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声声,心梦天涯,一些珍贵的友情在云水间的苦苦追寻中不断培植,不断灌溉,几十年的积累只求那一回,一刻的相聚和觥筹间的谈笑风声;一种欣喜发自内心的感言。然当人生的起点有了转折,社会地位有了差别时,才感悟道渴望的明月笼罩着一层薄雾,想要的鲜花只是一些庸俗的荆棘,是啼笑皆非,是独舞诚伤,还是一种是难言的寂寥,无语。
记得余秋雨有一段真言“几十年的生命都在寻找友情,难道一个也找不到?找到了,而且很多,但一个个到头来都对不上口径,全都是错位了的友情”。文化大师尚且有这种感受况且我们这些微量元子。
每年的八月十五,如同人们不会忘记和家人团聚一般,也不会忘记那首俞伯牙召唤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更有诗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也许人们正是因为这种欲觅知音难上难,才渴望友情,寻觅友谊,期盼与相知的人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起去看雨后的彩虹。
也是因为这种追求,我们常常幻想在李叔同的《送别》情节里;融合在王维的《渭城曲》的意境中,而这两首诗词曾是多少少男少女的最爱。它们伴随着有情有义的人走过几十年的光阴,对友情坚信不移。
在中国文化史上与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友谊相仿的是李白与杜甫,然他们的交往,是那么短暂。相识的也很晚,作别又很匆忙,李白的送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岂知由此再也没能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的生活里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有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也未曾不在思念中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却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难道也是一种友情错位?如果是的话,诗仙,诗圣尚且如此,可见友情错位实乃正常也。
其实说到友情,使人很容易想到两颗相邻的柿子树,由春之夏不停地相互欣赏,相互鼓励,风儿吹过在刷刷的聊天声中,结出透红香甜的果实,直到深秋来临,果落叶飘,它们沉静过后,互相道别说:明年在见!
偶尔接到一个电话,会兴奋的回味半宿,听到一首深情的歌,会回味往事泪如雨下,岁月给人们留下太多的美好记忆,同时也给人们留下蹉跎中难耐的等待,其实我们最缺乏的是大文豪苏东坡在黄山反省后对待人生的态度。
生活就是这样,你可以将错位的友谊理解为人走茶凉,也可以理解为已不是原来的你我他,而自己的意识错乱才是最可信服的解释,难道不是吗?
-全文完-
▷ 进入灞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