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三个武将大劈尅之五 黄忠筱博一笔

发表于-2011年11月20日 中午1:42评论-1条

黄忠字汉升,汉末荆州南阳人。初为刘表麾下,后追随刘备。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箭术天下无双。官至后将军,赐关内侯,箭疮痛裂不治身亡,谥刚侯。

相貌: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力趁雕弓发,风随雪刃挥。雄声如虎吼,战马似龙飞。

单挑战例:

三斗关羽。首战一百余合平手,次战五六十合平(忠马失前蹄),三战三十余合平(忠射羽盔缨)(53);箭杀邓贤(62),斗泠苞,苞抵敌不住(62),战泠苞十余合平(62);斗李严四五十合平(65 ),战李严十余合诈败(65);战张郃二十余合平手(70),独斗韩浩、夏侯尚十余合诈败(70 ),一合杀韩浩(70);一合生擒夏侯尚(71),交换战俘箭射夏侯尚(71),斗夏侯渊二十余合平手(71),大喝一声、夏侯渊措手不及被杀(71);三合杀史迹(83),奋力恶战数合令潘璋料敌不过(83),中马忠冷箭(83)。

在超一流的将领中,黄忠的争议不大,但也并非说没有,主要集中在:对所谓“老少”黄忠的观点上,对关羽、黄忠长沙之战的理解上,对黄忠、庞德武力高下的认识上。以下行文将围绕此展开。

1、关于老将。

黄忠自打一出场就是个老将,这一点应该是没有异议的。例如书第五十三回就明确交待了几个人眼中的黄忠:——孔明曰:【……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黃,名忠,字汉升;……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 ——云长曰:【……军师何故长別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卒,何足道哉!】 ——管军校尉杨龄曰:【不须老将军出战,只就某手中定活捉关某。】

老将,这是作者对黄忠的刻意定位,是有意的安排,是增加文章传奇色彩的需要。依俺的理解,这里的老将,仅指黄忠的年龄达到了通常意义老的标准,而并非指其年老力衰,状态下降,老而无用。书中关黄精彩的大刀对决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黄忠一出场就被塑造成为一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老将形象,老而勇是体现在黄忠身上很突出的特征值。

俺一直认为: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武力单挑,就必须始终立足于原著,仔细的玩味、体察作者的字面之意和弦外之音,不能生吞活剥胡乱的解读,更不能背离原著凭空的臆造。因此对武评中有一种观点颇觉奇怪:有人认为三十岁小黄忠的武力一定高于六十岁的老黄忠,进而还引入了小赵云、小关羽诸如此类的形象。从表面上看,这种观点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没有三十岁的小黄忠,何来六十岁的老黄忠呢;三十岁年富力强小黄忠的武力自然要高过六十岁年老力衰的老黄忠的武力。其一,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凭空创造了一个小黄忠的形象,而所谓小黄忠在原著中根本就不见踪影,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言行记录,作者,当然也包括读者根本对三十岁小黄忠不感兴趣,在《三国演义》这部书里根本就没有三十岁小黄忠的活动空间。黄忠一出场的定位就是“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前文已经说过了,这是作者对其的刻意定位,有意的安排,是用“老”来反衬其勇。其二,如果按照“年富力强的三十岁之武力自然要高过年老力衰六十岁的武力”这种逻辑的话,那俺要说二十八岁的武力更厉害,因为他更年轻,精力更旺盛,俺还可以细分为二十四岁、二十五岁、二十六岁、二十七岁,等等,试问到底哪个年龄段更厉害呢?这没有意义。一般而言古典小说中,如果书中没有特别的强调和特殊的情节安排的话,武将的武力一出场就基本固定了,古典小说不同于近现代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出于情节的需要往往有人物通过拜名师、得奇遇、下苦功大幅提高武艺的说法。古典小说中武将的武力往往不是描述的重点,只是为情节服务;而武侠小说中人物的武艺则是断断少不得的,它是武侠小说的标志,本身就是重点情节。其三,《三国演义》这部书中的确出现过年老(力衰)的描述和暗示:例如关、庞对决时,关平“恐父年老”的担忧;关、徐单挑前,徐晃“君侯须发已苍白”的慨叹;黄忠随先主伐吴,不服老,为吴兵计困中箭,最终年老血衰,箭疮痛裂致死;赵云随诸葛征魏,不服老,被魏将设计包围,难免仰天长叹“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可见任你英雄一世,谁也逃不过时间的大限,这是客观规律,很欣慰罗贯中先生没有将三国的武将描述成跨越时间的超人,这就是俺们武评中经常提及的年龄对武力的影响。俺一贯的处理原则是:忠实原著,原著没有提及就不要凭空臆造,一旦提及,必然引起重视,因为这里的年老,已经足以影响到武将武力的发挥了。

