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葛亮家的文化周春雨

发表于-2011年11月14日 上午10:11评论-4条

村上一个长我十来岁的傻大个,叫葛亮。葛亮不姓葛,姓王。

王葛亮这个名字一直被乡里乡亲喊叫至今,才遇及识字娴文的人去夸耀。底细人说别看葛亮他爹一天学屋门没进,可就是长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好脑袋瓜子,凡是听过的故事,就象刻了漏板印进他的脑子里,啥时有用处了便可原版拿来。

葛亮出生那年,适逢他爹每晚在纳凉的人群中讲《三国》故事,三疃五庄都出了大名。他爹崇尚朱葛亮的聪明才智,便给自己的娃取名王葛亮,巴望着王葛亮能为王家光宗耀祖。嘿嘿,我不大看《三国》也知道个大概,人家诸葛可是个副姓,你把人家的姓与名拆开用了,我不免有些好笑。

小葛亮在同伴中光长个子不长脑子,别人家孩子能背得几首唐诗时,他还是讶讶学语那阵子掌握的那点老调子,象“小板凳拉木锨大头在后边”这样的巧说就算是他的高难度知识了。他爹虽能说会道的,但饱尝了没文化之疼。记得早些年街头巷尾议论,他如果有点私塾底子早就上县文化馆了,那年海选没捞着去就是吃了笔试的亏。

为让小葛亮不重蹈复辙,葛亮他爹或抑仰顿挫或咄咄逼人,费煞苦心的领教均无济于事,换回的仍是小葛亮木讷的表情。他爹是较有见识的人,心想:若送儿上学是绝无收获的,就用他的人高马大吧,先当小马驹拉扯着,庄稼地里会排上用场的。

好马要用好料喂,自己的孩子自己疼爱,小葛亮享受了正常儿童的待遇抚养。

年复一年,小葛亮随着时间的脚步,转眼走到了国家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家也不例外,降临了忍饥挨饿的厄运。

不能等闲待毙呀,一些脑子灵活,又能放下架子,张开嘴巴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人,便会到一些条件尚好的村庄去要饭。那时候“要饭”要的真的是饭,饼子、地瓜干、莱团团……给什么接受什么,不像现在的行乞者只要人民币。

那时候的行乞者是每家每户的要,走到谁家大门前,便把打狗的棍子一撑,嘴里就叨咕一句话:大娘,打发打发要饭的吧——,大娘,打发打发要饭的吧——,直到家里出来人,送来了食物,也就不唠叨了。

可能是年长的大娘心眼好的原因,也可能是大娘掌厨的原因。反正那些要饭的到了哪家的门口都是这么喊的,仿佛是行乞者的“官话”,或者叫“行业术语”?

话说当时的王葛亮他爹,患上了腰肢损伤动弹不得,便叫葛亮随同老乡去要饭。

王葛亮象演出一般充分地准备了台词,到了一户人家门口,照例站在那里念念有词:大娘,打发打发要饭的吧——,大娘,打发打发…………

这时候屋里走出一位大爷,手里拿着食物。王葛亮也会区别男女,可能心里想:原来是个大爷。嘴里的话却变成了这样的:大娘,打发打发大爷吧——。

大爷一听,火了:这小子,要饭的还是骂人的?边骂边抡起了院子里的铁锨,要打活人。

王葛亮对要打人的架势是肯定会看出来的,饭也不要了,撒腿就跑掉了。

前几天,看了一些精彩口误的集锦,自己伏在案上大笑良久,便想起了葛亮家的文化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周春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文化文化,不读书能出文化吗
文化不仅表达思想与价值理念
更表达行为方式与文明进步
更何况文化的建设是长期的
家庭文化也不是一代人就能建功建成的
所以,要说葛亮家的这个笑话源头
还真的要从上一辈追究下来

文章评论共[4]个
罗军琳-评论

(:046)下午好at:2011年11月14日 中午2:06

周春雨-回复罗主编您好!自觉本文较以上发文推荐的作品费心不少,只是文中“小板凳拉木锨……”应为:小老鼠拉木锨。是否门户偏差?便不加思索作草草修改盲目投杂文杂谈了。对应您的评语冷静思考,对您不起!《葛亮家的文化》顾名思义,就要大谈文化,论证拥有文化的益处,那怕在结尾只言片语也好。而我只字未能提及,与命题不切。对您不住!烦请去杂文杂谈协调删除。祝千好万好,向您学习!! at:2011年11月14日 中午2:43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祝你天天拥有愉快的心情!at:2011年11月15日 晚上7:54

周春雨-回复文清主编好!祝你时时心情最佳! at:2011年11月17日 晚上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