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三国武将大劈尅之文丑筱博一笔

发表于-2011年11月22日 上午10:28评论-1条

文丑,东汉末年河北大军阀袁绍部下名将,以勇闻名。

相貌:身长八尺,面如獬豸。

单挑战例:

砍死欲暗杀袁绍的关纯(7),十余合败公孙瓒(7),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7);箭射张辽头盔、战马(26),斗徐晃(晃料敌不过)(26),斗关羽三合心怯而走,羽马快杀之(26)。

闲话一笔带过。对于如何定位文丑的武力争议颇大,有人把他定位为超一流,理由是与“常胜将军”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未分胜负,甚至将之拔高到第四、第五-----与颜良并列的位置;也有人对其武力持很深的怀疑态度,认为根本无法进入超一流,原因是斗无三合心怯逃走,更有人据此将其列入一流之尾。在此俺将以文丑的武力定位和三合怯逃为分析重点,努力还原他的武力高低。

1、侧面信息。

俺们都知道无论是《三国演义》的毛评本,还是所谓的“罗本”,“尊刘”的思想都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对刘蜀集团的人物往往是浓墨重彩,刻画入微,当然对曹魏、孙吴的重点人物也还能做到兼顾;从武力单挑上看亦是如此,蜀汉“五虎将”出场露脸的机会、事迹就比较多一点,做武评选择判断的材料也就丰富一些。而对有一些非重点的过度人物,可资评判有价值的材料就太少了。只能够从一些书中实有记录的侧面信息,去探详、追索、还原,力求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答案。

①相提并论。

中国文字向有对称、对偶的修辞手法,在《三国演义》中则往往将一些将领相提并论,如前三国的关羽、张飞(世之虎将、万人敌),中后三国的张苞、关兴(如此英勇),如典韦、许褚(曹操选极精壮之人,为帐前侍卫,名曰“虎卫军”,以骁将典韦、许褚领之),再如张郃、高览(世之名将),李异、谢旌(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等等,总体看来这些相提并论的将领两两之间其武力往往很接近,确定了一个,另一个当相去不远。

颜良与文丑多次被人一起提及(见下文),都有“勇冠三军”的称号,直至颜良被杀,袁绍都坚持认为:“非汝不能报颜良之仇!”从前文俺们已经得出结论,颜良的武力正是超一流,那么文丑的武力是否也可位列超一流呢?这个判断有一定道理,却并非那么铁定可靠,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请看下文,让俺们来看看颜良、文丑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的。

②众说纷纭。

自己人说——袁绍:“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当其时也,“江东猛虎”孙坚新败,多名上将、骁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折于华雄之手,十八路诸侯被华雄打的大惊失色。正是在这个时候袁绍说了上面一番话,在他看来颜、文中的任何一人都足可以匹敌华雄,作为颜、文二人的主人,袁绍的发言权理应得到足够重视。这也从侧面告诉俺们:颜良、文丑的武力非常接近。如果说“自己人”的话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不足以采信的话,让俺们来听听另一个人的言语。

敌对者说——孔融:“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孔融,曹操属下,袁曹交恶,应该算是敌对势力吧?从敌人口中说出这句话,意味着颜良、文丑二人的确是以勇闻名,高览、张郃、淳于琼位列二人之下,当也属三军之列,也就是说颜良、文丑是名将中的名将;高览(被赵云背袭挑于马下)、淳于琼(醉后口鼻、手足尽落)事迹不详,张郃却是真当得起名将的称号,中后三国中威风八面啊。如果说敌对者的话依然不可深信的话,俺们再看一个人的言语。

杀人者说——关羽:“汝比颜良、文丑若何?”关云长挂印封金,欲投河北寻兄刘玄德,途径黄河渡口关隘,遭遇夏侯惇部将秦琪拦阻,一言不合挥刀怒杀秦琪,这句话就是那时说的。丧在关公青龙刀下的的战将不在少数,而关公单单将颜良、文丑这两个亡魂挂在嘴边,这说明了什么?俺以为这说明关羽对这两个战绩是非常自豪的,也说明颜良、文丑二人武力不俗,绝非浪得虚名之辈,否则提此二人岂非小题大做?