大将黄忠,作者在他一出场就给他贴上了三个明显的标志:年龄接近六旬、万夫不当之勇、箭法百发百中。

2、关黄对刀。

神亭山岭孙策酣战太史慈,斗了三次,看点是贴身肉搏;渭水河畔马超激斗许褚,也是战了三次,看点是裸衣大战;葭萌关前张飞力拼马超,还是战了三次,看点是挑灯夜战。同神亭之战、渭水之战、葭萌之战一样,关羽、黄忠长沙的大刀对决亦是精彩纷呈,诚可谓一波三折:既有扣人心弦的百余合不分胜负,也有关羽拖刀、黄忠失蹄,虚拽弓弦、箭射盔缨的戏剧性场面。这一战堪称经典。

先说首日之战:【(黄)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两人未斗刀前先斗嘴,谁也不含糊。【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乍一看是白纸黑字的不分胜负,但联系上下文细细分析揣摩,却未必如此:首先书中有“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这样一句话,这个长沙太守韩玄武艺见识如何俺们不得而知,是他出于对黄忠的关心而鸣金收兵?还是他或者旁人看出了黄忠略处下风?俺以为多半是后者,因为第三日韩玄与黄忠翻脸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看了三日,汝敢欺我!汝前日不力战,必有私心”,与关羽这个级别的战将抡大刀,黄忠岂能岂敢不力战呢?之所以给旁观者以不力战的观感,只能说明在对决时黄忠的防守多,而进手的招数少,这样看来在一百多合的交锋中,关羽是略占上风的。其次,(云长)心中暗忖:“老将黃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对这句话俺是这样理解的:百余合下来关羽对黄忠的态度由“何足道哉”到“名不虚传”有了较大转变;对“全无破绽”俺更倾向于关羽认为黄忠防守的很严密,否则关羽应该有黄忠刀法凌厉之类的感慨。例如关羽、庞德对过刀后,这样说道:“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这一点留待庞德一节再细谈。再者,关羽受封五虎将时“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的心态很值得玩味,如果不是关羽自觉得各方面(包括武力)都强过黄忠,他断断不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所以俺以为这一百合关羽对黄忠存在微弱的优势。

再讲次日之战:【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两军齐声喝彩。鼓声正急时,云长拨马便走,黃忠赶来,云长方欲用刀砍去,忽听得脑后一声响,急回头看时,见黃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來!”黃忠急提起馬蹄,飞身上马,奔入城中。】──看来斗得依然精彩,不然不会博得两军齐声喝彩。又是一个胜负不分,如何分析?俺以为有两个推测值得重视。推测一,两人延续了头天的态势,互不相让、全力以赴,换言之:关羽在拨马便走之前,没有丝毫怯招诈败的痕迹──至少书中是这样说明的。推测二,这五六十回合中黃忠在场面上占了上风,而且是逐渐占了上风。为何这么说呢?得联系上下文:头天战罢,(云长)心中暗忖:“……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贏之。”一般而言,拖刀是败势,云长打定了主意要用诈败佯输回马刀的手段取黄忠的性命。要逗引一个拥有一等一武力见识的大将中招上套恐怕没那么容易,如果云长一上来没几招就“败”,恐怕老黄忠会起疑:嗯,头天斗百余合不分胜负,没几招就跑,这分明是诈败,有诡计!如果斗了五六十余合,关羽突然拨马拖刀,恐怕老黄忠也会起疑:昨儿百余合都无所谓,今儿半数而逃,有阴谋!所以俺以为,要让黄忠不知不觉中招,关羽是逐渐示弱,而黄忠自己感觉到逐渐占了一定程度的上风,五六十余合是关羽把握时机,是赛点,正到火候,因此云长拨马拖刀“败”走,黄忠才会放心大胆跟来。俺倾向于第二个推测,因为它发生的概率更大,与常识更吻合,与上下文联系的更紧密合理。如果推测二可以成立的话,俺以为这正应了一句话“艺高人胆大”,当然指的是关羽。纵观全书,能与老黄忠玩诈败的人真还不太多,一个操作不慎会弄巧成拙,这五六十合中黄忠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关羽则是半真半假,半遮半掩,俺认为关羽的武力的确要略高于黄忠。

