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铺老号冠一行,百年饸饹百年香。
吉林市“牛马行饸饹铺”座落在船营区黄金地段牛马行,创始于清宣统元年(1906年)。自创店至今,一直有自己的独特风味风格,有独立的饸饹条加工车间。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个百年的老字号也不例外,虽然还是百年前的那个风味风格,但是如今早已不是仅仅40平方米的小作坊了,而是既有总店也有分店餐饮企业了。而所有人与经营人也由原始的山东崔兰池变为吉林的贾利东。
在吉林,只要一提到饸饹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牛马行饸饹铺”这家老店,而关于饸饹的传说也几乎是尽人皆知……
众所周知,我国东北曾经是女贞部落的发祥地。女真族是从古代沫褐族发展来的。女真这个族名从五代时期开始广泛使用,到1635年皇太极宣布改名,持续使用了五个世纪。这500年间女真各部落林立,前前后后有数不尽的美丽传说,其中有关“饸饹”的传说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就曾是一个女真部落,部落的首领有个美丽的女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主或者叫格格也不错的美女。格格不仅容貌美丽还特别聪明伶俐,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真是顶在头上怕掉下来,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格格病倒了,整日昏昏欲睡不思饮食,几天下来,面容憔悴几近奄奄一息。看着女儿无力无助的样子,首领的心刀挖一般疼痛,恨这病不长在自己身上……
首领派人四处寻找名医来给格格看病,可是要吃了一副一副又一副药,公主的病就是不见好转,急得首领恨不得把他们都杀了出气。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有人禀报:门外有一道士口口声声说部落里有妖怪,就附在格格身上,如不及时祛除格格必然性命不保。首领一听这消息,先是大怒紧接着就大喜起来,怒的是他说格格妖魔附体性命不保,喜的是夫人在傍边提醒他道士说“可以及时祛除”,于是就请道士为格格瞧病。
道士得到允许,又请求换了一身红色道袍和一升红高粱米。首领虽然对道士有所怀疑,但是盼望女儿康复心切就一切都依从道士。只见道士不慌不忙地把一些红高粱米研磨成面,又将红高粱米面弄成细细的面条,至于中间又加了那些东西旁观的人不得而知,反正是一碗红褐色的面条煮熟了,端到格格面前请格格吃下它,娇弱无力的格格那里还端得起碗。这个时候道士又让全部落的人着红衣戴红帽敲锣打鼓并且大声吆喝,说是这样就能将部落旁边的一条河里的妖魔从格格身体里喝落。就这样,格格这边吃着红高粱米面条外面的人边吆喝。这样坚持了几天,格格的病居然真的好了,首领高兴得不知如何感谢这位道士,可是道士早已不知去向。无奈,为了报答此恩,首领就命令部落里的人将此面食成为“喝落”。 久而久之,这种吃米面方法从这个部落传开去,这个“喝落”的叫法也就跟着传开了。后来有识文断字的人就因音造字把“喝落”写为“饸饹”了。
传说不止这一个,据我所知就有康熙大帝御赐“饸饹”为“和乐”一说。总之,在漫山遍野大豆高粱东北,饸饹就是使人和乐,既然能使人和乐,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传说尽管传说,但是现在实实在在把“牛马行饸饹铺”这家老店发扬光大的人却是贾利东。
贾利东,男,汉族,1968年出生,籍贯辽宁铁岭,大专学历。他24岁开始在饮食行业工作,做过勤杂工,做过前厅服务,做过面案厨师,做过采购员,无论做哪项工作,他都认真刻苦,把工作做到最好。
1997年,他被船营饮食公司派到“牛马行饸饹铺”做原材料采购员,凭借他的勤奋刻苦认真,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同志们的敬佩。由于受到改革大潮的冲击,加之管理不善,饭店营业额直线下滑,古老的饸饹铺老迈乏力显露出颓势,一副摇摇欲坠的景象,员工们的心里都没了底,不知如何是好。由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船营饮食公司在1998年做出了对“牛马行饸饹铺”实行企业个人承包制。
公家干都不行,包给个人,那不是开国际玩笑嘛。当时很多职工都摇头,对这一老店充满了失望甚至绝望。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个关头,大家都退缩了,只有贾利东慧眼识金,看出了机会,看出了前途,大胆地承包了下来。贾利东承包饸饹铺,大家一片哗然,都觉得他一定是脑子出了毛病。大厦将倾,一木难支。你贾利东是谁呀?你能保住这百年的古董,恐怕古董没保住倒把自己搭进去了;现在人们天天喊改革、喊创新,而他贾利东却要把这么个旧的不能再旧的店铺盘过来,真是身体不好脑子也出了毛病。
对于这个百年老店,贾利东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把它做起来,别在自己手里砸了招牌。自己承包了,他是老板了,但是他没有像某些人那样做个甩手当家的,而是为了节约开支不怕吃苦,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他每天早上三、四点钟就起床,劈柴、生火,白天自己亲自煮面条,一天下来炉灰都是他自己搞定。
