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从井石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他为《清香集》的序文,题目叫《让诗心走过四季》
序文里提到了清香的遭遇,并介绍了清香的诗歌历程。说她的诗“不失女诗人所特有的清丽细腻,柔软地表现了她的内心情感,真实自然”读了井石先生的文章,我便留意起这个叫清香的写诗女子来。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之前,清香只是花儿群里与大家以编花儿为乐的网友。而从她编花儿的技法上可以看出她很浓厚的文学功底。我们甚至猜想,这是一位有着很深资历的诗人。
然而,我的猜想是正确的,作为诗人她的却是资深的。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对于文学的感觉和把握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且从清香诗歌的语言风格上可以看出她对诗歌语言的处理已经有了自己尺度,换句话讲,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无可厚非,我们从她的诗歌里很难读到更深层次的,关于青海边塞的昌耀式表现。或者说尚缺乏一定的地域深度,这样的诗句从她的诗集里能读到的并不多,只有其《到了德令哈,你在往西走》等寥寥数首。
难道这就是多年来清香不敢将作品示人的原因吗?
这一切与她自身的经历有关,行动不便使她难以获得更多的外出经历,加之内心的感伤,使她的诗歌多有了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浩劫之后生命的无限珍惜等等。
于是,幸福接踵而来。她的幸福是不可言传的,爱情,亲情,友情。家人的无限关爱使她倍感幸福:“经过岁月的打磨/平淡的温情便会蔓延开来/你才会发现/相互的守候也是一种幸福”《当爱已成习惯》“多么温馨的时刻/这简单的呵护/已经让我徜徉在你/明澈的眼眸里/柔情无限/在不经意间/幸福已经溢满”《简单的幸福》这样的句子在她的诗集里面比比皆是,往往是很平淡的温馨表露,列如“等思念哽咽出花朵/一鏃鏃/幸福的摇曳/殊途同归/沐浴/一次真正的洒脱”《一如既往》身经大难,真情涌现,是清香看到的是一种处处呵护,被家人关怀的幸福和失落感,毕竟,她还是需要走出,自由的宣泄,于是在她的诗歌里,与之俱来的一种清凉的意境“是的 我听到了一首清凉的歌/在午夜的风里若隐若现/专注又绝然 低沉又温婉”《一首清凉的歌,在午夜的风里若因若现》同样在这里她也表现了一种想要的平淡,这种平淡,就是亲友的平安,也间接讲是一种对于世间所有平凡的渴求和敬畏。在她创作的《那一夜,还有那些飘零的花瓣》《玉树玉树》以及创作于汶川地震之后的一些作品里我们读到作为社会人的清香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行动不便而放弃呐喊,反而表现了比正常人更为热烈的慈悲和同情,视乎平淡的文字构架了一幅无边大爱,“那一刻,是你先打破的死寂/是你的祭奠让黑夜纯白/尽管,你是很小心的轻啜/可四顾皆是花瓣的眼泪……一些强烈的愿望,栖息在你们的心间/即使有默然的神情,那是因为苦难/那就请用你们的宽厚与善念/沐浴沧海桑田”《那一夜,还有那些飘零的花瓣》诗人这种悲天悯人的灾难自受感,恰好是其他人无法感知的,因为只有失去过,在知道失去是什么。
而像“我曾留恋过你的水声/也曾向往过你的澄清/你的高度里,有我们虔诚的仰望/多想,开成你心湖中的一朵雪莲/让悲伤远离,让祝福永远”《玉树玉树》则无论思想,技法都很成功,说明清香诗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
音乐是人心灵深处的呐喊。诗歌是心灵呐喊的文字表露(也许这个提法欠妥)一位喜欢诗歌的人肯定有自己的音乐观。作为一名居家女子,清香家务之余当然离不开音乐,虽然我目前还无法了知她的音乐取向,但从她创作的一系列与音乐有关的词句时会发现她可能很喜欢比较纯净,且略带伤感的音乐(主观臆断,一家之言)而且从她的诗歌里我们会发现很强的韵律感,长时间的音乐熏陶使她有了很随意的音律感,从而是她的每一首作品都如游走在按键上的旋律,悠扬,流畅,朗朗上口,很有朗诵诗的意味。
当然,清香诗歌里也流露了一些悲观,消极的思想,作为一名深受切骨之痛的才华女子,这种表露是极正常的。但是作为清香的诗友,我还是希望她能从浩劫之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因为诗歌是来自生活的,“……散落在天涯/在另一个季节里/收获另外一个自己!”这是清香写给自己的一首诗,里面已经有了她要走出阴影的决心,我们期待这个转变!
祝福清香!愿她精心绘画的蓝图得到社会的认可!
【题外话】在青海这个广受豪放诗歌(或者乡土边塞诗)占领的高地,能有这样一位不计名利,默默创作的婉约派诗人,恰如荒漠大山之巅的雪色,定能为之增色不少。
-全文完-
▷ 进入长云和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