综上,俺们通过不同的侧面揣摩文丑,如果说颜良确然是超一流的话,与之齐名的文丑也不会相差太远。当然相提并论也好、他人言语也好,毕竟不是直观的认识,下面俺再从正面的交锋中考量一下文丑的武力。

2、正面战斗。

①完败公孙。

见于书第七回:【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从马战单挑角度而言,这是文丑第一次“惊艳”亮相,整个过程算是比较精彩的!在十余合间取得了对公孙瓒的绝对优势,杀得公孙丢盔弃甲,魂不守舍,非常的狼狈。其实“白马将军”公孙瓒也还不太弱,至少数合内在本套武评天下第一人吕布的武力压迫下做到了全身而退,比那些三五合就折在吕布之手的“名将”还要强点儿。在同一个标杆公孙瓒的伸量下,文丑、吕布的武力高下自有分别,但这不到十余合击败与战不数合击败的差别从回合数上看也还并不太大。要完整的解读文丑的武力需要再看下文。

②杀一走三。

见于书第七回:【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勇甚!“径入中军”何意?单骑冲阵啊!在《三国演义》一书的描述里,明确描述过单骑冲阵的不过是吕布、马超、赵云等有限的几人,基本上这个表现武勇的荣誉都给了超一流将领,这可看做是作者对文丑个人武力的肯定。同样为突出勇猛无敌有“以一敌众”描述语的,也不过是马超、赵云、典韦、许褚等几个有限的超一流,而通过这场战斗让俺们知道了文丑也恰恰是“以一敌众”俱乐部成员之一!到了这里,作者意犹未尽,下文还有一个推向高[chao]的结束。

③大战赵云。

同样见于书第七回:【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爬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常胜将军” 赵云一节曾做过分析,俺的观点是:这是一场双赢之战;文、赵二人都未充分发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只怕百余十合都难见胜负;能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合的文丑,不可能毫无原由的三合就成为关圣的刀下之鬼。赵云是超一流将领,这在前面几篇文章中谈到过,他三十余合击败张郃,五六十合与文丑斗了个胜负不分,显然文丑作为“勇冠三军”的将领其武力的确是排在“世之名将”的张郃前面;有人说文丑不过是张郃、徐晃这个级别的,前文“许褚”一节俺曾分析并下了这么个判断:许褚战徐晃五十余合取得上风。徐晃与张郃武力可谓半斤八两,而赵云的武力略高于许褚,赵云五六十合对文丑没有取得明显优势,试问:许褚五十余合能对文丑取得上风吗?那么文丑怎么可能与张郃、徐晃等是同一个级别呢?《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写过二句诗:“阵前苦斗獬豸将,旗下旁观草木兵”,这本是姚雪垠先生对古代单挑说法的质疑,然而这个苦字却用得颇为精当,很好的照应了书中“大战”的说法,只有强者之间才有强强对话,文丑与超一流大战有时,且未露败象犹有余力,这是这场战斗的高[chao],也是作者对文丑武力的最好肯定!

在书的第七回中作者用了相当篇幅突出描述文丑之勇,何也?俺以为这是对第五回“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这句话的照应和回应;突出文丑之武勇也是为在第二十六回,关羽战不三合斩文丑张目做伏笔,与颜良一样文丑也是用来突出关羽之勇的“梯子”。这种方法在古典小说中被称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

文丑还有两场单挑,为行文方便,俺放在下面一并说。要彻底树立文丑超一流的地位,“战不三合”被斩是无法回避的,请看下文。

3、何以心怯?