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下来,饭店扭亏为盈。原来的同志知道了,大度客观的人说小贾真是好样的;小心眼自以为是的人则说,就那破店没栽里算他点高。1999年,国家政策再次调整,所有集体企业都改为民营企业,并且实行招标。贾利东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不够;拿出这一年的全部盈利,还是不够;怎么办?就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一年维持下来的百年老店就这样“江山易主”吗?借!借够为止。家里人见他这一年来的工作态度和成果,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家人的支持下,古老的“牛马行饸饹铺”正式成为贾利东的私人产业。
2003年,贾利东将饸饹铺进行了全面装修,并潜心研究各类冷拼小菜,由于选料、做工均精良,所以深受顾客喜爱。在贾利东的努力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越来越好,他也就又有了新的想法:光是自己这么做,即使做得再好,怎么看怎么也就像个作坊,要想把事情做大就一定要吸取新的有生力量。有一则广告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贾利东就是一个喜欢心动就马上行动的人,不然几年前他也不会承包下饸饹铺。2007年,贾利东聘请了专业的后灶厨师与冷拼师傅以及前厅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服务人员的上岗前培训都是他亲自做,他要把集体时候提倡的主人翁精神传递下去,把“牛马行饸饹铺”的招牌传递下去。
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贾利东使“牛马行饸饹铺”旧貌换新颜,有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家看见都说:小贾啊,你真行!要不是你有正事,这百年老店可就“百年”喽。如今的“牛马行饸饹铺”,不仅老店红火,还开了两家分店,生意也都不错。
贾利东是勤奋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贾利东还是善良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热心慈善事业中看出端倪。2008年汶川地震,贾利东将饸饹铺(24现实的?)营业额全部捐给灾区;2010年,吉林市发生特大洪水,他在闻讯后的第一时间为灾区运去了一千斤米和一千斤油;员工们遇到个为难遭灾的时候他更是没的说,帮就是了。
由于他的成就和突出的表现,他已经被吉林市政协吸收为委员了。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贾利东也不例外。路正长,贾利东也还在努力。
在封建时代,江山永固永远是皇家子孙的白日梦;在现代,传承也不单单是同姓同族的专利。贾利东是“牛马行饸饹铺”的传人,而饸饹铺的创始人则是崔姓的山东人,崔兰池老先生。
崔兰池是这家老字号店的创始人,1894年他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的农家里,10岁那年由于遭遇灾荒,随家人闯关东来到吉林。为了解决吃饭问题10岁的他被送进面食店当学徒。崔兰池别看人小,做什么事却都大人般的认真,手脚也非常勤快,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小山东”。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两年之后12岁的崔兰池居然可以独立完成店里一天面食的需要量,这对现在的孩子是不可想象的,也许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十二岁的少年,不仅把面食做得好吃外观也搞得很好看,这就使顾客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自己也有了小小的名气。
创业型人什么时候都不会安于现状,也不喜欢躺在功劳簿上睡懒觉,半年之后,仍然是孩子的他竟然自己另立门户有了自己的生意。开始本小就找偏些的地方租房,顾客少就用质优利薄来招揽顾客,所以当时的人们送给他一个非常直白的绰号——崔大馒头。那个时代粮食紧张,会持家的女人都讲究粗粮细作,既解决了细粮少的问题还捎带着饱了口福。崔兰池深知这一点,就也试着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做一些吃食,一次次的尝试,终于制造出了饸饹条,当时他给取名叫做“河漏条”。红花得有绿叶扶,紧接着他又在汤上下了功夫。又经过几番实验,终于就有了现在这个风味的美食,崔兰池也在1906年把自己这个面食店正式取名为“饸饹铺”,从此,这个百年老店开张了。
今天我们要说,这个店开张开得值,一开就上百年。传到贾利东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名字由最开始的“饸饹龙须面”到现在的“牛马行饸饹铺”;营业面积由原来的40平方米到现在的总店300平方米,另有东市场分店,面积一百六十平方米;餐馆性质也有私营——公私合营——国营——集体——民营;尽管经历了数种变迁,但是,老店的饸饹风味未变,老店的风格精神未变,老店的牌匾招牌未变,还是那块长5.83米、宽1.66米的上等红松的木质牌匾。
崔老先生故去了,贾利东走来了。高汤还是那个高汤,饸饹还是那碗饸饹,味道还是那个味道,热肠还是那份热肠……“牛马行饸饹铺”将与那一块藏蓝色的牌匾一样,美玉般温润而恒久……
-全文完-
▷ 进入焱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