接下来,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云长方欲用刀砍去,忽听得脑后一声响,急回头看时,见黃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云长急回马,双手举刀猛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來!”黃忠急提起馬蹄,飞身上马,奔入城中。】眼看关羽的诈败回马刀之计要得逞,黄忠的胯下马却“适时”的救了主人一命,老马闻风不对,就地卧倒了!与其说是黄忠命不该绝,不如说这段文字是这章节的点睛之笔──“义降黄忠”,是义降的证据之一。按前文的分析,黄忠此时已然中计,关羽“拖刀计,背砍贏之”的计划即将成为现实,黄忠是非死即伤!有人认为关羽的回马刀未必能伤着黄忠,俺以为联系前文,这种可能性要小于伤亡的可能性,因此俺依然判定关羽的武力要大过黄忠。

后看三日之战:【云长两日战黃忠不下,十分焦躁,抖擞威风,与忠交马。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黃忠不会射,放心赶來。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云长……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云长为何十分焦躁?盖因曾在刘备、孔明面前夸下海口:量一老卒,何足道哉!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黃忠、韩玄之首,献來麾下。如今一百五六十回合下来,黄忠却毫发未伤,可以想见:这三十余合,关羽使出了浑身解数,攻势肯定相当惊人,好歹面对是“老虎”黄忠,换作“大叫少歇”的纪灵之流,恐怕就要血溅五步了!

而黄忠却未想与关羽硬对决,你昨日能使诈败回马刀,俺今天就用诈败回马箭。关羽的求胜心切使他失去了冷静的判断,他没有意识到一个能与自己在一百余合、五六十余合平分秋色的对手,何以会三十余合“败逃”?关羽显然中计了!更为可怕的是,在追逐中黄忠两次弓弦虚拽的逗引,竟让关羽误认为黄忠不擅射。很显然,黄忠既然有能力箭射盔缨,就完全可以在关羽的梗嗓咽喉、丹凤眼、或是前心或是后背来上那么一箭,百步穿杨岂是浪得虚名?关羽受伤乃至丧命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有人据此认为黄忠的武力要大过关羽,理由是关羽刀战无法破敌,诈败回马刀也已用老,而黄忠的神箭却随时可以取他性命。俺认为这种观点是断章取义,因为在第二日的对决中若非关羽义气为重,黄忠可能已经是个死人了,哪里有机会在第三天表演神射的功夫?与水浒的武评一样,俺一般将飞石、弓箭等远程攻击武器排除在评定的参考规则之外,只是必要时作为比较、补充资料罗列。 

3、几个比较。

马超→张郃←黄忠

见于书第五十八回:【(马超)挺枪直杀过来。……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见于书第七十回:【(黄忠)……遂拍马向前与郃决战。二马相交,约战二十余合,……两军夹攻,张郃大败。】──很明显,面对同一个参照物张郃,在差不多的回合交手中,马超是干净利落的击败,黄忠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看来,能在二十余合左右击败张郃这个级别(虎级)的武将应该是屈指可数的,这也正是马超、黄忠二人的区别之一吧。

黄忠→关羽←庞德

关羽、黄忠双刀对决见于书第五十三回,如前文所叙,双方三度交手,分别是:百余合不分胜负,五六十合胜负不分(关羽预使诈败回马刀),三十余合黄忠使诈败回马箭。关羽、庞德大刀战见于书第七十四回,双方两次交锋,分别是:百余合平分秋色,五十余合庞德用诈败回马箭。──对黄忠、庞德武力高下的认识,俺想放在“龙骧将军②庞德”详细展开,这里只提炼一下要点:关羽是黄忠与庞德的重要参照物,黄、庞两将都与关羽战了百余合,乍看无甚区别,但是提请注意到这里关羽身上发生了一点变化,战黄忠时节,关羽业已名满天下,正当如日中天之际;而战庞德之时,书中却出现了“恐父年老”的文字。也就是说黄忠战平的云长正值壮岁;庞德战平的关羽已趋老年。一般而言,在俺的武评中对年龄(年老)有个处理原则,书中不提则罢了,明确提出了必然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从关羽的两场对刀中,俺得出黄忠微胜庞德的结论,当然要加强这个结论尚需全面对比黄忠、庞德的战例,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可靠度。