先表明一下观点:俺以为,分析文丑逃跑被杀的落脚点应该在“心怯”上,而非“战不三合”上,那只是表象(意识决定行为,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换言之“心怯”是导致“战不三合”的原因;而对于“心怯”又不能只做简单的字面分析,要结合上下文详细解读其原因;“心怯”成因复杂,综合来看不外乎:战场态势(外部环境,是为外因)、心里阴影(内心波动,是为内因)、关羽武力(武力震撼亦可看做外因,在此单独成列,是为诱因)。

①战场态势。

白马之战,关羽匹马单刀袭刺颜良;袁绍复仇心切,文丑领命,率十万大军奔赴延津。无独有偶,同当初白马之战之前劝谏袁绍,颜良“性狭,不可独任”一样,袁绍的谋士沮授进行了劝阻:“若轻举渡河,设或有变,众皆不能还矣”。终不为袁绍采纳。沮授的这句话为文丑的兵败身亡打下了伏笔。

a、饵敌之计。

文丑凭一腔血勇,气势汹汹杀赴延津,曹操亲自领兵迎战,大战一触即发。却不料,曹操没有与文丑正面冲突,而是设下了饵敌之计:粮草先行,军兵在后。文丑兵至,曹军皆弃粮草,四散奔走;操再令军士解衣卸甲,尽放其马。文丑军果然中计:“既得粮草车仗,又来抢马。军士不依队伍,自相杂乱”。“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文丑军大乱”。古代行兵布阵、攻城略地都非常讲究阵法阵势,文丑军先因抢夺粮草马匹乱成一锅粥,再被曹军居高临下、同心协力的一冲,自然是兵败如山倒,“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这就是延津战场的基本态势。

b、败中取胜。

接下来发生了一场单挑,见于书第二十六回:【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遂按住铁枪,拈弓搭箭,正射张辽。徐晃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低头急躲,一箭射中头盔,将簪缨射去。辽奋力再赶,坐下战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那马跪倒前蹄,张辽落地。文丑回马复来,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

这段文字从武评单挑的角度而言,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试分析之:其一,想当初曹操见识颜良阵斩宋宪,有过一句“真勇将也”的评价,因为心中没底,做出的命令是“谁敢当之?”;现如今对文丑的评价则是“河北名将”,由于心中有数,发出的命令是“谁可擒之?”。勇将、名将,敢当、可擒,是颜良、文丑之间的一点儿区别吧。其二,曹操一声“谁可擒之”令下,出马的居然是曹营两员一等一的战将,说张辽、徐晃二将不约而同也好,心意相通也罢,就是心照不宣也行啊,能够享受两个一流武力将领“斥候”的人真还不多啊。记忆中似乎有:刘关张三战吕布,典韦、许褚等六将围攻吕布,许褚、徐晃双战关羽,许褚、张辽、徐晃夹攻张飞,张郃、徐晃两人围困黄忠(有混战嫌疑)。被围攻者无一例外是超一流,文丑也享受了这个待遇,这说明从字里行间、字面言外向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文丑的武力很强,拥有超一流的实力。其三,文丑的心理素质比较过硬。从当初对战公孙瓒时,其匹马单枪冲阵就可看出端倪;即便是延津中计,文丑的表现依然是可圈可点,在兵败如山倒之际,尚能“挺身独战”;此番文丑面对张、徐二将追击表现的也很冷静从容,一连两箭致使张辽落马(与关羽前后共中四箭一样,张辽也是个中箭虎,算上马脸前后中三箭,最终死在丁奉箭下),若非“徐晃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张辽恐怕身上要多出个窟窿。作为久经沙场、看惯死人翻船的战将而言,文丑的心理素质是没问题的,当得起“名将”的称号。其四,文丑、徐晃两人发生了一场厮杀,只是“毛本”中枪来斧去不知回合数,倒是“罗本”写的清楚:二将战三十余合,张辽去远,徐晃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晃拨回马走。即便“毛本”删去了三十余合的说法,俺们也可以分析的出,徐晃为救张辽必然是全力以赴,以争取时间,这个时间必须得是张辽爬起身,转回头到达安全的地域。所以文、徐二人交手数十合是有的,从这里也可以约略看出文丑与颜良的差距;也可以看出文丑对徐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优势,固然“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有“文丑后面军马齐到”的因素,但是这个军马齐到还是有段距离的,不然不会有下文文丑孤身面对关羽十余骑。同时不要忘了徐晃的任务完成了吗?是救张辽吗?不,是擒文丑呀!而文丑正是感觉到在武力上占有一定优势,才会“沿河赶来”,追击徐晃。

名著就是名著,延津之战写的一波三折,起先是曹操军团设计占了战斗先手,而后是文丑凭一勇之力企图力挽狂澜于不倒,在局部战斗中败中取胜,最后便是高[chao]了,请见下文。

②心怯详解。

a、何谓心怯?

