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张献忠为什么要杀人?这实在是个简单的问题 ,因为他是皇帝。是皇帝就要杀人,杀人是皇帝的必修课,翻开24史,有不杀人的皇帝吗?或许有人问:献忠起兵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而他称帝是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他做皇帝前不是也杀人吗?是的,但他起兵时便是土皇帝。在封建社会里,不管是金銮殿里的真命天子,还是占山落草的土皇帝,只要一沾上皇帝的边,便要杀人。浩浩历史长河,土皇帝大肆屠戮的记载的还少吗?当然,戏剧舞台上的皇帝除外。
皇帝杀人源于封建社会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处于金字塔尖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对下面的臣民们拥有无可置疑的生杀大权。拥有这个权利也是塔尖下面各个阶层的人梦寐以求的。西蜀霸王张献忠先生是能够从塔底走上塔尖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结合他从塔底走向塔尖、占据塔尖和从塔尖退出,可以看出张先生杀人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
称帝前,张献忠杀人是建设性杀人,是为他做皇帝铺平道路。顺治元年六月攻下成都前,他先后转战陕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具体行军路线交给史学家们研究了),从一个只带几百人的小头领,发展到拥有百万雄兵、割据一方的皇帝,其成功主要手段就是杀人。因杀人而得民心,因杀人而壮大队伍,因杀人而走向事业的巅峰。
或许有人暗笑,得民心主要靠宣传,靠许诺,怎么靠杀人呢?这就要从当时人们心理来解读了。那时,人们一方面怕被人杀,所以对杀人者畏惧;另一方面认为杀人是英雄行为,尤其是把平时里欺负自己的人杀了,所以对杀人者崇拜,有时自己也想做一回英雄。这种畏惧英雄和崇拜英雄的民族心理,造成了我们今天许多庙宇里供奉的神灵都是喜欢要人命的主,如火神,如瘟神,南京蒋王庙里的蒋神就是一位专门给人予灾难的家伙。跟随英雄可以免掉杀身之祸,还能做一回英雄,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还能吃饱饭,还有金银财宝,还有美妇人。张献忠这阶段杀人主要对象是官吏、豪门(特别是朱氏皇族)和不肯归顺的小民。《张献忠陷庐州记事》里有详细记载。
称帝后张献忠杀人主要是巩固性的杀人,即为了稳定他的帝位。杀人既然能得民心得天下,那么坐稳江山,自然首先想到的还是杀人这条成功的秘诀。
有学者对张献忠称帝10天后就杀陈皇后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依我看,这正是他一生中的画龙点睛之笔。献皇帝迎娶皇后的那场面不可谓不豪华,比当今的明星们超豪华婚礼还豪华。现摘录《蜀碧》中的一节文字,就可窥见一斑:“贼娶井研陈氏女(即相国演女---)立为伪后。其迎入也:自南门五里外架桥,高十数丈,逾城直达藩府。左右五彩栏栅,上结锦绷,络以明珠,像星辰;首尾悬水晶灯笼,像日月;一望如长虹亘天,迷离夺目”。然而,这风光只是昙花一现,“不十日,皇后赐死”。
为什么弄上这么大的动静,搞了这么大的排场,却把皇后杀了,这到底要传达怎样的一个信息呢?无非告诉别人:我张某人连心爱的女人,连皇后、国母都敢杀,谁还不敢杀呢?你们(尤其是功臣们)可别在我面前玩什么神气呀!过去只听说红颜祸水,现在献忠反其道而行之,陈皇后成为他震慑属僚巩固政权的一个道具。这也是为什么大西朝建立后,没有一位功臣如李自成大顺朝的宠臣刘宗敏他们那样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可见张献忠是成功的。后来他杀左丞相严天赐也是这个老套路。