黄忠→泠苞←魏延

见于书第六十二回:【魏延纵马提刀,与冷苞接战。二将交马,战到三十合,川兵分两路来袭汉军。】见于书第六十七回:【一员大將(黄忠),……舞刀直取冷苞。冷苞抵敌不住,望后便走。黄忠乘势追赶,川兵大乱。……冷苞回马与黄忠再战。不到十余合,后面军马拥將上來,冷苞只得弃了左寨子,引败军来投右寨。】──黄忠、魏延二人与冷苞俱是二战:魏、冷二将首战三十合,次战“冷苞正奔走间,撞着魏延。交马不数合,被魏延活捉去了”;黄、冷二将首战不长的时间内,冷苞抵敌不住,次战两人相持了不到十余合。俺以为这里面是有分别的,冷苞在占了“汉军人马力乏”的先机情形下可以与魏延周旋三十合,但面对黄忠却是抵敌不住,在自己的寨子门口也只能与黄忠斗不到十余合。至于逃跑途中数合间为魏延活捉,那是在中计兵败逃跑中,属于极端情形,不宜作为依据,原因与关兴中计兵败不敌越吉元帅一样。所以俺认为:冷苞对黄忠十余合,对魏延三十合是其对二人的武力单挑上限,当然这个判断尚需与其他信息综合研判,总之这里多少可以看出黄忠、魏延的一点区别。

关羽→潘璋←黄忠

见于书第七十七回:【潘璋骤马舞刀杀來。公大怒,轮刀相迎;只三合,潘璋败走。】见于书第八十三回:【潘璋大怒,挥关公使的青龙刀,来战黃忠。交马数合,不分胜负。忠奋力恶战,璋料敌不过,拨马便走。】──潘璋是关羽、黄忠的共同参照物,他在关羽手下只走了三合;而黄忠数合内与其不分胜负,需奋力恶战才令其料敌不过(似还有支撑的余地)。这也是关羽、黄忠二人的区别之一吧。

张飞—赵云—孔明—黄忠

刘备军小胜刘璋,正议分兵取成都之际,忽接急报,东川张鲁趁乱遣马超、马岱领兵猛攻葭萌关,玄德大惊。这时孔明说了这样一番话:“须是张、赵二將,方可与敌。”刘玄德赞同:“子龙引兵在外未回。翼德已在此,可急遣之。”──这段话无疑将黄忠与张飞、赵云的武力拉开了一定距离,当其时黄忠就在身边啊,为何独(关羽远在荊州坐镇)不提他呢?俺以为对孔明、玄德的判识要予以重视,特别是在缺乏直接比较的战例的时候。另外提请注意,这里孔明不是激将,激将往往会有所夸大,而是人主和臣下的私下对话。激将法被用在了张飞身上“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荊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因此,诸葛孔明的这段话可视为黄忠与张飞、赵云之间武力的一点区别吧。

徐晃→许褚—黄忠←李严

见于书第十二回:【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操即鸣金收军,召谋士议曰:“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见于书第六十五回:【黃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孔明在帐中教鸣金收军黄忠回陣,问曰:“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孔明曰:“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来日再战,汝可诈败,引入山峪,出奇兵以胜之。”】──许褚战徐晃、黄忠斗李严二战似有共通之处,交锋差不多都是四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曹操对徐晃不忍以力并之,以计招之;诸葛对李严不可力取,诈败出奇兵以胜之。但是从俺的前文“许褚”一节中,经过分析俺已得出结论:许褚战徐晃五十余合取得上风。纵观《三国演义》无论是一刀一枪的功夫,还是统兵行军徐晃真当得起良将的称号;反观李严,自打与黄忠较量两场后,再找不出只言片语的阵前单挑的记录,如果其在武艺上确有过人之处,作者断不会如此节省笔墨,因此对其武力只能模糊的判定为“不弱”,相信大多数武评朋友会取徐晃的武力要大过李严,俺们可以推测出许褚的武力略胜黄忠,虽然并不严谨。作为一种比较,兹列于此处吧。

