是“宁静若水”的高境界,乃人生之大善、大爱也。
既然,我们要追寻一份“宁静若水”的生活,那心灵中就应常持一汪清澈而有粼粼波光的水面。那样才清静而恬谧,平凡而善美。既没有波涛汹涌,又有生命的起伏涟漪,生活的抑扬节拍,思想的进退微澜。如此一波一波推进,循环往复,人生才能不息自强,社会和谐发展、繁荣而文明。是若水之善,不会纠结矛盾,不会懈怠停滞,不会腐朽霉质,不会鱼龙混杂。得包容万物之怀,有接纳四时之慨。
既然,我们要追寻一份“宁静若水”的生活,那心灵中就应常持一种不奢求、不浮躁的人生的境界。有这样一种境界,纵然红尘万丈,诱惑缤纷,也能淡定、坦然,如红梅一剪,独立寒霜。任风雨飘摇,任惊涛骇浪,既使有过微波荡漾,也能“凌波微步”,从容有致。清者清,明者明,仁智者皆善之。
既然,我们要追寻一份“宁静若水”的生活,那心灵就应常持一份不惊世俗、不避现实的快乐情怀。淡看潮起潮落,静观云卷云舒。在纷繁的尘世里,自拓一隅纯静的时空,宠辱不惊,虚怀若谷;忠诚处事,名利泰然。进可义无反顾、轻松自如;退可免除忧患,自在放下。那时,你便觉得坦荡幸福,逍遥快乐。
真正意义上的唯美人生是“宁静若水”的生活。向往这样一种境界,是智慧的给予,经验的积累,思想的升华,生活的历炼。有时我们明明知道在时光遂道里有许多事物都永远不可失而复得,唯独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却能够循环往复地光临我们的生活,常驻我们的心灵。这样的唯美人生、如诗意境,我们没有理由将她拒之门外。
诗人孙小轶先生有一首诗《让诗飞翔》中吟得好:
在丝雨缠绵里沉淀红尘往事,
在繁杂喧哗中守望一方蔚蓝,
在污泥浊水里独绽一片青莲,
在雪花漫舞中憧憬明媚春天。
看鲜花丛中有那些蜂儿酝酿,
树荫晨露里有那些鸟儿歌唱。
在新时代里有我们新的诗行,
在蓝天碧水间我们一起飞翔。
让我在人生的跋涉中,去导引一泓宁静的甘泉,浇灌出幸福的生活之树吧!
-全文完-
▷ 进入歪诗可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