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传递的价值水彩笔

发表于-2011年11月28日 上午10:40评论-4条

平常人认识问题的方式和结论大多都是类同的。就是说一般人较多,这些一般人对某些事件以及人物都有着大同小异的见解。这也许正是大多数作为一般人所具有的特质,或者说是特点,更或者说是成为其人的理由——重要理由。如果你看到过余华的作品,那么,我这样的文字就有点他的味道。我甚至怀疑或者确信,我的未来之路,将以他作为榜样,或者是目标。

我看到相当一部分人和我有着相同的见解,这也包括他们的文字,这些文字也是缘于他们对于一个作家的热爱,以及他们不由自主或者刻意的模仿。由此我们这些人有了相同的思想和希望,这个希望是针对于一个人倾慕而言的。这样的作家显然是我们心中真正的作家。有幸的是,我们这些人对于一个这样的作家的热爱可以延及其它类似的作家。

比如说起余华,人们就会想到王小波。只是叹息后者离世过早,成为憾事。否则后者也会有更多的作品以及得到更多的人喜欢。他的文章的干净,即使任何道德或者伪道德者也不能看到作品内面的龌龊。因为内面本身就没有。谁这样想,那谁本身就是龌龊的。有了这样的比较,我们的眼光就宽泛了,就更能甄别好与坏、或者好与更好的细微区别。

一个作家显示出的才能,除与他先天的禀赋有关外,童年的经历,成年后的经历,以及他的良苦用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看到有许多人同时具备一个医生与作家的能力。大家最熟知的鲁迅、毕淑敏、池莉、当然还有余华,日本的渡边醇一,等等的。这或者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在相当一部分人内心都有着某种本能的好奇。当我们从身体本身上或者说是生理上了解了人类自身之外,那么,灵魂的东西就显得更加值得和必要了。

有时当然也是无意之中的事,比如一个人因为生存选择了医生,在他成为医生的岁月里,纵使千辛万苦、济世救人,也难免有不能被理解和伤心之事发生。这样的来源有时正如中国的“看客”,身体强壮,大脑愚昧,又有何用?因为人的“疾病”不只是来自于身体本身,更是来自于灵魂。后者有时具有超过前者的能力。这些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医生那里,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还有精力有限的原因,又或者说医生本身不是神,也是需要作为与之相处的病人的人或家属理解和关爱的。

如果彼此都不能做到的话,那么这样的医生和患者也就只能仅仅限于身体本身而言。大不了,病人四处求医,以此来求得灵魂一定程度的安然。而医生本人,由此也会痛苦的意识到,病人以及自己,是更需要灵魂的解药的。于是,出于一种本能或者现实的需要,加之年轻时为了当一名好医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以及受到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优秀作家的深刻影响,他就会不由自主的动起笔来。这样的结果,首先是,他开始学会了拯救自己。至少慢慢开始学习一种承受苦难的能力。由此而来的智慧是,他也把这种心境无意之中传给与他有关的人,当然也包括病人。显然效果是存在,比如一句温暖的话,一张温暖的脸,常会换来温暖的对应。彼此舒服,总比彼此不舒服要好受地多。 

作家的经历也不是一开始就认为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必然经历。他的经历显然也是平常人的经历,只是与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经历。如同无法选择父母亲是谁的命运,他也无法选择自己经历的背景。这些经历,在大多平常人的眼中,都是过眼烟云。而在作家后来的作品中,它重生了。带着伤痛或者幸福重生了。

于是就有了缘于此的诸多文章,在同时代进步的途中,他起了领先或者说是重新活过的作用。就像有些人活着是明白的,有些人活着是糊涂的,而当糊涂人看了明白人的文字后,才有些晃然,原来的日子竟有这样的含义,或者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认识和思考的必要。我想,作为人,活着的人,还是应该有思想的好,毕竟是人,活一趟不容易。而难得糊涂当然指的是大智若愚后的糊涂,而不是真实的愚蠢。

每个人都是经历过的。无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那一代,还是生活在物质膨胀、欲望嚣张的今天,每个人都在经历着或多或少的喜与忧,悲与痛。每个人也许会被社会的遗传因子影响着毫无自我的向前走,有时走着都不知道原来的起点了,更不可能找到希望的终点。

当然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作家,或者是大众喜欢的作家,但每个人绝对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即内心是明白的,不混沌。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要去向何处,途中有何风景…..等等的,一系列的问题,即使没有足够的表达方式,如作家的文字,也应该对于自己有自我的明示。

作家要表达的是人,是那个背景下的人,而不是更多那个时代的背景。由此人们随意的就把一个多愁善感之人称之为“林黛玉”,把一个喋喋不休之人称之为“祥林嫂”,把一个善于自我安慰以精神胜利自居的人称之为“阿q”,大家彼此心知肚明这样例子来证明自己说话的力量。这就是文学中的人物的重要作用。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有些是显然的,有些是隐秘的,一切只有读者自己知道。

而成功的敢说实话的作家,就会在作品中如实描写这样的人,而不会遮遮掩掩,甚至故弄玄虚。所以这样的作品是有力量的,是有长久生命力的。因而,不同的读者会在其中发现自已,找到自己,然后可能做出一定程度的自我更新。我相信一句话,那就是:“人了解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人最怕就是迷失自我,找不到出发的起点,更找不到来时的路。随波逐流,是要命的坏毛病。

要想成功的找到自己,方法也许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高深的见解。而我唯独喜欢读书。读好书。“腹有书诗气自华”我相信这是真理性结论。有时候,认个死理,也是值得的。对自己,也是应该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水彩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推荐: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说的好:人了解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人生何尝不是一个认识反省与改造的过程呢
而读书就是帮助我们了解与认识自己和整个世界的
并且成为中外古今和现时代与当下人们沟通的桥梁

文章评论共[4]个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问好朋友,我来赏读了。(:012)at:2011年11月28日 下午3:07

水彩笔-回复谢谢风儿呀,你不要那么缠绵哟,我会爱上的,呵呵。 at:2011年11月29日 上午10:43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祝朋友冬安!at:2011年11月28日 晚上7:44

水彩笔-回复老朋友,好久不见了。见到你,如此温暖。祝好,祝安! at:2011年11月29日 上午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