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拜读了巴金老师的《春天里的秋天》,深有触动。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产物,而小说则是每个时代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最宝贵的历史遗留产物,我们学习的精神食粮。通过对小说的理解与感悟,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下的百姓生活,还能获得许多的经验教训。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是中国抗日战争前半殖民半封建时期巴金二十八岁时发表的一部关于青年爱情的小说。
小说中女主人公瑢无疑是个神秘的人物,巴金用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细节刻画来诠释心中的种种疑惑、不解,来塑造这样令他所爱的开在花季的女郎。小说中间还穿插了他哥哥的死,哥哥的遗书,妹妹的来信,要好的朋友许等情节推动故事的情节。用哥哥的死开头,引出故事中的人物和推动故事的发展。通过小说的描写我们知道哥哥的死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是因为女友,女友的离他而去改嫁他人这个导火索引发了哥哥的死。朋友许对爱情的彻底不信任,通过和他的对话,使他对爱情产生动摇,疑惑瑢的许多举动,从而产生许多矛盾的心理独白。但他又是那么的爱瑢,和瑢在一起他开心、快乐;离开了瑢他则不知所措。他回忆着瑢的笑容、衣着和在一起时说的话。用百合花表达爱情的纯洁。可是好景不长,瑢说要回家看父母,联想到先前瑢和神秘男人的外出,他纠结着挣扎着。他害怕瑢嫁到陈家去;不要他了。送走瑢后在失望中等到了瑢的分别来信而转为绝望,又在绝望中期望;期望中又等来了二封信,一分是瑢的,另一封是瑢的表妹郑佩瑜的;瑢死了,他在心里骂着朋友许的新道学的理论,然而一切都晚了。这部短片小说也就完结了。
小说中的许多细节并没有作介绍,有兴趣大家可以读读;通过小说了解,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害了这样一群青年男女,他们渴望爱情、想拥有爱情;却被包办婚姻这样一个枷锁束缚着。无疑小说之中哥哥的死、瑢的死也是封建包办婚姻的产物,一代年青人用年轻的生命对抗着,用死捍卫着爱情;向封建包办婚姻挑战。巴金用他的笔记录着那个时代包办婚姻的罪行。向封建包办婚姻挑战。惋惜那一代年青的人,悼念那一具具年轻的尸体。
相比之下,我这个九零后(其实也算不上九零后)活在这样安定繁荣,祖国不断壮大的社会,能自由恋爱的社会该是多么的幸福啊,但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忧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不完美,就像春天里的秋天那样让人留下遗憾;如同名字一样春天是万物复苏生长的时节,而秋天则是凋零的时节,在生长的时节凋零不是跟可悲吗?如同他们的爱情一样萌芽了还没成长就被扼杀了。现如今房价扼杀了多少爱情,我也就不得而知了;越来越多的拜金族,就更不了解了;就我所知道的大学爱情也夹杂了家庭的因素,没有了纯真的爱情,或许有,但也少得可怕;或许我们更可悲吧,连萌芽的机会都没有。
爱情,开在我们生命花季的年龄,本身就是一种纯洁的、透明的,不含杂质的产物。可是人总是将这样神圣的产物加以改造和磨练,使它丧失了原本的纯真。每个时代的爱情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阻隔,就像上帝创造了好人与坏人一样,永远是相对的,我们无法改变啊!
既然是小说,我们也不可太较真了,人本身就是复杂的产物,就让所有的事顺其自然吧......
-全文完-
▷ 进入helyf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