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我理解这段话大大意是: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太大了,无边无际,好似飘渺无像。正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才似乎无像。如果它有形有像,那么它就很渺小了。我有三件宝贝,我持有并保存着它们: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前面。因为慈爱,所以能够勇敢;因为节俭,消耗德非常少,所以能够富裕;因为不敢居于天下人前面,所以能够成为众人的领袖。如果舍弃慈爱而求勇敢,舍弃节俭而求富裕,舍弃居后而求争先,结果只有死亡!慈爱,用它征战就能胜利,用它防守就能巩固。上天要救助一个人,就用慈爱去护卫他。
这里,老子境界上的“不敢为天下先”,非是一般人理解的“不争”。老子开悟得道,拥有很高很高境界的道法,在他能力范围之内,是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这样的他,能和人争什么吗?是不懈和人争的。但老子又是在同人讲一层人修行的道理。“不敢为天下先”,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守柔处弱是老子一贯的处世哲学,老子认为,柔弱能够战胜刚强,不自夸的人才能功绩昭彰,不自矜持的才能长久,有道之士,循自然规律而动,顺自然之道而行,岂会恣意妄行,胡作非为?更不敢争强好胜了。正因为有“不敢为天下先”的境界,反而能够成就天下先的伟业。
老子的以柔克刚是一种养生养性的大智慧。因为,人在拼命地去争去斗的时候,会越来越暴力,就戾气十足,本性谦卑的那一面他就越来越弱,谨慎的那一面也越来越不足,从而消耗人的原始真气,人就慢慢走向毁灭。
看如今这个世界,人离道甚远。争争斗斗当作家常便饭:吵闹喧嚣,摩擦嫌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里争,暗地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争到最后,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小斗则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大斗则帮派械斗,损命伤财;再大则挑起战争,血流成河。原本上苍留下的阔大邈远的大好山河,被人间争斗弄得满目苍痍,伤痕累累。
有一则典故,讲的是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然而,这三位勇士都居功自傲,越来越飞扬跋扈,甚至连齐景公都不放在眼里。相国晏婴担心他们闹事,于是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齐景公为难地说:“他们三人武艺高强,要除掉他们很难。”晏婴说他自有办法。一天,晏婴叫人为三位勇士送去两个桃子,并告诉他们:“主公赏赐给最勇敢的人,谁的功劳最大,谁就有资格吃一个。”公孙接说:“我曾陪主公外出打猎,制服过野猪与猛虎,我理当吃一个。”田开疆说:“我曾为齐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也理应有我的一个。”古冶子见两只桃子已经被他们二人分了,十分气恼,愤愤不平地说:“我曾救过主公的命,可如今却吃不上一个桃子,我怎能受如此羞辱?”说完,拔剑自刎。公孙接、田开疆大惊,羞愧万分,说:“我们的功劳不如你,却先给自己分了桃子,实在太贪婪了。今天我们不死,是无勇的表现。”说罢,二人也拔剑自刎。晏婴用两个桃子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三个勇士。这三位勇士如果懂得“不敢为天下先”的道理,哪里会不明不白地命丧黄泉呢?
还有一则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富翁去世了,按照富翁遗愿,他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最小的夫人。这个富翁生前曾经娶过好几房太太,他的这些太太们,以及他的众多子女们,在小夫人面前,吵吵嚷嚷,哭哭啼啼,都想因此而分得一部分遗产。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小夫人说,她什么都不要。问及原因,她说,没有什么好争的了,这个世界,最珍贵的,就是我深爱的人,他,已经走了。这时,所有的太太及子女们都傻了眼,他们羞愧得无地自容。
人啊,都来学学老子的大智慧,不争不好吗?
心胸开阔一些,争不起来;得失看轻一些,争不起来;目标降低一些,争不起来;功利心稍淡一些,争不起来;为别人考虑略多一些,争不起来……生活中,可以有无数个不争的理由,但欲望,让每一个人像伏在草丛深处的狮子,按捺不住。
人争,又得到了什么呢?权钱争到手了,幸福不见了;名声争到手了,快乐不见了;非分的东西争到手了,心安不见了。也就是说,你绞尽脑汁,处心积虑,甚至你死我活争到手的,不是快乐,不是幸福,不是心安,只是烦恼,痛苦,仇怨,以及疲倦至极的身心。
如果,你哪怕是少争一点,把看似要紧的东西淡然地放一放,你会发现,人心就会一下子变宽,世界就会一下子变大。也因了这少争,笑脸多了,礼让多了,真诚多了,热情多了,友谊多了,朋友多了。一句话,义浓了,信厚了,爱多了。喧嚣的人世,刹那间,万噪俱寂,恬静出尘。
-全文完-
▷ 进入净莲飘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