前文提及:分析文丑逃跑被杀的落脚点应该在“心怯”上。那么心怯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83年版,第924页),“怯”的其中一个涵义为:胆小,害怕,可组词如胆怯、怯场、怯阵等,心怯等同于胆怯,意为心里发虚害怕。俺的理解是,心怯是一种人类情感的心理活动,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一样,也不存在毫无来由的“怯”;换言之,将心怯当做是文丑“战不三合”逃跑不及被杀的原因是不妥的,起码是不完善的,回避或忽略了文丑“怯”的缘由,得出的判断也不会全面。请记住这个话题,后面再细谈。

《三国演义》这部大书表现“怯”——害怕的场景很多,俺试着举几个例子,供大家比较分析:

第二十五回:【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栗然”,发抖、哆嗦的样子,比“怯”的程度更进了一步,怕的发抖,可以理解为非常害怕。何以如此呢?宋宪、魏续二将被速杀,猛将徐晃速败,颜良的武力震撼是直接而唯一的原因。

第四十二回:【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股栗”,两腿发抖,意同“栗然”,也理解为非常害怕。震撼于张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夺人天神般气势。

第五十回:【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胆寒”,害怕的意思,原因很明显,兵败之际人困马乏,偏逢生力军!同样是第五十回:【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亡魂丧胆”,极度害怕的意思。原因同上。

第七十一回:【云大喊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心惊胆战”,非常害怕,具体原因放在黄忠等章节再仔细分析。

第九十二回:【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肝胆皆裂”,意同亡魂丧胆,“怯”到极点。赵云的武力震撼是直接而唯一的原因。

第九十四回:【兴在垓心,左冲右突,不能得脱;铁车密围,就如城池。……正遇断涧,只得回马来战越吉。兴终是胆寒,抵敌不住,望涧中而逃……】——“胆寒”,心怯、害怕的意思,关兴胆寒逃跑原因并非是由于越吉个人武力造成,而是局势不利,兵败如山倒。

在弄清楚了原始定义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引文和分析,俺们得以知道,“心怯”的表述方式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有具体的原因,既有武力震撼引发的“怯”、也有战场局势不利导致的怕,也存在综合性的原因。

b、怯之类型。

纵观我国的古典小说(主要是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武将单挑的场面比比皆是,有关因“怯”的描述也不乏其例,俺试着归纳了一下,大略可以将武将单挑中的“怯”分为这么几种类型:

a、器怯。

《水浒传》第六十四回:【索超听了,并不打话,直抢过来,径奔关胜,关胜也拍马舞刀来迎。两个斗无十合,李成正在中军,看见索超斧怯,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斧怯”,斧子本身是不会害怕的,一定是使斧子的人出了问题,俺理解这里“斧怯”的状态是:要么速度上跟不上,变招慢半拍(速度),受制于人;要么进手招数少(招数),处于被动的防守状态,看来索超技不如人,局面不利,再打下去遇险(被杀或受伤)的概率也随之增大。看的出来这是属于典型的武艺不如对方。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第七卷“月英怒攻锦姑”:【文广听罢大怒,直杀过去。斗上数合,飞云刀怯,拨马走往大涧边去。文广赶上……】——这里的“刀怯”也是招数不敌的意思,当然从后文看来这是为了诱敌,故意显示的武艺不如对方。

b、力怯。

《水浒传》第六回:【智深……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那飞天夜叉丘道人见和尚输了,便仗着朴刀来协助。】——力不从心,显见是输了。

《水浒传》第五十五回:【秦明本是性急的人,听了也不打話,便拍马舞起狼牙棍,直取韩滔。韩滔挺槊跃马,来战秦明。两个斗到二十余合,韩滔力怯,只待要走。】——“力怯”,力气弱,力量不如对方,这里势大力猛的秦明是赢家。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斯时史文恭出马,橫杀过来。宋江阵上秦明要夺头功,飞奔坐下马来迎。二骑相交,军器并举。约斗二十余合,秦明力怯,望本阵便走。史文恭奋勇赶来,神枪到处,秦明后腿股上早着,倒撞下马来。】——时过境迁,强中更有强中手,同样是斗了二十余合,这回轮到生猛的 “霹雳火”力量不如对方了,“力怯”的结果是败逃受伤!