4、其他佐证。

①神箭无双。

在古典小说中常用弓马娴熟形容一个人的武艺出众,《三国演义》一书中,善射者多矣:有射人头的、有射人腰的、有射人腿的,有箭钉人手的,有射落人门牙的;有人接箭还射,有人正中靶心,有人百步穿杨;有人箭不虚发,应弦落水,有人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而老将黄忠的射术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对照其一出场的豪言壮语“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绝非自夸,黄忠的箭术真当得起“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依俺的理解黄忠箭射盔缨的所展现的功夫,自可与吕布辕门射戟、赵云夜射帆索(分别见于见于在下另一篇小文:孤狼拾遗品三国人物篇之神箭将军)的手段等量齐观尔,而其打移动靶的难度犹要大过吕布之射静物(戟枝),赵云之射近物(帆索)。弓术是武将武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俺的武评中一般不将远程打击武器作为评定武力的参考规则,有的网友将之作为附加技,倒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尝试。

②两救魏延。

见于书第六十二回【……魏延策马飞奔,那马忽失前蹄,双足跪地,将魏延掀将下来邓贤马奔到,挺枪来刺魏延。枪未到处,弓弦响,邓贤倒撞下马。后面冷苞方欲來救,一员大将,从山坡上跃马而來,厉声大叫:“老将黃忠在此!”舞刀直取冷苞。冷苞抵敌不住,望后便走。黃忠乘势追赶,川兵大乱。黃忠一枝军救了魏延,杀了邓贤,直赶到寨前。……】──黄忠马失前蹄,关羽义释;魏延马失前蹄,性命难保,得亏老黄那救命的一箭!不独如此,还杀了西川大将之一邓贤,一举扭转魏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劣势,反败为胜,黄忠之勇,可见一斑。

见于书第六十三回【当日张任射死庞统,汉军拥塞,进退不得,死者大半。前军飞报魏延。魏延忙勒兵欲回,奈山路逼窄,厮杀不得。又被张任截断归路,在高阜处,用強弓硬弩射來,魏延心慌。……后面张任引兵追来。前后夹攻,把魏延围在垓心。魏延死战不能得脱。……当先一将,舞刀拍马,大叫:“文长,吾特来救汝!”视之,乃老将黄忠也。两下夹攻,杀败吴、雷二将,直冲至雒城之下。】──此次魏延被敌人包了“饺子”,还是老将黄忠奋勇打乱了川军阵脚,魏延得出生天!看来白胡子大刀黄忠天生对赤面长须手拿大砍刀的同志有莫名好感啊,救了面如重枣的魏延两次不说,后文刘备伐吴黄忠拼了老命也要为红脸关公报仇雪恨!

③馘斩夏侯。

见于书第七十一回【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夏侯渊时任曹操方面军的统帅,被操倚为股肱(管辂曾打下哑谜:三八纵横,黃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其语义双关:盖因夏侯渊除深得曹操信任外,还与操有兄弟之亲情也),其自身的武力也还不弱,能与黄忠大战二十余合未露败相,至少支撑个数十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缘何眨眼间丧于黄忠宝刀之下?书中交代的非常明白:一是中了法正以逸待劳之计,锐气已堕,二是黄忠动作很快,令其措手不及,结果自然是身首异处了!此战虽非单挑,不足以评判二人武力之高下,但却是对老黄忠武勇的极大肯定:一马当先写其形如闪电,天崩地塌写其势若奔雷。其快、准、狠的雄烈形象跃然纸上矣!

④勇名评价。

孔明曰:“……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53);韩玄曰:“汝箭百发百中,何不射之?”(53);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杨之能(53);玄德曰:“不可。吾今提兵取川,全仗汝二人之力。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62);张郃曰:“黄忠谋勇兼备,況有法正相助,不可轻敌。”(71);诗:胆气惊河北,威名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83)。-----简评:老当益壮。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筱博一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笔触深邃,力度深厚,读之受益匪浅!

文章评论共[1]个
筱博一笔-评论

过奖啦 向你学习at:2011年11月20日 中午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