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掌控中国命运者高唱赞歌,不承认也不许说道德滑坡。可是时下中国的道德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国人有目共睹。民众的嘴可以堵上,可是国人心里的感受什么强权能清除!如今,国家级培养小孝子的工程已经启动。据中广网北京10月30日消息,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30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将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各地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纷纷抛出提高社会道德的举措。各地各级学校也纷纷启动传统孝道教育。可是这种掩耳盗铃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为粉饰盛世,难有实际功效。
孝道,只关注孩子是不行的。如今的孩子不孝敬父母,除了社会环境因素外,根源之一是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然。孩子在三到五岁左右,大部分的潜意识就已经形成了。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普遍生活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的溺爱中,所以,时下大多道德堕落的中国年轻人,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教给孩子的不是孝道,而是被“孝敬”。当孩子伴随着成长,欲望超出他们能力所能给予限度时,悲剧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殊不知,这些悲剧恰恰是他们自编自导的自作自受。分明是用他们个人的“欲望”残害孩子,到头来却装出一幅委屈的样子,仿佛他们成了受害者!
残疾人心智的特色教育,是时下中国大陆孝道沦丧的深刻社会根源。一个什么“工程”对抗庞大的特色教育体系,也只有特色人才能够想得出来。孝道,之所以被称为道,说明那不是一个什么简单的技能,而是系统的文化。不是教给孩子如何给父母洗洗脚、说几句感激的话那么简单。相反,不让孩子们懂得孝的深刻意义并接受这种理念,机械的慈孝教育只能让孩子们将孝敬父母的举动用来骗取荣誉。孝敬,孝的根本是敬。为什么敬,因为父母所作所为值得尊敬。所以孝道从来就不是孩子们自己的事,而是调谐隔代人之间关系的理念。只对孩子们进行孝道教育,是注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孝道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明,它是因长辈的辛勤付出与良好的道德修养影响后代,在社会主流意识的倡导下,形成的一种感恩回馈。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明。完善这种关系,不仅须要作长辈的舐犊之情与后代的投桃报李,如果仅仅停留在这种程面上,就同乌鸦反哺的动物本能没有什么区别了,也就不能称之为“孝道”了。“父慈子孝”是个专有名词,这“慈”除了对于晚辈的舐犊之情,还包含以正直、善良、勤劳、质朴的优良品德影响晚辈;“孝”,除了满足年迈的父母的生活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包含积极的奋斗与继承父母“正直、善良、勤劳、质朴”的衣钵,实现父母的期望。只有具备这些丰富的内含,才能称之为“孝道”。
中国是有着孝道传统的,可是近半个多世纪,在道德空前堕落的逆流中,孝道也在迅即消逝,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健全的道德制约体系,长辈群体自身的道德素质下滑,让晚辈无法生敬。无法令晚辈尊敬,也就不能得到晚辈恭敬。孝敬,敬则生孝。如果作长辈的缺乏“正直、善良、勤劳、质朴”的优良品质,就难以让晚辈心生崇敬,恭敬也就无从谈起了。作父母的,能力与成就都可以是平凡的,可是不能缺乏正直、善良、勤劳、质朴等人类共有的道德品质,这就是不分民族、文化背景的普世价值观。我们的社会道德的堕落,深刻的社会根源就是极端封建观念排斥普世价值的结果。中国有着悠久的不排斥普世价值的封建文明,可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当封建制度与封建意识成为阻碍尊崇民主、自由、正直、善良、勤劳、质朴等普世价值的人类文明进步的障碍时,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可调和了。
排斥普世价值让“孝”丧失了成为“道”的基础“敬”,是时下中国社会孝道沦丧的社会根源,长辈对于晚辈的丧失理性的溺爱教育是孝道沦丧的客观原因。因此,单独着眼于青少年群体的孝道教育,无异于缘木求鱼。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怎么可能使孝道独立存在呢!当子女耳濡目染其父母在生活中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损人利己时,如何能心生敬畏,一个让自己子女都蔑视的父母,孝敬又从何谈起呢。即便有些这样父母的儿女因为经济上宽裕给他们父母提供些生活条件,也是出于本能与潜在的博取社会舆论认同的意识,实质上与乌鸦反哺的动物本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孝道”作为一种文明,必须包含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也就是说必须是报着感激之情为长辈提供物质与精神上的需要。否则都不能称之为孝,更不能形成“孝道”。无论是现在的“孝子工程”还是名牌大学招生的孝子优先的条件,都很难催生孝子,所催生的更多的是父母辛酸的怪胎。当父母向社会宣称他们的儿女孝敬时,个中苦衷只有他们自己能够知道。每个人都是爹妈养的,都是父母的子女,培养孝子是全社会的事,不是百万或者千万榜样就能够倡行孝道的。没有孝子成长的环境,什么样孩子都难以发自内心地尽孝。
-全文完-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