《水浒传》第九十二回:【孙立……拍马直抢方琼。二将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斗过三十余合,方琼渐渐力怯。】——已然输了,因此后文有张翔箭助的文字。

《水浒传》第九十九回:【董平……拍马挺双枪,直抢樊玉明。那边樊玉明纵马来迎。二将斗到二十余合,樊玉明力怯,遮架不住,被董平一枪,刺中咽喉,翻身落马。】——“力怯”的后果很严重:遮架不住,喉咙上添窟窿!

《杨家将传》第二十九回:【金秀大怒,跃马舞刀,直取宋将。呼延赞举枪交锋。两将鏖战四十余合。番将力怯,拨马而走。】——力怯而逃。

《说岳全传》第四十二回:【金弹子……把锤一举打來,张宪挺枪来迎。……二人在山下大战有四十余合,张宪看看力怯,只得败回山上,来见元帅。】——书中交待的很明白,张宪枪法很厉害,无奈力不如人。

相应的有些小说小说中尚有“气力不加”的描述,与“力怯”相类似,要么是跟不上对手的速度、要么是对手招数太过凌厉、要么就是力量上的确差人一截,因而后继乏力,“跑路”是唯一的选择:

《三国志通俗演义》(罗本)卷之七“刘玄德败走荆州”:【 子龙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子龙战十余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

《三国演义》(毛本)第五十二回:【只见一将挺矛跃马,大喝一声,直取道荣,乃张益德也。道荣轮大斧来迎,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

《三国演义》(毛本)第五十八回:【超纵马赶来,山坡边转出一将,大叫:“勿伤吾主!曹洪在此!”轮刀纵马,拦住马超。操得命走脱。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

《说唐前传》第十七回:【成都又是一镋,伍爷把枪架住,两个战了十五个回合,马有三十个照面,伍爷回马,大败而走。……把镏金镋劈面一挡,伍爷把枪一架,两个又战了二十余合。伍爷气力不加,把枪一刺,回马又走。】

c、心怯。

《三国演义》(毛本)第二十六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战,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这就是怯的第三个类型了,从表面上看文丑心怯是导致战不三合的原因,也就是说文丑畏惧关公的武力,怕到只敢支撑两三合。这显然解释不通,这还是那个无所畏惧与“常胜将军”赵子龙大战五六十合的文丑吗?这还是那个企图力挽狂澜、败中取胜,箭射名将张辽、追击猛将徐晃的文丑吗?莫非与颜良齐名的文丑还赶不上大战关公三十合的纪灵?比不上顽抗关公数十合的管亥?是文丑浪得虚名,还是另有原因?

综合上面a、b、c的内容,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斧怯、刀怯之类的“兵器怯”,还是力怯、气力不加之类的“力气怯”,造成的原因很单纯——武力(武艺技巧、力量速度是重要的组成因素)。也就是说“兵器怯”、 “力气怯”与“心怯”形成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作为一种表现人类情感之心理活动的“心怯”,其成因要复杂的多,俺们这就回到文丑心怯被杀的原因上来——

