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庙,原是一座古庙,位于江苏海门的天补和通州的川港之间,通启公路的南侧。1948年的春夏之交,南通警卫团和通海独立营在这里与国民党顽匪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南通、海门等地,并在天补、三厂、四甲、三阳等重点集镇构筑据点盘踞,当时的南通警卫团肩负着这一地区的对敌斗争重任。为了有力地打击敌人,上级党委决定抽出其中的汇通(三星天补一带)、金沙(袁灶金沙一带)、紫琅(张芝山小海一带)三个区中队组成通海独立营,在海门西部和通州南部展开对敌斗争。
1948年4月,南通警卫团获得情报,国民党交警将从海门茅镇出发经过天补向三星进犯,团党委决定把阻击敌人的任务交由通海独立营承担。独立营经过周密部署,选择海神庙北面的黄志远窑这一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天补到三星原来没有公路,只有一条泥路经过黄志远窑,大体位置在茅珵路的东侧200米)。他们安排该营的张连长带领一个连负责诱敌深入,然后正面攻击,独立营的其他连队从东西两侧包抄围剿,黄志远窑的主高点由南通警卫团派出一个排坚守。在诱敌深入的过程中,独立营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埋伏在黄志远窑的东泯沟沿,用以阻击茅镇的来犯之敌;另一路人马埋伏在利民河西,用以阻击三星镇据点的增援之敌;独立营营长周云祥带领100多人潜伏在窑东南的麦田里,观察敌人的动向。
当天的8时左右,国民党交警尖兵班进入伏击圈,周云祥营长指挥若定,要求全营沉着应战。敌人尖兵班穿过伏击圈,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后续部队便大摇大摆地跟进,周营长看准时机,一声令下,四面枪声大作,机枪步枪和手榴弹如暴风雨般倾泻而出,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行动打懵了,先是慌作一团,后才如梦初醒。他们以仗人多和武器精锐,重新集结,进行反扑。担任主攻任务的张连长一个连奋力阻击,两侧埋伏的人马两面夹击,周营长带领的100多人从敌人背后突袭,守卫在黄志远窑头的南通警卫团战士直冲而下,敌人腹背受袭,如惊弓之鸟四处逃窜,残余部队重新龟缩到茅镇的据点。三星据点的援军还没有来得及出发,战斗就已经结束了。这一仗打死打伤敌人二十多名,活捉十八人,缴获步枪机枪三十支,短枪十二支,以及其他战利品不计其数。
这一仗取胜以后,通海独立营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通启公路的南边(天补南部与三和北部一带),此后海神庙周边一带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自从上次吃了大亏,敌人一直虎视眈眈,伺机报复。距离黄志远窑战斗大约两个多月,通海独立营在海神庙南边活动,敌人得到情报,集结437团、438团的7个营8路人马1600多人,将小海、张芝山、川港、天补一线的公路严密封锁,并以据守姜灶的顽敌作为后援,企图一举歼灭通海独立营。独立营被敌人封锁在公路南边,与北部主力失去联系。营长周云祥和政委张绍仪立即召开干部会议,经过慎密部署,决定选择海神庙作为突破点,向北突围,与北边的主力靠拢。
为了迷惑敌人,通海独立营先在小海和张芝山之间的樊尔明窑一带迂回,给敌人造成在那里突围的错觉。后连夜急行军至张芝山东南的张四桥小店埭休息片刻,整装待发。这里离海神庙只有四五里路,急行军一袋烟功夫便可到达。半夜时分,他们悄悄摸到海神庙南边,周营长带领排以上干部观察敌情,部署进攻方案。黎明时分,他们看到公路北侧的一间草屋上有两个敌兵在四处瞭望,公路上懒散地坐着几个敌兵在打瞌睡。周营长命令一排长刘锡清带领一个排弯腰从庙西的泯沟沿向北前行,在公路南侧的小横河沿蛰伏。张政委身穿国民党官服,化装成敌军军官,沈连长带领一个短枪班,身穿敌军服装冒充长官的警卫班,大摇大摆地从庙东的大路向北行进。敌人见到张政委他们,一齐持枪立正,张政委高喊一声“弟兄们辛苦了!”沈连长迅即掏出手枪把带队的敌军军官撂倒,紧接着短枪班所有的快慢机向敌人开火。与此同时,蛰伏在小横河沿的刘排长他们,纵身跃河,强渡出击,周营长带领的后续部队携三挺机枪,一批掷弹筒一齐向敌人开火,顿时尘土飞扬,硝烟四起,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待川港的敌军闻讯赶到,独立营已顺利突围,回到桃园镇以北自己的营地了。
-全文完-
▷ 进入东洲一道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