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斗笠情怀雪夜看彭城

发表于-2011年11月30日 早上8:59评论-5条

斗笠,故里人叫笠帽,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遮雨帽,骨架是蔑条,遮雨的材料是粽叶。这是远古传来的农民的行头;与之相配的,是蓑衣。宋词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真的是用农民的辛苦创造的诗意。

我小的时候,雨天用的遮雨行头就是斗笠。那时已经时兴雨伞,用斗笠的人家,不外乎这样的家庭背景:很穷,家有篾匠。再大的斗笠,也比不过一把雨伞,戴斗笠上学,常常是衣服湿透。另外,把斗笠放在教室的前面,一点都不雅观,令人自卑。这是我小时候的感觉。

求学期间,我有缘遇到一个雨天不戴雨伞只戴斗笠的人;他那农民式的质朴行为,把我的自卑直接改为自信,就像在作业本上打个红勾那么简单。

他真像农民。平头,黑黑的皮肤,矮矮的个子。穿的衣服比一般的农民还差。记得他的红绿相间的化纤毛线衣,下摆早已破烂,线头大咧咧地张扬着。有个雨天的午后,我正在解高等代数题,那个人来了,在我的桌子旁站着。他亲切地喊我的名字,免了姓,像是我的小学同学一般。他看我为一个怪题犯难,就笑着轻飘飘地把窍门说了,我就节省了好多时间。我于是知道他解题厉害。后来听人说他姓黄,是副校长。

后来知道,这所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就是由这个戴斗笠的人负责,他来数学班很多,也常光顾理化班;讲授、指导的都是高等代数。

我很喜欢他,我觉得他像我的亲人。同学们也都喜欢他,有人形象地称他“老队长”。是啊,他真像农村里某个厚道的老队长。只要有人谈到“老队长”,我都会在心里说:“他呀,我的朋友。”

别看他衣着、言行像个慈祥的农民,但没人敢小瞧他,他解题的水平令人叹服。无论多么刁钻古怪的题目他都可以解答出来。哦,我记起来了,有一次,有个人在哪个怪杂志上找来了个怪题,把他难住了。他依然笑着,声明把题带走,在全校范围内征求解法。

我不解的是:他一个副校长,犯得着像个农民一样和学生厮守吗?他不知道午休吗?星期天他不知道出去玩吗?他和学生一起守到深夜,到底为了哪般?

后来,我知道他还有个哥哥在南京大学做教授。那时,他哥哥该是都昌籍唯一的教授吧?在“学好数理化,走边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教授”是一个神圣之极的词汇。而且,有一本当时流行的高等数学教材,主编叫黄振中,就是这个人啊。

我很快就毕业了,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记起一个农民式的副校长;他像个慈祥的大爷一般站在你的桌旁,看你做作业,不失时机地和你聊天或指导你的答题。如果在古诗里读到“斗笠”一词,我必然会想起那个戴斗笠的副校长。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烙在了我的心中。

后来知道,戴斗笠的副校长去世了。我难受了很久。斗笠下的人的故事没了,斗笠却成了我心中永远的油画,不因岁月的流逝掉色。

今天,到我校检查工作的领导队伍中,有个皮肤白皙、身材丰满的小姑娘,她那俄罗斯小姑娘般纯真的气质感染了我。当我问及这个领导的身份,同行者说:“黄守中校长的孙女。”

我肃然起敬。

爷爷早年过世,姑娘说不出什么爷爷的什么事,南京的大爷爷还健在。在我对斗笠情绪的感染下,小姑娘道出了大爷爷的两件事。

大爷爷的父亲当然也是爷爷的父亲是民国时期南京高等法院的院长。南京大屠杀时,因为掩护市民撤退,被日寇枪杀在某个市民的院子里。也不知他到底有过什么言行,市民为了纪念他,竟然把他就地埋葬。这样,一座坟墓赫然在市中心某个庭院里立着,多少年坟前鲜花、纸钱不断。直到房子几次易主,墓主的儿子突然醒悟这样很不雅观,坚持要把墓迁走。奇怪的是房子的新主并不忌讳院子里有座赫然的坟墓,多次找到墓主的儿子说可以接受这个历史遗留的事实。墓主儿子也就是黄教授坚持要迁墓:“这怎么行?凭什么让一座和房主无关的坟墓座落在人家的院子里?”墓迁了,可是房主家却不断出了些事,运气真的有些不好。房主到底有些怪教授破坏了他家的风水,这可是教授始料不及的了。

教授高寿,现已九十六岁高寿了。他的人生很顺利一定是不争的事实吧?

“俄罗斯女孩”说,“小爷爷的儿子是北大教授,四十岁就患癌病去世。小爷爷退休后一直担当少年丧父的孙子的监护、培育工作。”

教授还有个女儿,却和女儿有了隔阂。说准确点,是女儿和他有了隔阂。

产生隔阂的起因和一套房子相关。

前些年,南京大学对一批贡献突出的老教师每人奖励了一套住房。老教授当即表示:“我有房子住,不再需要住房,分给我的这套房子就让给年轻的更需要住房的教师好了。”女儿知道后,对父亲说:“您不知道我还在租房住吗?这套房您不要我要!”教授生气了,厉声指着女儿说:“你凭什么得这套住房?你是南京大学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吗?”

女儿本来也有出息,可以算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没想到父亲这么说她。

亲人们感叹:“这个老古董!”女儿却余恨不消:“怎一句老古董了得?他心中还有我这个女儿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父有大量遗产要他继承,他倒好,把遗产全部贡献给了南京大学,设立了贫困学子的奖学金。哥哥早就过世了,他就我一个女儿,我那时连看病的钱都没有。他怎么就这么绝情?”

“如今的年代,这样的人怎能被人理解?”“俄罗斯小姑娘”感叹说。

考查组里有个姓袁的校长说:“这种人确实和常人不同,他一旦坚定了某种信念,就会终生不变。犹如他认可了戴笠帽,就决不会在乎变迁的社会是否唾弃戴笠帽人的迂腐和不合时令。”

这话对。

为此,我对“俄罗斯小姑娘”举杯,对这个戴斗笠的家族表示深深的由衷的敬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雪夜看彭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邹老宽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邹老宽点评:

教书育人,更重要的育人,黄校长的一家三代,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真乃“学高为师,德高示范”,一代育人楷模。选题巧妙,共赏美文。

邹老宽点评:

此文申请精华,因为我的gg上不去,请那位编辑帮我一下。谢谢!

文章评论共[5]个
雪夜看彭城-评论

衷心感谢邹老师。问候!at:2011年11月30日 中午1:11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晚上好!at:2011年11月30日 晚上7:48

雪夜看彭城-回复谢文清老师。“宋词”应为“唐词”。一时疏忽。 at:2011年11月30日 晚上9:19

曲径幽通-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问好!(:001)at:2011年12月01日 下午4:57

静思语雪-评论

编过斗笠,为了可以上学,周末以及寒暑假都要编。at:2011年12月02日 晚上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