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温暖如灯猛男无语

发表于-2011年11月28日 中午1:52评论-2条

初识“梧桐巷”是在《宿迁晚报》的副刊上。“梧桐巷”一名很让人过目不忘,因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些文学的爱好者、痴迷者,更是诵读于心。后经了解,方知“梧桐巷”原来是宿迁的一个古老的地名。“梧桐巷”由来宿迁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拔山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时至今日“梧桐巷”已在宿迁有特殊的含义,如今的“梧桐巷”代表着宿迁的历史,宿迁的文化,宿迁的精神。晚报的副刊以此为名,别有一番特殊的含义,是在适合不过的了。

知道“梧桐巷”是文学副刊后,心里有一种喜悦和冲动。喜悦的是,我们宿迁又有一个自己的文学芳草地,能给本市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冲动的是,有一种想展示自己创作成果的欲望。可是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一直没有敢冒失地投稿,始终暗自站在远处,默默地恭敬地欣赏着、阅读着。直到2006年的8月,我无意中看到晚报上有“爱我宿迁,建我家乡”的征文启事,我才产生投稿的冲动。因那时候我的家乡——泗洪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城市拆迁、实施绿化重建工作。我住的小区附近有一些破旧低矮的房屋被拆掉了,县里在原来的土地上新建了一个“绿色广场”。建成后,广场上树木成荫,花草茂盛,景色非常宜人。当时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题为“绿地”的短文。看到征文启事后,感觉文章的内容和征文的要求比较相符合,就想投稿试一试。那时候的我刚认识电脑,对电脑的功能还不熟悉,更没有自己的email,后来还是请别人帮我邮寄的。

稿子寄出之后,前几日我是在激动和期盼中度过的,每次单位的《宿迁晚报》一到,我总是第一个抢着去翻阅,翻到“梧桐巷”版仔细地寻找自己的那篇文章。因为在我的心底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见于报刊,因发表作品除了对自己创作成果的一种肯定外,还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一点虚荣心!在一个星期没有看到文章发表后,我就不在意这件事了,心中有一股无名的失落感。也许自己的文章水平还不够发表,听说说现在发表文章也得讲关系,走后门。然后忽有一天一位同事在办公室里大喊“孙利修,你的文章发表啦!”。于是我激动地跑去拿回报纸,急切地寻找自己的文章,找到后我便反复地阅读,心里是美滋滋的!心中先前的失落感和种种疑云也顿时消失了,感谢编辑老师的关心和指导!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是2006年8月18日。

自从在“梧桐巷”发表了《绿地》以后,更增加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勇气。随后我又相继写了《大哥》《吾爱我家》《我幸运》《父亲送我去上学》等几篇作品在“梧桐巷”上发表。这几篇作品都是在胡继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每次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提出修改意见,有时他还亲自动笔帮我修改。可以想象每天老师面对的都是众多的稿件,能抽出时间来指导、帮助我,应是老师对我的一种厚爱!每一次我心里都是感到暖暖的!对于胡老师,我还是从“梧桐巷”上知道他的名字,至今还没有谋过面,只知道他的作品丰著。对于我这个无名的文学爱好者,老师能够这样关怀备至,我心存无限的感激之情!我想这也是“梧桐巷”办刊的初衷吧!培养地方文学的爱好者,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繁荣了地方的文学艺术!“梧桐巷”,在我的心里犹如一盏明灯,在文学的求索路上,它给了我光明和温暖,指引和鼓励我不断前进!

经过十年的风雨历程,“梧桐巷”早已深入人心,由当初的一棵小小的梧桐树成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拥有了众多的读者,培养了一批本土的作者。宿迁文坛的繁荣昌盛,它是功不可没的!听说市委、市政府正在计划重建古老的梧桐巷,要恢复梧桐巷往日风景与悠远。当工程建设后,无疑将成为我们宿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相信,晚报副刊的“梧桐巷”和霸王故里的“梧桐巷”将会一起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猛男无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冲冠为红颜点评:

投过稿的人都有一种感觉,那种期盼真的是度日如年。有幸被选中登载,那真叫人高兴。如果长时间未见登载,真的令人很沮丧。
我们从作者的叙述中了解到,作者的处女作发表在的副刊“梧桐巷”上。创作见报,心里那个美呀!
“梧桐巷”与历史英雄楚霸王有联系,用它作为《宿迁晚报》副刊名称,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说“梧桐巷”代表着宿迁的历史,宿迁的文化,宿迁的精神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作者这样一批有志投身文学创作的爱好者,相信晚报会越办越好,“梧桐巷”将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推荐。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祝朋友冬安!at:2011年11月28日 晚上7:48

歪诗可心-评论

欣赏朋友佳作,祝朋友文安!at:2011年11月28日 晚上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