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孩子,你辛苦了猛男无语

发表于-2011年11月14日 清晨7:39评论-1条

今早晨练之后,在回来的路上,我遇到了以前的一个同事。其行色匆匆,和她一起前行的还有她的孩子。孩子推着个自行车走在前面,车篮子里有个塑料手提袋,里面装了几本书。问其何事,她说送孩子去“补课”,学什么“八日英语”,说孩子本不想去的,可孩子他爸说他天天在家“玩电脑”,于是就逼着他去补课,孩子不去,就用皮带抽,孩子现在身上还青一块紫一块的。同事说起来似乎很无奈,有点伤心的样子。就在我们讲话的瞬间,孩子已独自骑上车子远去,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也许怕迟到、、、、、 

现在的学生假期参加“补课”很流行,似乎成了一种“疯”。你走在大街小巷,会时不时地看到那些贴在墙上或电杆上的招生广告。“名师家教”、“英语速成班”、“数奥辅导班”、“心算珠算”还有什么“舞蹈”“美术”、“音乐”、“武术散打、跆拳道”等体艺术之类的培训,红红绿绿、大小不一的广告硬是要闯入你的视线,叫你不得不看。每天早上走在路上,我会不时看到一个或几个孩子手里提着一个方便袋,或背着个画夹、古筝、二胡等之类的东西,脚步匆匆地从我身边走过。有的睡眼惺忪,有的呵气连声、、、、、这时我心里总是酸酸的,总想对他们说一声:孩子,你辛苦了。

假期原本是孩子最向往的时候。因为他们这时可以轻松一下,没有了平时的“朝五晚九”的时间束缚了,没有做不完的家课作业了,可以痛痛快快地睡上“懒觉”了,可以打开电视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打开平时不敢占的电脑,玩玩电脑游戏、、、、可这时都成了泡影,奢侈品,“补课”已让他们不得安宁,不敢怠慢。

看看如今的家长,个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说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户,父母平日里辛苦挣来的钱不为孩子为谁?他们为了孩子花再多的钱也愿意,可以说“为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明天”不惜血本。再说如今孩子上学的竞争是这么的激烈,不认真,不投入就上不了重点,要不就得拿成千成万的“钱”去打水漂。苦了自己,苦了全家,也不能“苦了孩子”呀。于是就让孩子在假日里参加各种的样“补习班”,或重金请“家教”。再说不这样不行呀,别人家的孩子都这样做了,怎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呢?有的明知参加“补习班”的效果并不大,但又抱着一线希望或者说是不甘心。于是明知“班有假,偏到假班去”。

再说如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师也不再愿意“守三尺讲台,甘守清贫”了。他们会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去赚一点工资之外的“外快”。向学生推销点“学习资料”,拿点“回扣”,让家长请吃顿饭之类的事已不值得一提了。如今在各种各样的招生中,只要动动“嘴皮”,说点违心的话,几百或上千块的钱就到手了。“里应外合”,和别人办个“补习班”,把自己班的学生“引进去”,则实惠多多,好处无限。“孔夫子”的“心正修身”已作古,陶老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已不适时宜。一切要“向钱”看。因此教师在假期忙于办各种“补习班”、去“做家教”也就不足为奇。你上级领导不准办,俺偷着办,和你“捉迷藏”、“打游击”,或变个花样叫你认不识,美其名曰“夏令营”、“少年宫”。再说有市场需求就得有市场供给。家长愿意掏钱,俺愿意教。“一个愿掏,一个愿教”,碍你啥事?至于有没有效果,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那就不是俺的事了。

文行于此,假期能有那么多的孩子参加“补习班”,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也就可以“熟视无睹”了。在此,我只能再一次地对那些参加“补课”孩子说一声“孩子,你辛苦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猛男无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谭水寒推荐:谭水寒
☆ 编辑点评 ☆
谭水寒点评:

读此文,不由叫人感慨:“孔夫子”的“心正修身”已作古,陶老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已不适时宜。一切要“向钱”看。如今的社会百态纷呈,尤其在教育界,反映在学生身上的问题,叫人担忧。
欣赏作者一颗赤子之心,推荐共赏。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来看朋友,来迟了,勿怪,请朋友晚茶!at:2011年11月23日 晚上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