张献忠杀陈皇后还透露出一个不祥之兆,他预感到大西朝不会太久,为了不使皇后进了别人的被窝,现在就杀了,岂不省心!也算是为自己守了节。可见陈皇后之死,于国于家都是好事情。
自从杀了陈皇后,就标志着,张献忠杀人已经从外部的官吏、藩王、草民逐渐转向革命队伍的自己同志了。大西朝建立后,在各州县设立了地方官,对于这些地方官员的或叛或逃,他很恼火。对此,他做出了十倍百倍的报复,并且常常连坐,殃及无辜。如果说攻城拔寨时的大屠杀(如泸州、重庆、成都)是他杀人的一个高峰,那么杀自己人便是他杀人的第二个高峰。
接着,第三个杀人高峰也来了,这也标志着张献忠杀人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政权走向灭亡时的杀人,我们不妨称之为破坏性杀人。如果说前两个阶段杀人尚有一些原则和规律可寻,那么第三阶段杀人简直是蛮不讲理了。这一点深深折磨着后来史学家的神经,甚至有人因为其杀人无理可说,于是得出张献忠并没有杀人的宏论,并以此推出,蜀人之所以死亡殆尽,是清王朝屠戮并栽赃给张皇帝的,就此形成了一段历史公案。对于张献忠的无厘头杀人的不理解,是由于历代的史学家所处的角度不同,因为专家们没有一个是做个皇帝的,自然没有一个具有皇帝的眼光和胸襟。后人的争辩大多是舍本逐末,倒是献忠本人说出了问题的核心、实质。他于顺治三年(公园1846年)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我自得之,我自失之”。你看,多么有气派,这江山,这人口是我挣来的,现在我皇帝做不成了,何必留给别人呢?皇帝也有败家子、破落户的心态。不但连人不留给别人,就是牛、马等牲口也要杀尽。基于这样的心里,他不但杀蜀人,就连自己的身边的所有人也要赶尽杀绝。他曾豪迈地说:当初我率领800人纵横天下无敌,现在何必要这么多的人!于是一杀了之。
鲁迅先生倒是看到了这一点,他曾经说:张献忠因为皇帝做不成了,就去无止境的杀人。但先生有一点是不准确的,先生说:张献忠听说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后来清人又打败了李自成,于是他才决定又多又快的杀人的,怕自己的家底留给李皇帝或顺治爷。其实,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时,顺治爷已在金銮殿做了龙椅,李自成已经不知云游到哪里了。远在北京的大顺皇帝也好,大清皇帝也好,对他的威胁并不直接,真正燃眉之急的是盘踞云贵一带的南明小朝廷。击溃张献忠的,直接导致他进入杀人第三阶段的是后明驻守在遵义的王祥、曾英、杨展等人。尤其是杨展,在彭县江口一段,给了他致命的一击,并打破了他携带财宝东进的计划,于是只好掉头向西向北。后来一些可爱的爱国者们由此牵强出大西、南明联合北上抗清的佳话来。因此,张献忠不肯把家底留给的是南明而不是清人。
张献忠虽然只做了一年多的皇帝,但他却把皇帝杀人的功课做的极其纯熟。大凡皇帝杀人,总要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政治借口,有的借本土的儒道法,有的借外来的佛或其他什么的。张献忠找了什么借口呐?他找了一个中国老百姓最能接受的借口,就是上天叫他下凡杀人的,有点像《水浒》里的凶煞星下界,要分类的话,当属道教的范畴。《蜀碧》里有这样的记载:“献忠初起,原图脱祸,无意杀人。至湖广,率同辈五六人夜盗武当山大庙金顶。甫上,见王灵官持鞭喝道:“快去,若非上帝放汝收生,定打杀汝””因此自负奉天杀人。你看看,他杀人原来是替天行道,有了上帝的旨意,谁还不敢引颈就死呢?谁还不死的心悦诚服呢?
这样的鬼话,小民们是信了,但他本人相信吗?不信。他与任何一位骗人的皇帝一样,对于自己造出来的政治借口是不会真信的,借口只是借口而已。何以为证?当初他攻陷成都时,驱赶着大批人到东门洪顺桥准备杀害。忽然:“迅雷奋击着三。献怒----用三炮还击之。是日死骸激水,桥为之折”。如果他真相信上帝的话,他敢这样吗?
张献忠早已作古了,但他杀人的模式和套路却并没有带进棺材去,还被后来的人反反复复的演练。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