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原来缕缕情思,都付与这浅唱低吟明然

发表于-2011年11月09日 晚上7:21评论-2条

——读明然散文随感

在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人们的阅读兴趣已经由纸质媒体转移到电子媒体,阅读的心境也由古典向现代快速过渡,一杯茶,一本书,余香缕缕的日子渐行渐远,文学越来越边缘化,这个时代,如果还有谁仍钟情文学,这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要有相当的勇气。因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混乱,狂躁,道德沦丧,“一切都四散开来,再也保不住中心”,活着已属不易,还有谁有那份闲情逸致去吟风弄月、附庸风雅呢?

明然就是这样一个不合时宜而且相当勇敢的人。

据我所知,他几乎是突然从中年开始恋上散文写作的,中年开始写作,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首先是文体的选择,其次是写作技巧的磨练,再者是经验的积累,明然凭着他的天资和悟性,没用几年时间就摸索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写作路子,这路子就是将鄱阳湖的风土人情与自己的人生感悟,都化作缕缕情丝,用他略带温情的歌喉向世界低吟浅唱,他的一系列散文可看作是一个鄱湖赤子唱给世界的一首首动人的情歌。

他的第一缕情思来自故乡。《岁月,是一条浅浅的河流》记录了从他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时代成长的歪歪扭扭的脚印,其中的酸甜苦辣足够令他一生去怀想,山村、清贫、苦涩,高天、远梦,构成了一生的背景。《乡间的狗尾巴草》,乡间普通的草,它在潮湿或干燥的泥土里生长,在太阳下,它反射出来的清亮的光,曾照亮了一个孩子忧伤的童年。《悠悠桂花满庭香》借桂花叙写人间亲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读此等至情之文,让我产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隔世之感。此缕情思是维系一个人成长的根,他用男中音低低的吟唱,让人永远记住出发的地方。

他的第二缕情思来自山水自然。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明然也有此等古典诗意情怀。登庐山他不光文思泉涌,留下游记《匡庐觅仙踪》,而且诗兴大发,“香炉峰前一瀑悬,李白称羡落九天。诗咏草成千年韵,银汉倒挂尺三千。粉身碎骨何所惧,凿壁清流势无前。敢教情怀永远在,淡看尘俗狂与癫。”将颠与狂的情怀寄托于山水之间,颇有诗仙之遗风。《沂源梦寻》《你是天边那一朵云》背景一是山城,一是湖边,名义写景,实则抒情,更难得此种情思像镜中月、水中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等情思不宜晴天白日高歌,只适合朦胧月夜低吟,用男低音。品读此次等文字,分明能听出一种男低音回旋在月夜,或浅唱,或低吟。

他的第三缕情思来自对秋的热爱。秋在四季之中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它收敛了夏天的热烈,酝酿成熟的果实,同时又渐露出一种肃杀,用寂寥迎接冬天,文人爱秋,古今同一,明然写秋的系列散文《走进深秋》《读秋》《秋夜的心思》《秋魂》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另一些摸样:豪放,勇敢,妩媚,澄澈。秋天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水,无不让作者情思连绵,逸兴翻飞,秋天不再是寂寥与衰败,而是充满生机与梦想,秋天既是寻找,也是祈愿,秋天在明然笔下从古人的愁绪中走了出来,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让读者神清气爽,此种歌吟清清的、湿湿的、亮亮的,摄人心魄,动人柔肠,让人感怀季节,把握今生。

我和明然是老乡,在我老家都昌这块偏僻、贫瘠、山岭纵横,河湖密布的土地上,常有一些顽强的种子在生根、发芽、生长,明然像一个勤勉的农夫,在散文的园地里默默耕耘,愿他往后放开视野,守住本心,吸收山川之地气,广纳四季之灵光,收获更丰硕的成果,为鄱阳湖文学谱写新篇章。

2011,11,9 石买生写于东莞松山湖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
不用心去读,读的只是外表,
用心去读,才能读出它的真谛。
所以,读每一本书,
不同的时间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老朋友的文章更适合发在散文版面,帮朋友转过来了。祝冬安!at:2011年11月09日 晚上8:15

明然-回复辛苦妹妹了.祝冬安. at:2011年11月09日 晚上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