c、怯之原因。

如前所述,文丑心怯被杀成因复杂,是综合原因所导致:其一,外部环境——战场态势对文丑方是极端不利的。延津战场的基本态势前文已经描述过,是河北军兵败如山倒,文丑“止遏不住”,局面已然失控,这对统帅文丑而言影响是巨大的,即便他强振精神,箭射张辽、追击徐晃,取得了局部战斗的胜利,但是他的心中依然无法回避“我方处于败势”的事实。而处于败势对武将的单挑影响是巨大的,例如纪灵之与张飞,关兴之与越吉,张飞之与许褚等等,例子很多,滋不赘述。是为外因。其二,心里阴影——内心波动对文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个阴影主要来源于颜良之被速杀,按书中的说法,文丑获得的信息是这样的: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这语焉不详的信息无疑会误导文丑,得到这样的判断:勇将——匹马突阵——速杀——来去自如。而文丑岂能不知颜良的斤两?虽说二人齐名,但颜良得武力是要稍高于文丑的,连颜良都被大胡子轻而易举一刀斩,何况自己呢?大哥良的惨(速)死必然会极大刺激文丑,原本想报仇,恐怕是送死!文丑内心的波动在他那张且黑且丑面上也许看不出来,但是拨马转身而逃的行动却无疑告诉了俺们,其内心剧烈地波动!人非草木,谁不怕死?尤其是那种几乎毫无价值的速死?!是为内因。其三,关羽武力的影响。俺在龙骧上将③“武圣”关羽一节,曾推测描述过关羽的武力特点:力大刀沉,前数十合(30-40合)的刀法如暴风骤雨,威力惊人!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作为高手的文丑一接触关羽的刀,便知道此人是劲敌,没有短时间内必胜的把握,一个不小心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再看那张大红脸、那把大胡子、这把闪着寒光的大刀,此人说不定就是致大哥良于死命的杀手!关羽的武力震撼可看作是文丑心怯逃跑的诱因,亦可归并为外因。无论是失败的战场态势、还是关羽令人窒息的武力都会投射到文丑心理,引起他内心的波动,最终导致他失去冷静的判断——本可多抵抗一些回合,做出逃跑的下策,结果俺们都知道了:文丑所驾驭的那艘破舢板,怎么比的上关羽的高速摩托艇呢?

俺们知道: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俺认为:文丑心怯被杀有着复杂的综合原因,这综合原因里文丑内心的波动是主要原因,换言之,文丑速亡死于剧烈的心理波动所导致的糊涂判断和鲁莽行动!题外一句:颜良、文丑这哥俩儿,死的很有特点,颜良是眼睁睁的被杀,文丑是死的无知无觉。可惜了啦!

遗憾的结语:文章的高[chao]如期而至,本以为是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却又嘎然而止,突然结束!掩卷沉思,这是为什么?联想到颜良一节,方明白:这是作者的春秋笔法,都是为了烘托、突出关羽智勇双全的形象,如果再浪费过多笔墨描述关、文二人大战数十乃至百合,实无必要,而且那样一来,费了老大劲才干掉文丑,谁还相信关羽的“武力绝伦”呢?综合前文俺们得以知道,文丑的确够得上超一流的级别,他的武力比不上关羽,但也不是两三合就完蛋的鱼腩角色,之所以不三合逃跑被斩,是死于自身的心理波动,更准确的说死于作者行文需要!记得“罗本”在斩颜良、诛文丑后,有一首赞诗:“誓把功勋建,须将恩义酬。奋身诛虎豹,用命统貔貅。白马颜良死,延津文丑休。英雄谁可似?不负寿亭侯!”这里将颜良、文丑喻为凶猛的虎豹貔貅,正是对颜良、文丑的侧面肯定,设若二人籍籍无名、无足轻重的话,何以体现关羽之勇武的英雄形象呢?只是留下一点遗憾,与主流将领相比,文丑战例相对过少,无法再进一步精确定位了。俺在颜良章节中曾今谈到过:颜良在俺这个“龙级”将领的排名中俺还是觉得低了点……俺认为他可以是天下第三人……最终俺做了妥协……再低下去就说不过去了。与之类似文丑的排名就战例而言,可能也会或高或低了点,这就是所谓的遗憾吧。

4、勇名评价。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5);(孔)融曰:“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22);(荀)彧笑曰: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22);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將,谁可擒之?”(26)。──简评:一勇之夫。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筱博一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谭水寒推荐:何音
☆ 编辑点评 ☆
何音点评:

详尽而细致地解读了三国猛将文丑的一切细节,对喜欢三国的读者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文章评论共[1]个
何音-评论

拜读,问候!at:2011年11月22日 上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