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挚友书信一封,首行便是“致君”二字,欣喜之余则多了几分愁思,自古君字就颇为常见,君臣之君指帝王,位高权重。夫君之君指丈夫,因三纲五常就有妻从夫纲,意为尊卑。君子之君应指一种风范,似有道德、品行高尚之意,此为本人拙见,从未考证。古时君字多指男性,因有违人人平等之原则,在此便不再费口舌。
自鸦片战败以后、门户尽被打开,先进的西方思潮进一步冲击了保守的封建礼教,内忧外患的华之局面,涌现了一批进步青年,自此新时代的女性登上了历史舞台!始戊戌溅血,黄花烈士,至大革命时期,不乏巾帼女性为革命捐躯,奏响不灭之歌,如秋瑾“我这番赴死”之绝笔,不胜枚举……,此后多有文章悼念,而称呼则是在名字后补了一个君字,如“刘和珍君”。
君是情的升华,若称呼为君,无论表现的是何种情,致意必将深远,一个“君”字淡薄名利,而重德义,物欲横流的社会,车水如龙的城市,何人该称为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三教九流,自是有人配得一个君字,只是13亿这个分母太大,君便小的足以被人忽视。“君”若小可以是致友人的一份情,抑或一份爱,“君”若大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可见温总理便可称之为大“君”,为民请命,天灾人祸,都有他的抚恤,他的脚步,他的呼喊。至此,致温总理君,您辛苦了!道德沦丧,趋炎附势的社会,亦不乏真情,彼此间的真诚问候,祝福,朋友之间的无私奉献,亦能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弱势群体。可见诸君亦可称为“君”在此,问君安康。
君是爱的凝聚,若唤你为君,不论唤者为何人,此爱必诚,一个“君”字,清新婉约,爱意甚浓,如:“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诗因有一个君字,一种爱慕之情便淋漓尽致,如没了君字,此味能存否?汝可读《与妻书》“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 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生死之言,感人肺俯,如君此言,足以羞煞倾国倾城之爱恋!如君者,敬佩之至。
为君者未必都要心系天下、倾力社稷,为官为政尽职一方,为父为母,教子有方,为夫为妻善待对方,为邻为友尊爱彼方,为熟为生不伤此方。如此,方可称君!君无大小,只是因时势不同,角色各异,客观的贡献不同,仅此而已。由此可见“君”亦是一种人生观,包涵着对人生的一种看法,诠释着一种价值。追寻着一种道德,规范着人类社会。
至此不由得想起了高中时,先生说的一番话,如他见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便踹他两脚,当时笑的我肚子疼,看着当下的社会,细想先生的话不无道理,现在的人不也都是在古代寻找答案吗?一个君字,一种道德,前人的思想早有体现,许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旧文学”是走了极端,“四书五经”列入现代教育,也许更有助于实现国中人人为君。
-全文完-
▷ 进入親親伱额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