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藏寺,一面经幡的感动
文/长云和雪
自我小的时候,家里人就给我讲述了关于却藏寺的许多事实,诸如:去了却藏寺,北京再甭去,及却藏寺建寺的故事等等。
而最能引起我儿时兴趣的则莫过于我祖父参与修缮却藏寺大殿的事情了。作为一位河湟子弟最大的能耐也没过于能在祖辈们信奉了多年的古刹里留下自己的作品,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但他们还是这样很自然的参与其中。
历史上,却藏寺作为名冠河湟的佛教圣地,增引起过清、民国两代的特别器重,在互助民间还流传着却藏佛与康熙帝拜把弟兄一起建寺的故事。据说康熙帝对却藏佛很是信仰,就在活佛返回青海时说:呼图克图还需要什么?活佛有什么要求朕全数应允:却藏佛颌首微笑,对康熙说:佛法自西域,将胜大清朝,这是陛下您的福祉,老僧不需任何赏赐,只愿陛下能在青海敕建弘法丛林一座,以示陛下柔政远怀之意,老僧与西陲边民将永记皇恩!康熙帝听了却藏佛的话语,马上不假思索的表示赐予却藏呼图克图黄金一斤,以用作建寺之用,并派京城造办处工匠按照京城规格建寺。却藏寺从此就建立起来了,因为建设时完全参照了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又在大殿上镶嵌了几块纯金瓦,远远看来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实有皇家寺院气派,故在当地流传着:去了却藏寺,北京再甭去的说法。
诚然,人们对这座古刹情有独钟,对他们引以为豪的精神家园有着很高贵的依恋。所以他们往往对诸如此类的传说恋恋不舍。就连我的父亲都经常会发出:却藏寺文化大革命上甭拆掉着好,塔尔寺的个规模松松有哩,这里以前有青海省唯一的纯金瓦哩……那是佛爷从北京带着来的。在他们看来,一种文化载体的衰落,标志着一代人的结束,一个时代的结束。
最让我父亲自豪的自然是我身为木匠的爷爷。我爷爷是个很难得的木匠,当时在互助地区小有名气,曾经参与过青海广惠寺,佑宁寺及距离我家只有20华里的却藏寺的经堂重建和修缮工作。当然,这个老人已经离开我们18年了,他留在人间的作品也仅仅剩下了老院子里那一面二加七椽的老木房,以及马步芳公馆里已被玻璃支架保护起来的木地板,而象征着他掌尺身份的得意之作却全部在1958年的改革狂潮里毁于一旦。
过去了,历史总是历史。作为一处闻名于世的佛家圣地,有过它广为人知的辉煌和低谷,甚至有过毁灭性的打击。这也许就是佛家无常思想的体现吧……让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公元1648年,第一世却藏楠木幻觉辞去佑宁寺法台,回到位于今互助南门峡却藏滩的郎本扎西滩,带着一些布施开始着手建寺,这一年,他改原有的帐房寺为土房寺,并于1649年建成,因楠木幻觉大师来自西藏却藏地方,故取寺名为却藏具喜不变洲,后世简称却藏寺,楠木幻觉的转世也就成为了这里的寺主,已转世至第7世。
在第二世却藏佛主寺时,寺院发展很快,有了大小经堂和时轮学院,却藏佛还被康熙册封为外呼图克图,是青海地区最早获得这个封号的活佛之一,二世却藏还担任了七世达赖在青海时的主要经师,郭莽寺法台等等要职,并在塔尔寺建立了医学院,有了自己的府邸。
然而好景不长,康熙帝去世后,青海蒙古亲王罗布臧丹增在雍正元年起兵叛乱,青海各大寺院因与蒙古王公相通,也纷纷参与其中,尤其是却藏寺的主寺佑宁寺,和塔尔寺,却藏佛时任法台的郭莽寺都组织了僧兵支援叛军,被西北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尽数击败,却藏佛也被年羹尧引诱至大通衙门庄烧死,战乱平息后却藏寺和其他寺院一样被年羹尧烧毁。后来在张家,土官及在京的敏珠儿佛的活动下,雍正九年又予以重建,清廷也如以前器重却藏寺,前后赐予匾额,还在道光年间赐予九龙壁一座,这也是西北佛寺中绝无仅有的。
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族反清,攻破佑宁寺,却藏寺,尽数被毁。
民国时期,由于国师第七世张家呼图克图转生于却藏寺,加之清廷和民国政府的支持,却藏寺又一次恢复重建,有僧人300余人,属寺数十家。第六世却藏佛在拉萨考取格西学位,在甘青佛教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8年,随着大浪潮的政治运动,这座拥有无上加持力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宝库就在人们兴奋的干劲中轰然倒塌。那声响,却对响亮……
历数着这些历史,望着孤零零坐落在村庄里的千佛殿和佛殿前已经毫无色彩的九龙壁残体,思想起我的祖辈们世代为之顶礼膜拜的精神家园,不由得发出:却藏具喜不变洲,弘扬经法百年久,而今昔日景不见,群山怀中寒舍秋之感慨。
是的,这里还是幸运的,还有部分诸如却藏囊,张家囊等具有文物价值的实物得以保存下来。不管是怎样的形式,反正对于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多少有点凭吊,怀古的价值吧!
走出却藏寺,我不停的回望,希望能看到它昔日的辉煌?然而,我只看到了寺后晒佛台上迎风飘动的经幡,孤立在山坡上,在松树林中,显得格外养眼、真诚……
于是,我在夜里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却藏寺,一面经幡的感动。
2011年9月8日晚
-全文完-
▷ 进入长云和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